•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文建會

相關文章 62 篇
  • 文建會邀請親子同遊兒童戲劇天地。
    近期演出

    兒童戲劇親子遊

    由文建會舉辦推動的「兒童戲劇親子遊」,已於一月起在全台巡迴演出,將於五月上旬結束。 參加的有「蒲公英」、「萬象兒童說唱」、「杯子」、「九歌」、「媽咪」五個兒童劇團。演出的劇碼均由文建會聘請學者專家評鑑之後,分別至各縣市演出,品質及內容嚴謹而精緻。 各劇團的演出劇目如下: 蒲公英劇團:〈森林小學〉、〈太陽公公請假〉。 九歌兒童劇團:〈判官審石頭〉、〈夢之神〉。 媽咪兒童劇團:〈蛋般大的榖子〉。 杯子劇團:〈奇幻世界〉。 萬象兒童實驗劇團:〈小象阿威〉。

    文字|薛玉娥
    第4期 / 1993年02月號
  • 朱宗慶打擊樂團將參與「音樂、中秋、潤八月」活動。
    即將上場

    音樂.中秋.潤八月

    由文建會策劃的「音樂.中秋.潤八月」活動,十月八日即將在全省各縣市熱烈展開,邀請民衆們歡度今年「第二個」中秋節。 此次活動由各縣市文化中心、財團法人擊樂文敎基金會以及葉樹涵銅管五重奏樂團共同承辦製作,節目型態以音樂之演奏與演唱爲主,參與的團體有專業音樂團體和音樂科系師生。主辦單位希望以輕鬆活潑的型態、耳熟能詳的曲目來拉近民衆之距離,地點也選擇在火車站、市場、公園、百貨公司、地下道等人潮聚集之處。活動當天並有「藝術捐獻箱」之設計,爲各縣市文化基金會募款。 「音樂.中秋.潤八月」活動將在全省二十一個縣市舉行,計有八十四個活動地點,一百四十四個表演團體將在當天共襄盛舉。各活動地點如下: 台北市:台北火車站、松江詩園、大葉高島屋、大湖公園、士林金雞廣場、成功國宅中庭、遠企廣場、明德春天百貨公司、孔子廟、國立故宮博物館。 台北縣:淡水渡船頭、土城海山高工門口、板橋站前公園。 桃園縣:體育場自強大道、龍潭南天宮、楊梅富岡車站。 新竹市:文華社區帶狀公園、光明社區、樹林頭菜市場、三民公園、國家大第社區、中埔兒童公園、中興百貨公司、香山火車站。 苗栗縣:大湖鄕萬聖宮、頭份鎭義民廟、通宵鎭夜市場。 台中市:萬和宮、中友百貨、第一廣場、中山堂廣場、文化中心廣場、西屯區公所廣場。 台中縣:太平洋百貨豐原店、大甲鎭瀾宮、淸水鎭三山國王廟。 南投縣:南投市中山公園、埔里鎭藝文中心、竹山鎭郵局前鎭。 彰化縣:田尾公路花園、北斗奠安宮、文化中心廣場、埔鹽鄕四聖宮。 雲林縣:虎尾鎭亞洲文化廣場、斗六市郵局、斗六市大吃市廣場、西螺鎭廣福宮廣場。 嘉義市:中山公園、中正公園露天樂台、遠東百貨公司。 台南市:土城鹿耳門聖母廟、舊社敎館、安平天后宮、中山公園。 台南縣:文化中心廣場、崑山國小、麻豆國小。 高雄市:文化中心廣場、蓮池潭孔廟、勞工育樂中心廣場、西子灣靑年活動中心、維也納CD大樓、漢神百貨公司。 高雄縣:鳳山國父紀念館廣場、岡山壽天宮媽祖廟、旗山鎭體育場。 屛東縣:佳冬鄕三山國王廟、屛東介壽圖書館廣園、三地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傳統音樂藝術鄕鎭巡迴演出

    文建會爲了讓藝術眞正落實於各社區鄕鎭,特規劃了藝術團體鄕鎭巡迴演出的活動和觀衆產生互動關係,讓更多的人能了解傳統音樂的美。 此次演出的團體包含中廣國樂團、台北柳琴室內樂團、正心箏樂團、鴻韻箏樂團、淡水走唱團、漢唐樂府、台北民族樂團、當代靑少年絲竹樂團、忘樂小集、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亂彈嬌北管劇團、采風樂坊等共十二個團體。 此次音樂會最大的特色是將在現場發放問卷調査,且在每場音樂會之前都會有二十分鐘的講座,讓每位觀衆在演出前可以先了解演出的內容。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其中三位後中年女士穿著的材質和剪裁相當不自然,走秀時看來更顯得手足無措。
    現象視察

    葉錦添:「這是一場對當代台灣服裝的思考與集體創作!」

    原本可以是一樁「錦上添花」的美事,卻又因政治力介入主導,讓一項動員數百人、耗資千萬預算的「時代的容顏」服裝特展活動,招致褒貶兩極的批判。八月初《民生報》社評嚴正質疑該項活動的文化意義與影響性,而同行的劇場工作者則對因該項活動期待落空,嚴厲指責主辦單位與設計者,希望能就政策方向來溝通對話。 的確是因為奧斯卡 透過千萬餘元的預算執行,這項活動的參與者幾乎個個玩得開心,並在當天「天公作美」的成全下,擁有「振奮、投入」的感受,葉錦添也在事後受訪表示對當天的活動「非常滿意」。若暫且不論當天活動執行現場,到底有什麼見仁見智的瑕疵;隸屬國家最高文化機構的文建會,爲什麼獨獨鍾愛葉錦添的設計創意,甚至選擇以他的作品,來代表以及代言台灣當代的服裝美學?又爲什麼大筆一劃就是一千餘萬的經費,又希望藉此達到什麼樣的文化影響性呢? 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鍾佳濱不諱言地表示,希望集中曝光的機會,好讓各界注意文建會此次提倡創作當代台灣服飾美學政策的意義,確實是借重葉錦添奧斯卡獎鋒芒的原因之一:而以奧斯卡金像獎爲指標,可能比從「金馬獎」獲獎者來選擇合作對象的爭議度低。也許葉錦添不算台灣本土培養的人材,但換言之,從葉錦添在台灣不斷累積舞台設計工作的歷史來看,台灣的創作環境既與國際接軌,又能包容多元,確實能吸引不同的表演藝術人材來台合作。 至於備受爭議的經費問題,鍾佳濱指出補助政策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雨露均霑」型的需求性政策,往往基於民間仰賴政府供養,政府必須予以補助經費,然後視公共效益如何以決定是否持續補助。另外一種則是競賽型的方向指導性政策,政府爲達成政策指導效果,選擇目前最能符合政策需要的對象,而將經費給予該領域最傑出的單位或個人。因爲「推動政策需要鮮明、快速的效果」,鍾佳濱認爲公共政策的執行往往在「圖利」(求政策的效果)與「便民」之間拉鋸,很難做到全民「雨露均霑」之福;至於要做到「防弊興利」,當然我們便得就「興誰的利」來看這次政府經費投注的目的與效果了。 這是一場集體創作的思考 對於外傳葉錦添的個人品牌服飾即將於近日上市,葉錦添本人倒是不置可否,只表示朋友都在鼓勵他出來做;當被詢問這次文建會的參與,似乎有協助宣傳的嫌疑時,葉錦添坦

    文字|傅裕惠
    第117期 / 2002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歡慶150

    五月中旬,我們開始整理一百五十期雜誌。 始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百五十期《表演藝術》雜誌(嚴格說來是一五一本,還有一本創刊號),在十二年又六個月的時間裡,累積了一百五十本由美術編輯呈現出來的封面主題,一萬六千五百頁,九百七十多萬字,七千多張台灣表演藝術發展過程裡,曾經銘記的畫面與劇照。 作為一個接棒人,我好像不能只用看表演的心情來看這一百五十本。創刊號的《表演藝術》以「摸索與希望」探討當年的台北表演藝術生態:美籍指揮家,後半生視台灣為故鄉的亨利‧梅哲在受訪中說:「什麼是台北的表演環境?在這兒,我拿出最好的節目時不賣座,不夠好的卻可能滿座。」梅哲談的是音樂推廣與音樂落實教育的重要性。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當年說:「台灣是個獨特的地方,千瘡百孔,卻又潛力十足。我們希望這塊土地變成什麼模樣?如何整理過去的足跡,看清目前的處境,聚集眾力來發展經營?」他在說,把劇場當成生活一部分的人,在我們社會仍屬少數。 一九九二年,台灣GNP(國民生產毛額)達到二一○八億美元,平均每人所得首次超過一萬美元,超過大陸十五倍以上。在兩廳院硬體建設的烘托下,來來去去許多國際名牌音樂家與表演團體。這一年,也是台灣表演藝術在九○年的高峰期,兩岸的交流文化密切進行著,我們在大陸劇團裡進一步體驗崑、京之美。根據陸委會的統計,一九九二年大陸來台的戲曲交流人士在這一年激增至二千多人,這個攀升的走勢直到一九九五年之後便走入下坡。 經過十二年六個月,台灣表演藝術裡有多少是還在上坡,有多少已經下坡很久了?歡慶150,其實正希望「整理過去的足跡,看清目前的處境」,在文建會剛剛三天之內花掉六千多萬元,歡慶舉辦完台灣第一次的「表演藝術博覽會」之際,我似乎沒有更多可說的。謹用梅哲老前輩的自我期許來期許台灣的下一個十二年:「在音樂面前,我只能說『好』與『壞』。我所在乎的,是我指揮的樂團是否已達到能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的水準,而不是所謂『台灣的標準』。根本沒有台灣的標準。」

    文字|盧健英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 參與巡演的藝術團體合影
    藝術節新訊

    表演藝術 下鄉陪大夥過冬

    今年冬天的台灣很「藝術」!北自基隆、南到屏東,甚至遠至金門、澎湖離島,走出家門到各地的文化中心或戶外廣場,就能欣賞免費的表演藝術演出。由行政院文建會所舉辦的「2005表演藝術巡演」,以「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為號召,多達三十四個藝術團隊參與演出,類別涵蓋現代戲劇、舞蹈、傳統戲曲,音樂,預計走遍二十五個縣市,創造八十場的演出紀錄,邀請全民共鄉藝術饗宴。 文建會目前正執行「新十大建設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積極催生建置北部的板橋大台北新劇院、中部的大都會歌劇院,以及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這回的年底表演藝術巡迴活動,正是硬體設施完成前的宣傳推廣。記者會上,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表示:「藝術不只要有硬體建築,還要有觀眾的積極參與。」擔任主持人的羅北安也開心分享歷年下鄉的經驗:「走入鄉鎮等於是在播種,讓更多孩子認識表演藝術。」 「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活動十月底在台北縣政府縣民廣場開幕起跑,由傳統戲曲及音樂節目打頭陣,演出團隊包括台北曲藝團、小西園、廖文和布袋戲、秀琴歌仔戲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采風樂團等;十一月再加入舞蹈及戲劇類演出,陣容包括金枝演社、紙風車、屏風劇團、舞鈴劇場、台北民族舞團、風之舞形舞團等。詳細場次節目單可至各地7-11便利商店及文化中心索取。(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文建會將五大創意園區的再利用視為重點計畫,首要目標就是讓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可以早日發展成熟。圖為去年在華山舉辦的「藝術生活節」中「特技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一:文創產業發展新紀元

    法源依據確立 文創產業正式起跑

    今年年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在歷時七年後終於完成立法,也讓文創產業正式有了發展的法源依據,得以吸引企業的投資加入,象徵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進階,某種程度樂觀解讀,也可代表政府對於藝術文化的重視。

    文字|趙靜瑜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活動看版

    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

    一九九六年五月文建會曾主辦了「一九八六-一九九五台灣小劇場硏討會」,引起許多回想與討論;今年三月文建會再度舉辦「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硏討會」,並將由成功大學中文系承辦。 此次硏討會討論的重點將以社區劇場、兒童劇場及專業劇場爲主題,由各個學者及相關領域人士發表論文及舉辦座談。會場外並將展出各劇場活動紀錄,包括錄影帶、照片、服裝、燈光作品等資料;除此之外,還有戲劇展演活動,開放民衆觀賞。此次主辦單位並將錄製整個展覽活動與展演成果,以作爲往後成立「現代劇場資料中心」的基礎。 (本刊編輯 祁雅媚)

    文字|祁雅媚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 紙風車劇團的演員在台上賣力演出,台北啓智學校的學生在台下除了認眞觀賞之外還積極參與,常忍不住跑上台。
    愛戲一族

    給一個愛戲的機會

    此次第二屆「靑少年戲劇推廣計畫」加入了特殊敎育,讓啓聰、啓智的學生,在平時接受一般性技能的課程之外,也可以接觸具多元啓發性的戲劇。

    文字|祁雅媚
    第65期 / 1998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第八屆里昻舞蹈雙年展 第八屆里昻舞蹈雙年展(Lyon 8e Biennale de la Danse)將從九月十至二十九日舉行。今年主題〝Mediterranea〞,強調地中海沿岸國家相互交流迸發的成果與個別的特色,共有十一個國家的團體與會,超過五百位的藝術工作者將匯聚里昻。 節目安排包羅傳統與前衛,也邀請新秀試展新聲。開幕夜的地中海沿岸地區傳統舞蹈表演,首度邀集三代吉普賽舞者同台演出。此外還有受回敎托缽僧禮拜動作影響,發展出的埃及儀式舞蹈La Tannoura,與西班牙自中世紀以來,在聖母升天日表演的Lilah,和改編自希臘傳統婚禮的歌曲與舞蹈。黎巴嫩的Caracalla舞團將演出阿拉伯樂舞《迦太基的愛麗莎女王》Elissa Reine de Carthage。 希臘的Oktana與Edafos舞蹈劇場分別演出K. Rigos的《五個季節》Five Seasons與D. Papaoannou的《米帝亞》Medea。以色列編舞家O. Nahrin與Bat-sheva舞蹈團帶來深受歡迎的Ana-phase。西班牙L. Pasqual反思羅卡的悲劇與畢卡索畫作《格爾尼卡》後的創作,由「佛朗明哥王子」A. Canales演出。西班牙國家舞團將展跳《羅蜜歐與茱麗葉》,另外還有西班牙出生、在美國多年的Blanca Li根據古希臘主題編出《牛頭人身怪物的夢》Le Songe du Minotaure。由比利時的Frdric Flamand編舞,里昻國家芭蕾舞團與Charler oi舞蹈團將分別演出的Marey、Muybridge。突尼西亞的Imed Jem-au在北非狹窄的舞蹈路上闖出自己的天地,作品abra透過一個女孩來看阿爾及利亞的戰事生活。還有土耳其的安卡拉歌劇現代舞團演出B. Mur-phy的《後》Post,義大利SostaPalmizi舞團等,並有相關的音樂會、展覽、電影與十三日下午的遊行表演。 洽詢電話:0472074141,傳眞: 0472000313,網址: http://www.biennale

    文字|本刊編輯部、文天元、襲加
    第68期 / 1998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市場原則當道,表演藝術內傷

    在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年代,市場法則會失靈,失當的補貼政策會更加扭曲市場。首先所有文化人該發出怒吼的是,始終文化藝術預算不足的事實,怎可因為政府編不出來預算,而成為犧牲品呢?當初所有承諾的支票呢?文化白皮書畫出來的大餅呢?

    文字|陳樹熙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基層需要巡迴演出嗎?

    其實全台灣表演藝術的教學資源分配極不平均。一般來說,地方上最迫切需要的並不是演出,而是一個學習並接觸藝術的管道,一個將藝術生活化、學習化的管道,讓學習以及欣賞藝術成為全民日常生活與成長教育的一環。

    文字|陳樹熙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二〇〇一年的實驗性遠征,讓林淑真更加體會為台灣學生提供國際比賽後盾的重要與迫切。圖為參賽學生在義大利羅馬機場合影。
    專題

    看天吃飯、求雨灌溉

    近幾年,我們會偶爾聽見中央氣象局預報說,來自大陸内地的「沙塵暴」,即將隨著大陸冷高壓南下而瀰漫台灣上空,讓我們連走在馬路上呼吸都會開始擔憂;埋首耕耘台灣各個表演藝術角落的在地工作者,不知道是如何看天吃飯、引水灌田?又如何在大環境的變動起伏中,栽培一代代接班的幼苗?究竟政府在文化藝術的培育規畫上,有何具體的政策、建樹與實際成效昵?

    文字|傅裕惠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新進團隊,令人期待!

    文建會「九十九年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公告補助九十六團,總金額新台幣2億1130萬元整。雖然金額較去年減少一千餘萬,但入選隊伍總數創新高。 今年獲獎名單有十七個新進團隊。雖然部分「新進團隊」也是曾在這分名單進出的熟面孔,但例如絲竹空爵士樂團、林文中舞團、台灣戲劇表演家、黑眼睛跨劇團、曉劇場、EX-亞洲劇團等,都令人期待。 被認為表演藝術年度最重要補助的這項計畫,執行已近二十年;過去常被質疑的評審和評鑑問題,這兩年改進許多。自然,結果不可能人人滿意,制度也還有因為時空條件變異而修改的空間,但整體而言,表演藝術界展現高度共識,藉由參與和對話,支持這套制度日益完善。 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新的獎助計畫將陸續推動,但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的重要性,卻不減反增。因為,它對於團隊執著於「藝術」、追求行政管理升級而給予的肯定,是團隊最重要的努力指標。政府鼓勵市場拓展的同時,必須持續支持這項補助,讓有心深耕藝術的團隊,能夠安心累積創作實力。

    文字|于國華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行政上綱,藝術委地,我們活該?

    今年的扶植結果看似廣納百川,也開放設立年限門檻,實則價值觀混亂,某種程度上讓我們重新溫習了二○○一年扶植計畫的怪現象,也就是行政考量大於藝術考量。官僚體系如此思考還可以理解,專業評審如此判斷我卻萬難理解。例如近年在創作品質和國際開拓上十分搶眼的「拉芳舞團」鎩羽,卻有許多藝術上更為生澀甚至生嫩的新團老團入選。「差事劇團」和「飛人集社」等這類在文化意識及美學探索上充滿活力的團隊出局,一些走通俗商業路線的新進團隊卻獲得扶植。我真的看傻眼。「黑眼睛跨劇團」無緣和我尊敬的團隊並列,令我也感到汗顏。 這種離奇現象非常需要評審出面解釋,否則我只能提出如下觀察。文建會的邏輯看來是:一個團的成敗完全看他們的營運狀況,能吸引越多觀眾、賺越多錢最重要。然而這是經濟觀,不是文化觀,文建會何不乾脆納入經濟部?國家需要培育什麼樣的團隊,意味著整個國家的文化創造力要往那個方向發展。扶植計畫的宗旨應該是為藝術上文化上有成就、有潛力的團隊(他們體質與生態不同,也未必全受大眾熱愛),提供生存發展的支撐,而不是發獎金給乖乖牌。 這只是幾個團隊分贓不均的問題嗎?其影響為何?讓我引用周慧玲六年前的論述:「文建會自一九九二年開始的『演藝團隊扶植計畫』,也主要以藝術行政補助為主,強調戲劇的『專業』經營之餘,也暗自植入『我現在幫你,你接著要學會自己賺自己吃』的期許。可以說,官方持續釋出資源二十年,台灣現代劇場固然從中獲得資源而茁壯,然而一旦意圖以『藝術』為生、視劇場為『專業』的態度形成後,這些專業的劇場藝術工作者並無法獲得長期而穩定的生活保障。為求生存計,他們反而不得不愈趨擁抱大眾,以增加利潤營收為考量,將台灣現代劇場推向通俗文化。」──這就是我們所要的嗎? 文建會固然只會把責任推給評審,然而檢討扶植辦法定位與評審結構,無疑是文建會的責任。藝文已經不是媒體的主要關注(這次扶植結果公佈,主流媒體不見任何回應),如果藝文界自己還像拿了糖嘴甜的小孩,甘願被這樣胡亂擺弄,只能說我們活該。

    文字|鴻鴻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政院通過文創法草案 刪除藝文消費抵稅

    藝文消費抵稅,最大受益者是高所得者

    2009.4.9 行政院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受矚目的藝文消費抵稅構想,在財政考量下遭刪除,調整為補助國中小學生每年定期欣賞藝文,文建會認為此舉更能擴大藝文消費市場。 行政院長劉兆玄主持行政院會,聽取並通過文化建設委員會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草案後裁示,未來政府將從協助與獎勵補助、捐助成立基金會、租稅優惠及鼓勵文化園區開發利用等機制,以促進文創產業的經營與發展。 文建會在討論階段時曾提出為鼓勵藝文事業發展,原主張全民藝文消費抵稅構想,由於財政單位認為,若依規劃每人每年最高可有新台幣一萬兩千元抵稅額,一年將損失六十五億元稅收,在考量財政情況下,雙方協調刪除這項條文。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說,藝文消費抵稅的構想另調整為補助國中小學生每年定期欣賞藝文活動,草案中還有其他的稅賦優惠措施,例如鼓勵營利事業購買國內藝文活動的門票轉贈給學生或弱勢團體,可依「所得稅法」以費用列支,且不受金額限制。

    文字|謝錦芳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補助對岸藝術家六萬三 國內藝術家「不幸福」?!

    許博允:補助不宜全靠文建會,整體經費不足才會「不幸福」

    去年底,陸委會旗下中華發展基金首次開辦「補助辦理大陸青年藝術家作家來台駐點計畫」,提供給台灣學術機構與藝文單位,邀請四十五歲以下的大陸藝術家(作家)三至五人組團來台交流,在台停留二至四個月。在這計畫中,「每人每月以補助新台幣六萬三為上限」引發藝術界反彈。而在七月七日的座談會中,雖然有陸委會官員出面澄清,補助是給台灣在地的邀訪單位,但現場出席藝術家仍火藥味十足,主要還是藝術家除了覺得這樣的補助計畫「不對等」,也覺得陸委會搶了文建會的工作,認為國家整體藝術補助方案應是文建會的責任,因為藝術家對陸委會的反彈,「原因是政府對民間藝文團體補助,沒有讓藝術家覺得『幸福』,就是文建會做得不好。」 其實文化藝術的補助與活動計畫經費,目前的確分散在各個部會中,像外交部、新聞局、教育部、客委會、原民會等皆有類似項目,但都以各種不同計畫方式與規則進行,也造成資源無法集中統籌分配,藝術家必須自行搞懂各部會之「遊戲規則」以取得創作經費,耗費心力甚鉅。整體藝術環境的艱困,就是藝術家「不幸福」的原因。我們的政府,要怎樣讓藝術家「幸福」呢?

    文字|李秋玫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國藝會 ? 文建會 ? 資源分布清楚

    補助大餌,誰甘捨之?

    2009.4.29 立法院去年底決議,要求文建會在二年內視國家財政情形為國藝會編足一百億元母金,至今文建會除表示現階段政府無力也無須補編另四十億元之外,據說文建會內部研議中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案,擬為多年來存在爭議性的文建會藝文補助的適法性,尋求解套之道。在最新版本的文建會修法說明裡試圖解釋文建會與國藝會的定位,指出「為明定本會(文建會)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分別執行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之獎補助業務,本條例第十六條有修法之必要性,以明文建會對獎補助事務之管理權限」。也就是說,一旦修法確定,將來不僅國藝會,文建會也得以此為法源進行藝文補助,外界解讀此舉有架空國藝會之嫌。文建會自己出手進行各項藝文補助,長久以來皆被質疑是跟國藝會搶當「資源分配者」;以國藝會的存在現況來看,政府成立一個藝文補助專責單位,給它一筆母金去投資,以獲利作為補助來源,結果不僅母金不足,進入微利時代後,每年要為獲利多寡擔憂。文建會與國藝會的角色職掌、權責關係,到底該如何看待?

    文字|紀慧玲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黃建業:表演藝術資料館,應該由中央公部門來主導設立

    建立表演藝術資料館 刻不容緩 劇場導演鴻鴻在《聯合報》的【藝言堂】單元撰文指出,因應風災,文建會提出了急難救助方案。但殊不知,對表演藝術團體而言,缺乏一所演出影像及文字資料的表演藝術資料館,才是最迫切的根本問題。一九八七年表演工作坊淹水,二○○八年雲門舞集遭到祝融,許多資料毀損,是再也無法彌補的損失。不像電影、文學,一出生,本身即已成為文獻。表演藝術是朝生暮死的現場事件,需要影音紀錄才能留存,而相關的劇照、劇本、報導、評論,更需要蒐集整理。眼看電影圖書館改制為國家電影資料館二十年來,由於預算拮据,能起的效用有限,然而,同樣幫台灣在國際嶄露頭角的表演藝術,卻連這麼一個卑微的資料館也沒有,讓人真的無法置信,這一個宣稱注重文化的政府,如何對台灣表演藝術的未來,起積極的作用?

    文字|黃建業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 現象視察

    期待文化界的了解與團結

    陳郁秀坦白表示,文化界應該先團結起來,以爭取「更多的外界資源」。當她爭取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相關預算時,文化界卻大力反彈,使立法院與其他部會經常質疑她,讓她有內外交煎之苦。在沒有長期預算、便沒有文化建設的前提下,使台灣的文化政策變成不得不如此的「急就章」。這也正是陳郁秀急於說明的:文建會這幾年來如何費心於跨部會的溝通,與民間必須先了解政府如何編列預算以提出同步同調的批評與建議。

    文字|傅裕惠
    第126期 / 2003年06月號
1234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新加坡

    多個實驗性創作平台激盪繽紛創意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