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重要美洲代表性作曲家魏拉罗伯斯,总是笑容满面,穿著款式夸张的格子衬衫,爱喝烈酒而且雪茄从不离手。当然更有名的就是他的《巴西风巴赫组曲》,凭借本身对于巴西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巴赫音乐风格的熟悉,两相融合而创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九首巨作,让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型态得到完美的结合。此组曲的第一号,将为大提琴家麦斯基八月访台的「大提琴协奏曲之夜」揭开序幕。
米夏.麦斯基大提琴协奏曲之夜
8/28 19: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8/30 19:30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66369168
我的音乐是浑然天成的,有如瀑布一样流泻而下。
我想用音乐做每一件事情,我要用音乐撰写历史、用音乐谈论政治、哲学,甚至地理学。至于音乐的形式,从不引起我的兴趣。
──魏拉罗伯斯(Heitor Villa-Lobos,1887-1959)
尽管被誉为二十世纪的重要美洲代表性作曲家,也是影响巴西音乐教育相当深远的重要人物,音乐大师魏拉罗伯斯却永远如此地率性可爱。他总是笑容满面,穿著款式夸张的格子衬衫,爱喝烈酒而且雪茄从不离手,身旁的收音机永远播放著当时的新闻与流行音乐,更享受和朋友聊天、打撞球或参加饮宴;或许,在酒酣耳热之际吹嘘当年勇闯亚马逊食人部落的冒险故事……。他是个热爱生命的人,自然不做作地品味著生活点滴,在他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既纯粹又天真无邪的味道与元素。
父亲启蒙音乐路,创作多首「鸠罗」曲
魏拉罗伯斯,一八八七年三月五日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父亲是位好学的图书馆员,同时也是热爱音乐的业余音乐家。魏拉的音乐生命启蒙于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父亲便教导他演奏大提琴,而魏拉热爱的这项乐器也在其生命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青少年时期的他就在咖啡馆演奏大提琴赚取生活费;而在魏拉丰富的作品中,大提琴是他最常使用于各种新奇编制当中的乐器。
一八九九年魏拉的父亲过世之后,他一度加入了当时里约热内卢最流行的鸠罗乐队(Choro)。源自伊比利半岛的「鸠罗」音乐是巴西的代表乐种之一,相较于知名度较高的森巴舞曲,鸠罗音乐比较著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达,也因为这种「哭调仔」的声线特性而常被称为「啼乐」。魏拉罗伯斯在这种音乐的薰陶之下学会了许多鸠罗乐队常用的乐器,包括吉他、长笛、与单簧管等,同时也在乐团的音乐家身上,学到关于配器法与作曲法的知识,这对于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一九二○年起,魏拉罗伯斯开始创作自己的鸠罗曲,不但在标题上开始采用属于巴西的乐种,更试著将巴西的特有精神注入其作品中。一九二九年,罗伯斯共谱作了十四首鸠罗曲,乐曲规模与乐器编制应用相当多元。早期的鸠罗曲单纯呈现里约热内卢的流行街调,编制亦较小型且传统,如一九二○年的《第一号鸠罗曲》为吉他独奏。之后魏拉逐渐注入更多自己的思考与风格,乐器编制也开始增加且扩大规模,如一九二六年写作的《第十号鸠罗曲》便在管弦乐中加入了合唱,而一九二八到二九年期间创作的第十三号与第十四号作品,更史无前例地加入了军乐队来助阵。魏拉致力于将鸠罗曲调从单纯的街头音乐转换成巴西的代表乐种,而在他一系列的鸠罗曲中,我们也可看出魏拉是如此重视他的民族血统。
魏拉在他十八岁那年决心走出里约热内卢,前往巴西北部的乡村收集民谣曲目,这一走便是七年多。足迹不但遍及巴西各地,甚至远至西印度群岛。他在这段期间,搜集了大量的巴西民间音乐旋律,也奠定他日后创作的基调与素材。因此在他大部分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巴西风情,无论旋律或节奏,甚至热情的氛围,在在显露出魏拉对于巴西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关怀。旅行期间的魏拉开始尝试创作各类作品,并在结束旅程后回到里约热内卢的国立音乐中心进修(National Music Institute of Rio de Janeiro)。不过魏拉罗伯斯的音乐风格并不因为学院训练而有所改变,他完全不受制于传统形式的束缚,能够依旧保有他充满个人特质的风貌与气息。这时候的魏拉既年轻又充满著创作才华,当然也立即吸引了里约整个城市的目光。
融合巴西风与巴赫,打造饶富人味及欢愉的音乐
逐渐崭露头角的魏拉罗伯斯,终于在一九二三年获得政府的奖学金,远渡重洋至法国巴黎学习音乐。此时的巴黎正值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复苏时期,艺文活动热闹非凡,同时也聚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国有名的音乐家,这样的时空环境带给魏拉充分的刺激与成长。他也在这个时期奠定了自己的音乐语法,并创造出属于魏氏的独特风格。这些音乐形式更加自由不设限,编制上也令人耳目一新,魏拉罗伯斯同时巧妙地将巴西风味与影响注入了他的音乐中,代表作品便是乐迷们最熟悉的《巴西风巴赫组曲》Bachianas brasileiras。巴赫的平均律对魏拉罗伯斯的音乐影响很大,《巴西风巴赫组曲》亦因此而生。作曲家凭借本身对于巴西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巴赫音乐风格的熟悉,两相融合而创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九首巨作,让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型态得到完美的结合。这九首乐曲有著各种不同的风格和乐器组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为女高音和八把大提琴合奏所写的第五号组曲,它同时也是本套组曲中唯一的一首歌曲 。魏拉罗伯斯常以大量的拟进和弦和幽郁的和声性格为手法,并大量地运用对位法来处理民谣节奏与旋律结构,借此得以呈现出一种与巴洛克曲风相当类似的风格;为了强调出他所采用的两种素材之间的紧密结合,在这些风格迥异组曲的每一个乐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此种手法的痕迹。
魏拉罗伯斯的音乐正如同他的真性情:自由无拘束的灵魂、毕生钟情巴西人文、热爱生命与旅行,有无比的勇气创新混搭调配各种音乐元素;也正因为如此,魏拉罗伯斯的音乐与二十世纪百家林立的学院派比较起来,更饶富人味及欢愉的特质,因此广受世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