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协奏曲的灵魂精髓,自是小提琴主奏的诠释演出。从首演主奏俞丽拿的权威诠释,还有西崎崇子的普及国际,突破女性观点垄断的吕思清,以及窦君怡、徐惟聆、孔朝晖、 刘云志等,都有各自的特色——温婉或刚烈,柔情或不悔,谁是最佳代言人?答案自在你心中。
版本纷扰 小提琴搭交响乐团才原典
被称为「中国最著名」同时也是「唱片销售最多」的小提琴作品,由何占豪与陈钢所写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起初的构想就是为小提琴以及西方编制的交响管弦乐团所写。
不过,两位《梁祝》原作曲者在一九八○年代开始,各自都替《梁祝》进行改编,一来开启两人日后嫌隙的争端,再者也让这首作品有了许多「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有不同的演出编制。
先是陈钢擅自将管弦配器强化,提供给西崎崇子一九八二年的录音使用,何占豪因此而大为光火,还公开否定所有未经他许可的改编版本。而且一九八五年香港中乐团吴大江下、关迺忠上,何占豪接受委托自己跳下来改编了一个高胡版本,一九八八年该团来台湾掀起了一阵《梁祝》旋风的就是这个版。
之后甚至出现了钢琴、古筝、中胡、口琴、木琴、混声四部合唱、甚至是电子合成器版。不过这篇「梁祝最佳代言人」,只打算锁定在「原典版」的小提琴主奏搭配西方交响乐团形式,加以探讨。
俞丽拿婉约的首演典范
一般认为《梁祝》中小提琴的角色就是祝英台,甚至还有人认为该曲应直接改名为《祝英台》,因此坊间总是认为《梁祝》的小提琴主奏以女性婉约的诠释为佳,较能呈现乐曲阴柔缠绵的神髓。造成这种印象的主因更是因为首演者俞丽的成功演绎,她也被公认最权威的诠释者之一。当年乐曲创作期间,何占豪、陈钢两位作曲家经常就小提琴主奏部分与她探讨,因此《梁祝》一九五九年首演时自然就由当时才十八岁的俞丽拿担纲,她掌握乐曲中,以女性为基调的情绪,真挚感人的典范让广大乐迷深深著迷。
不过当年《梁祝》首演有两个主奏卡司,只是今天大家都只记得「A咖」俞丽拿,而「B咖」上海音乐院另一位女性小提琴家沈榕,这位俞丽拿的同班同学,以明快、细腻、流畅的手法而与俞丽拿有所区隔,被多数人遗忘。在六○年代,俞丽拿与沈榕在的录音,效果都不算好。
西崎崇子把梁祝推向国际
在西崎崇子的录音问世前,《梁祝》只能算是中国人的私房珍宝,而这位日本女小提琴家的眼光让梁祝的样貌改变了,蓄积了这首作品走向国际的能量。她的先生克劳斯.海曼(现Naxos总裁)看到了《梁祝》的市场价值,推出此曲第一个国际发行,并由西崎崇子主奏。
西崎崇子把《梁祝》引荐到国际,让这首作品受到国际乐团接纳,且多次演录的流通推广,也让两岸三地的华人对这首作品有更深的情感。尽管以她一个日本人的身分,受到一些文化诠释上的质疑,但是她的《梁祝》诠释深刻细腻,优美流畅。她自己曾说:「我相信前世今生,我内心有份前世的中国情怀,我对中国音乐有著一份不能言喻的感情……。」整体而言西崎崇子的演出甚获市场肯定,包括中国。她的《梁祝》录音总销量突破三百万张,其中与林克昌合作的版本被认为是最好的。
尽管同为女性演奏家,俞丽拿和西崎崇子两位东方女性,显然各有所思,版本诠释孰优孰劣市场上议论很大。不过基本上,就是俞丽拿较道地、与封建思想的抗争性较强,西崎崇子技巧较全面,更有国际观,情感也较细腻温柔。
另外两个女性主奏版:窦君怡与徐惟聆
Philips这版的阵容可说重金构成,乐团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中央交响乐团,主奏窦君怡是一九八四年上海音乐学院《梁祝》小提琴比赛的冠军,指挥的是以理智严谨闻名的老牌指挥家韩中杰,监制请来窦君怡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同时也是原作者何占豪监制。窦君怡的演绎细腻动人,句法呼吸也很好,一反俞丽拿的刚烈,呈现十足的女人味。至于第一位登上卡内基与林肯中心的中国小提琴家徐惟聆,她的主奏搭配石信之指挥上海乐团管弦乐,细致、温润,临场感效果相当不错,也相当值得一试,是个称职的代言人。
吕思清打破女性观点的垄断
吕思清录过四次《梁祝》,可以说一次比一次出色,四次的指挥分别是涂惠民、谭利华、郑小瑛、陈爕阳。他以坚实的西方小提琴演奏技巧当基础,加上自身对《梁祝》的文化理解,可以说将中西特质融贯于此曲。他自己曾经说过,「这首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作品,音准要格外用心处理,里头有许多模仿人声的滑奏效果,与西方小提琴作品截然不同。」
吕思清以他甜而不腻的音色与自然流露的感情,打破由俞丽拿、西崎崇子「垄断」的女性主奏诠释较佳的偏颇印象,尤其在〈抗婚〉段落更是展现雄性的浓烈爆发力,堪称此曲最佳的男性主奏代言人,他的《梁祝》诠释也得到了原作曲陈钢的肯定。
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大赛亚军的薛伟前后跟汤沐海及柏林电台交响乐团、黄胤灵与俄罗斯爱乐乐团合作,明显走国际路线,但口气上好比ABC说国语,不是那么字正腔圆。另外崛起甚早,同时是现场演奏《梁祝》最多的演奏家之一的盛中国的诠释展现类似北方汉子的直接与沧桑感,不过也被人认为小提琴音色偏硬,表现手法直接,乐句情绪的起伏也比较平板,少了点阴柔美感,并不适合唱片欣赏。
孔朝晖与 刘云志录音发烧
没有搭上「历史加持」列车的小提琴家,只能转向更全面的技巧,以及强化录音制作团队努力,在女性演奏家上窦君怡版是如此,男性方面则以孔朝晖与 刘云志为代表。
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年轻教师孔朝晖,他冷静地处理乐曲,快板从容、慢板流畅,搭配胡炳旭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此版本采AKG真空管麦克风收音,留下了美好的小提琴,以及准确的定位与空间感。另外,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刘云志则是选用十八世义大利名琴“Ruby”,搭配上中国十大录音师之一的陈珞,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建的顶级录音棚,诠释忠于原谱十分耐听,尤其透过好的聆听器材。
主奏之外的最佳代言
主奏者对《梁祝》的诠释风格有决定性影响,反观指挥基本上只要跟好主奏,管弦语法不要处理太糊似乎就能有水平之作。严格说来指挥观点的《梁祝》尚未有一家之言!林克昌与西崎崇子的合作,把音乐的戏剧性处理得令人印象深刻。陈爕阳也多次灌录,他同样著重戏曲效果,以及主奏与乐团的应答对话,颇富江南风味。另外樊承武、石信之等人也都有丰富经验。
在乐团方面,显然比较擅长《梁祝》的还是中国中央交响乐团、上海音乐院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这些中国本地的「西式」交响乐团,反而顶尖的国外交响乐团不复见对《梁祝》的关切。唱片录音方面,中国唱片社当然占有地利之便,不过录音效果是一大败笔,以目前看来灌制《梁祝》,Philips有优异团队展现音乐性,Marco Polo正如同其品牌精神,将杰出的中国演奏家、音乐作品推向西方世界,而Hugo则朝著发烧路线持续前进。
不带民族热血,冷静来看《梁祝》在国际化的进程,其实仍有许多进展空间。这些年来很欣慰夏汉这样外国顶尖的小提琴家,醉心于《梁祝》的研究与演出,再者内地乐团的演奏水平提升,能让挟著文化血缘优势的《梁祝》诠释更上层楼。不过,尚未有够「大腕」的华裔指挥有机会「试图」调教世界排名顶尖的前二十大乐团,例如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伦敦交响、芝加哥交响等来为《梁祝》献声,那肯定是另外一番光景。谁说柴科夫斯基、西贝流士的《小提琴协奏曲》非得芬兰人、俄国人来演出才道地呢?只要够好够优的《梁祝》表现组合来代言,谁舍得拒绝接纳他呢?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推荐版本
整理 欧头
小提琴主奏 |
性别 |
录音年 |
指挥&乐团 |
发行 |
俞丽拿 |
女 |
1960 |
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 |
中国唱片社 |
俞丽拿 |
女 |
1979 |
陈燮阳/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团 |
|
俞丽拿 |
女 |
1987 |
陈燮阳/上海交响乐团 |
福茂(中国唱片社上海) |
俞丽拿 |
女 |
1996 |
李坚/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 |
BMG |
西崎崇子 |
女 |
1978 |
林克昌/名古屋爱乐乐团 |
BMG(HK Records) |
西崎崇子 |
女 |
1982 |
石信之/群马交响乐团 |
BMG(HK Records) |
西崎崇子 |
女 |
1990 |
甄健豪/捷克电台交响乐团 |
MARCO POLO |
西崎崇子 |
女 |
1994 |
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
MARCO POLO |
窦君怡 |
女 |
1985 |
韩中杰/中央乐团交响乐队 |
宝丽金 PHILIPS |
徐惟聆 |
女 |
1993 |
石信之/上海乐团管弦乐队 |
MARCO POLO |
吕思清 |
男 |
1997 |
陈燮阳/上海交响乐团 |
MARCO POLO |
薛伟 |
男 |
1990 |
汤沐海/柏林电台交响乐团协奏 |
巨石 |
薛伟 |
男 |
1997 |
黄胤灵/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 |
雨果 Hugo |
盛中国 |
男 |
1993 |
谭利华/中央乐队交响乐团 |
中国唱片社北京 |
刘云志 |
男 |
2006 |
李心草/中国交响乐团 |
柏菲Perfect |
孔朝晖 |
男 |
1990 |
胡炳旭/中央乐队交响乐团 |
雨果 Hu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