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竞技场》重现光复初年的特技表演盛况,重现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态。(谢三泰 摄 神色舞形舞团 提供)
亲子 尝尝古早味 之二 找到精准特技与内在情感的连结

《家族竞技场》 重现光复初的盛况风华

《台湾特技歌舞团—家族竞技场》,内容结合了现代特技、舞蹈、戏剧,穿插耆老访问的纪录片片段。演出地点就选在红楼戏院,企图重现光复时期的盛况风华。舞台上,演员不只展现技术性的特技表演,更融入角色情感及个人心路历程告白,重现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态

《台湾特技歌舞团—家族竞技场》,内容结合了现代特技、舞蹈、戏剧,穿插耆老访问的纪录片片段。演出地点就选在红楼戏院,企图重现光复时期的盛况风华。舞台上,演员不只展现技术性的特技表演,更融入角色情感及个人心路历程告白,重现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态

台湾特技歌舞团《家族竞技场》

TIME    1.13~14 7:30pm

            1.14~15 2:30Pm

PLACE   台北红楼剧场

INFO  02-33939888

时光退回台湾光复初期,兵荒马乱的年代,特技艺人从大陆来台,延续家族经营模式,掀起了红极一时的特技娱乐表演。当年「张家班」、「赵家班」、「潘家班」名震西门町,许多卖座戏院如中山堂、大世纪戏院、大稻埕第一剧场争相邀约,连外国人来台也都指名欣赏「椅子顶」、「杂耍」、「软功」,特技表演堪称当时一票难求的高尚娱乐。

五○年代电视开播,冲击戏院生意,特技团也渐渐把舞台转往酒店及夜总会,每逢演出前夕,演员们在街头踩街发传单,舞台上的高空特技,穿插流行的摇滚迪斯可歌舞秀,成了当年人们的共同记忆。往后随著电影业、流行音乐兴起,以及复兴剧校综艺科的成立,特技走入校园,家班传承技艺也逐渐消失了。

保存特技珍贵史料,寻找新的表演方向

「看著特技表演在台湾的发展及起落,如何保存珍贵史料,并找出新的表演方向,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出身戏专综艺团、现任戏专推广教育中心主任的程育君,谈起特技有著强烈的传承使命感。昔日耆老日渐凋零,程育君等人马不停蹄地展开纪录片拍摄工作。

除了寻访八十多岁的老艺人进行口述历史、造访改建多时的剧院外,程育君并与「神色舞形舞团」艺术总监李晓蕾合作演出《家族竞技场》,内容结合了现代特技、舞蹈、戏剧,穿插耆老访问的纪录片片段,并请来曾获东京影展及金马评审团大奖的作曲家张艺,现场演奏乐曲,演出地点就选在红楼戏院,企图重现光复时期的盛况风华。

舞台上,演员不只展现技术性的特技表演,更融入角色情感及个人心路历程告白,重现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态;舞台下的纷争、酗酒、赌博、男尊女卑情结……,演员们一边演出高难度的特技,一边回溯自己从小到大的训练历程,探索著这些年的摔打滚翻,对自己的身体、心灵造成的是突破还是局限,以后的路又该如何走下去?

技术之外,找到与情感的真实连结

排练过程中,出身舞蹈的李晓蕾直指特技与舞蹈的核心差异:「特技太过注重技术层面,连停顿、擦汗都是算准时间的机械化动作,不像舞蹈有情绪发展或身心连结,真实贴近生命。」因此在编导工作上,她更加强调特技演员从内而外的突破,动作熟练精确外,情感的铺陈及转化也要融入其中,「回归身体,用身体说话,找回以前所没有的内在感动,才能进一步感动台下的观众。」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