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的观众主要入口,位在Bow Street上,左侧的透明玻璃建筑则是Paul Hamlyn Hall,观众可在内部用餐。(魏君颖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鞋尖下的秘密―英伦芭蕾点滴/现场目击

这里,就是英式芭蕾的摇篮!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 幕后巡览

相较于欧陆其他成立已有数百年之久的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莫妮卡.梅森女爵(Dame Monica Mason)谦称该团仍很年轻。事实上,由妮奈特.德.瓦卢娃创立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最先为小型舞团维克威尔斯芭蕾舞团,后来于一九三一年,由莉莲.贝利斯女士提供沙德勒之井剧院(Sadler’s Wells Theatre)作为根据地后,更名为“Sadler’s Wells Ballet”。一九四六年,舞团搬进伦敦柯芬园(Covent Garden)旁的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并在十年后舞团成立廿五周年时(1956),由英国王室颁定「皇家」名号。在伯明罕,则有本团的姊妹团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团(Birmingham Royal Ballet)。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虽不单只为王室服务,与王室关系仍很密切,查尔斯王子就担任舞团总裁一职,并于三月中偕同妻子卡蜜拉、当时还未入门的儿媳凯特.密道顿出席舞作《爱丽斯梦游仙境》首演。

在舞团创立同时,皇家芭蕾舞学校也同时成立,妮奈特.德.瓦卢娃相信有好的学校训练,便能够给舞团带来优秀的舞者。梅森女爵谈到舞团的风格时,提及创团编舞家佛德瑞克.阿胥顿奠定了舞团的芭蕾风格,阿胥顿热爱芭蕾舞剧(story-ballet),编舞也常有抒情风格。之后,才华洋溢的肯尼斯.麦克米伦也赋予舞团独特的个性。除了古典芭蕾之外,皇家芭蕾舞团也发展相当多现代芭蕾舞作,无故事性、以抽象概念演出的作品,无论哪种类型,都相当受观众欢迎。

三月底的伦敦,还有些春寒料峭。本刊走访皇家歌剧院及皇家芭蕾舞团,探索剧院内部的秘密,一窥以此为家的舞者生活。

相较于欧陆其他成立已有数百年之久的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莫妮卡.梅森女爵(Dame Monica Mason)谦称该团仍很年轻。事实上,由妮奈特.德.瓦卢娃创立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最先为小型舞团维克威尔斯芭蕾舞团,后来于一九三一年,由莉莲.贝利斯女士提供沙德勒之井剧院(Sadler’s Wells Theatre)作为根据地后,更名为“Sadler’s Wells Ballet”。一九四六年,舞团搬进伦敦柯芬园(Covent Garden)旁的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并在十年后舞团成立廿五周年时(1956),由英国王室颁定「皇家」名号。在伯明罕,则有本团的姊妹团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团(Birmingham Royal Ballet)。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虽不单只为王室服务,与王室关系仍很密切,查尔斯王子就担任舞团总裁一职,并于三月中偕同妻子卡蜜拉、当时还未入门的儿媳凯特.密道顿出席舞作《爱丽斯梦游仙境》首演。

在舞团创立同时,皇家芭蕾舞学校也同时成立,妮奈特.德.瓦卢娃相信有好的学校训练,便能够给舞团带来优秀的舞者。梅森女爵谈到舞团的风格时,提及创团编舞家佛德瑞克.阿胥顿奠定了舞团的芭蕾风格,阿胥顿热爱芭蕾舞剧(story-ballet),编舞也常有抒情风格。之后,才华洋溢的肯尼斯.麦克米伦也赋予舞团独特的个性。除了古典芭蕾之外,皇家芭蕾舞团也发展相当多现代芭蕾舞作,无故事性、以抽象概念演出的作品,无论哪种类型,都相当受观众欢迎。

三月底的伦敦,还有些春寒料峭。本刊走访皇家歌剧院及皇家芭蕾舞团,探索剧院内部的秘密,一窥以此为家的舞者生活。

直击现场1

舞团的家与主舞台—皇家歌剧院

皇家歌剧院是皇家歌剧团(The Royal Opera)、皇家芭蕾舞团、歌剧院管弦乐团的驻地。歌剧院兴建于十八世纪,曾在一八○八与一八五七年两度因舞台照明引起的火灾中焚毁,又曾在一九九○年代关闭进行整修。重新开放后,歌剧院变得更容易亲近,也多了不少让观众在演出前后驻足、休息的场地。看著导览人员一一介绍历代王室造访时的照片,还有舞台上方,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仿佛岁月长河漫漫流逝;再看到馆内气氛摩登又优雅的餐厅,令人体会到历史与现代并存的趣味。

皇家歌剧院一年主舞台演出高达三百场,大小演出共售出七十一万余张票券,主舞台平均上座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三。日间还有教育活动及各式工作坊举行。即便是深夜演出结束后,也有装拆台等技术人员忙进忙出,几乎可说是廿四小时无休。

呵护舞者备至的幕后部门

耳边还传来柯芬园中各国游客的谈话声,忙不迭地,便随著工作人员踏进宛如迷宫般的后台里,诸多空间则以人名纪念,除了排练空间之外,让人特别驻足的就是剧院中的舞鞋部门。当舞者有订做舞鞋的需求时,便由他们联络舞者属意的厂商来订制。每个舞者都在舞鞋室中有属于自己的鞋柜,即便忙碌,工作人员仍为我们如数家珍地说起舞者们各自的偏好。随著全球化的影响,现在的舞鞋厂多半集中在东南亚,在英国当地制造的品牌如凤毛麟角。不管是什么品牌,芭蕾舞鞋清一色是粉红色。此外,舞鞋部门也负责演出用鞋子的管理与修补。另一方面,占据后台极大空间、数量庞大的戏服、配件等,也有专人负责分类管理,配合每月各节目演出档期,数以百计的服装依序分类,让人目不暇给,馆内的服装部门专门负责打样制作与修补。

看著舞团如此忙碌,忍不住问:万一舞者在练习过程中感到不适或受伤,该怎么办呢?原来院内也有治疗师常驻其中,为他们提供即时的按摩及物理治疗,不仅让伤害降到最低,也让舞者能够尽速重回排练室。

皇家芭蕾舞团有近百位舞者,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背景,也丰富了舞团的内涵,多数舞者都曾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就读,但也有人出自其他国家的舞蹈科班。行政团队的专业度也不遑多让,舞团有教育部门负责办理教育推广活动;海外巡演经验丰富的舞团,早在三、四年前便开始规划大概行程,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进行细部巡演规划,在出发前,行政人员必须搞定一百多人的食宿签证等需求。舞团经理透露,在出发前,包括舞者、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及随行的物理治疗师等,都将拿到一本手册,搜罗从旅游书、当地接待、亲友等处得到的相关资讯。不仅团员每人一份,家人手中也有,以便掌握行程。

补助预算变少积极开源也开发新观众

接受政府补助的皇家歌剧院及皇家芭蕾舞团,十年来,一直都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甚至盈余,运用补助款创造了至少两倍的收入。三月底,英国政府公布了艺文团体新一年的补助状况,在政府撙节公共开支的情况下,皇家歌剧院整体的补助约减少了百分之十五,皇家芭蕾舞团也必须更积极寻找财源。

在票房方面,舞团除了巩固原本的忠实观众,也积极开发新观众。例如针对学生推出的候补票,以十英镑(约台币四百七十元)接受学生当天购票。在商业活动外,舞团也有丰富的媒体合作,例如今年演出的《吉赛儿》,便透过与媒体商Opus Atre合作,以电影形式在美国等地艺术电影院上映。谈及横扫全球票房的电影《黑天鹅》,受访的行政总监大卫.欧海尔(David O’Hare)笑说,电影上映时正巧该团演出《天鹅湖》,还有观众电话询问:「娜塔莉.波曼何时会跟舞团一同演出呢?」

 

直击现场2

搭起通往未来的渴望之桥—皇家芭蕾舞学校

科芬园地铁站出站后不远,安静的芙萝街(Floral Street)不时有货车出入。这里是皇家歌剧院的后台出入口所在,抬头望,与歌剧院以「渴望之桥」(Bridge of Aspiration)相连结的,便是皇家芭蕾舞学校(Royal Ballet School)的高校部(Upper School)。

皇家芭蕾舞学校成立于一九二六年,亦由妮奈特.德.瓦卢娃创立,成为培养职业舞者的摇篮,也是英国芭蕾萌芽之始。二○一一年为妮奈特.德.瓦卢娃逝世十周年,为纪念她身为「大胆的传统主义者」对英国芭蕾的贡献,四月份也特别举办了纪念研讨会。

皇家芭蕾舞学校主要分为两部分,除了给十六岁以上学生就读的高校外,初校(Lower School)位於伦敦西南近郊的瑞奇蒙园(Richmond Park)中的白屋(White Lodge),招收十一至十六岁的学童。在芙罗街的高校部,校舍落成于二○○三年,内部的空间均以著名的舞蹈界人士命名,例如芳婷厅便是纪念著名的芭蕾舞星玛歌.芳婷。

为学生搭起未来生涯的桥

在妮奈特.德.瓦卢娃创立舞团及舞蹈学校时,她的愿景是舞团与学校能够紧密连结,这个愿望直到高校部募集资金整建科芬园现址后,逐步实现。当时,建筑师想出以桥梁连结歌剧院与高校部的点子,使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往返歌剧院与学校间,尤其紧急需要替补舞者时,学生可迅速抵达歌剧院后台。站在桥上,还可以清楚听见舞台监督的广播。不仅如此,取名「渴望之桥」也象征舞团与学生间交荡的火花。事实上,学生常以不同形式参与皇家芭蕾舞团的演出,有机会与舞团舞者们交流经验,甚至共进午餐。此桥落成后,于二○○四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大奖,其螺旋状的外型,更成为科芬园的另一地标。

校内硬体设备五脏俱全。在设备新颖的排练室中,悬挂有著名舞码的剧照,仿佛前人也在观看著学生上课,略带弹性的地板保护舞者不受伤。另,校内有图书馆、健身房及布置小巧温馨的交谊室,也可让学生稍事休息。

除教学外,学生的健康也被校方妥善照顾;许多人常误解舞者必须节食以维持苗条身材,事实上,舞者运动量大,若缺乏均衡的饮食,体力和发育都容易产生问题。学校会定期追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只是体重,还包括发育情形等。此外,若学生有舞台恐惧症等困扰,校方也会做及时的心理辅导。高校部的学生是在前两年同时接受学术及术科训练,第三年则专心于舞蹈训练,以准备未来的就业。皇家芭蕾舞学校相当自豪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去年毕业生为例,除进入与学校有高度联系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及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团,及英国其他舞团如苏格兰芭蕾、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外,亦有数名毕业生被欧陆、美国及澳洲的芭蕾舞团所网罗。

学费虽高昂  但也有外来财源赞助优秀学生

然而,皇家芭蕾舞学校的学费高昂,每人每年学费及住宿费用共约两至三万英镑间(约台币九十四万元至一百四十一万),与英国的公学(Public School)或其他寄宿学校相去无几。依照英国政府培养音乐及舞蹈人才政策(U.K. Government’s Music and Dance Scheme),有才能的学生无论家庭贫富,均可在艺术学校中得到适当的训练,因此,具英国或欧盟籍的学生,可在审查过后,获得政府补助;需缴交全额学费的非欧盟地区学生,则可申请奖学金。有些非欧盟地区学生,则是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进而得到入学的机会及财务上的支持。类似电影《舞动奇迹》Billy Elliot的故事,在皇家芭蕾舞学校中并非特例;约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学生受到政府、基金会或个人奖学金在财务上的支持。接待我们的发展部经理费契特(Jim Fletcher)表示,对于学校的公关部门来说,如何让大众了解舞蹈学校并非专门服务中产阶级或富裕家庭,并且愿意慷慨捐助,是相当大的挑战。

芭蕾舞者多半于四十岁前退休,比一般人早了廿年;甚至可能因为受伤或意外使舞台生涯顿时划下句点。因此,皇家芭蕾舞学校也提供升学所需的学术训练,学生毕业后皆有足以申请大学的学术能力。除了培养舞者在音乐艺术的造诣之外,令人意外的是,校方表示舞者的数字概念也相当不错,或许是需要经常计算节拍,及在演出时变换队形所致。学校亦鼓励高校部毕业生多方面探索自己的兴趣,在英国申请大学的普通高等教育程度测验(A-Level)中,也有学生选考数学、商业研究作为检定考科。在学校里,学生不但接受舞蹈及学术训练,校方也会安排他们参观工厂、博物馆、教堂。如此一来,学生在毕业时不仅仅拥有优秀的舞蹈技巧,同时也能对社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更能使他们去诠释舞台上的角色。

挑选学生重视特质  培养有主体性的舞者

那么,怀有舞者梦想的孩子,如何能够进入这首屈一指的舞蹈学校呢?在英国各地有七所协同机构,定期举办征选,在各地初选过后再到伦敦参加复选。除了正式入学的全时学生(full-time student)外,校方亦接受学生申请暑期课程(summer school)。随手拿了大厅里放的暑期学校申请表,除常见的身高体重项目外,仍须附上申请者穿著舞衣做出指定姿势的照片,以及父母的身高等资料。入学考试竞争激烈,从近千名申请者中,仅约廿五至卅人能被录取。皇家芭蕾舞团现任艺术总监梅森当年甚至重考,直到第二次申请才顺利入学。经过激烈的竞争,录取后并不保证就此一帆风顺。每个学期校方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若认为学生不适合,校方会协助转至其他学校。为了一圆芭蕾梦,相当多的舞者远渡重洋负笈伦敦。参访当天,我们遇见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孩尚瑶谦,她原先在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学念书,在国际比赛中得奖后,到了皇家芭蕾舞学院就读,听见我们说中文,兴奋地跑来打招呼。

当被问及挑选学生的标准时,费契特表示,学校并不是要培养出数十名一模一样的舞者,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征选学生时,除了看学生的体格、技巧及音乐性之外,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潜能与态度,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学童是否能雀屏中选。举例来说,某个孩子或许没有最美丽的脖子,却非常擅长跳跃,而每位申请者在征选过程中,学生都会被个别逐一地被学校考量。

校舍中特别有设置有服装部门,参访当日,我们获得允许进入参观。因应高校学生频繁演出、编舞比赛的需要,该部门提供衣服清洗的服务。同时,该部门也保存有相当多的戏服,小小一件缀满了亮片与珠珠舞衣,要价上看五百英镑,必须小心清洗保养。除了演出时穿著的戏服外,在学校里,学生依照年级不同穿著不同颜色的舞衣,不同颜色的芭蕾舞裙(Ballet tutu)堆叠起来,亦是有趣。校方安排我们观看高校一年级男生上课,看著稚气未脱的男孩们,在教师的指挥下,随著音乐练习旋转、跳跃等动作,反复练习下,秀气的脸庞随之泛红;有学生落地时一个不小心犯了错误,也难逃教师严厉的法眼。

积极发掘编舞才华  与舞团密切「建教合作」

除了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芭蕾舞者外,费契特也自豪地表示,该校特色之一便是发掘学生的编舞才能。细数皇家芭蕾舞学校著名的编舞家校友,如曾来台的荷兰舞蹈剧场(Nederlands Dans Theater)前艺术总监季利安(Jiří Kylián,任期为1975-2004年)、大卫.宾利(David Bintley, CBE)、约翰.纽迈亚(John Neumeier)、较年轻的有亚当.库柏(Adam Cooper)、克里斯多福.惠尔敦(Christopher Wheeldon)、凯西.玛森(Cathy Marston)。当然,更不能不提曾创作《玛侬》的麦克米伦,他的另一出名作是一九六五年由玛歌.芳婷与纽瑞耶夫首演的《罗密欧与茱丽叶》。不仅如此,就连现任艺术总监梅森、行政总监大卫.欧海尔及舞团经理安德鲁.赫斯特(Andrew Hurst),也皆为校友。

谈及在皇家芭蕾舞学校的训练,行政总监欧海尔表示,学校与舞团之间有相当紧密的连结,学生不仅可以观赏排练,并且可以在毕业之年与舞团合作演出,若舞团演出需要较大的编制时,也会征召学生参与。幸运的学生能在高度竞争下,毕业后即进入皇家芭蕾舞团。扎实的训练,也将特殊的英式芭蕾风格传承下去。

在培育专业舞者的同时,皇家芭蕾舞学校也透过英国政府的「舞蹈伙伴计划」(aDvANCE National Partnership Scheme),将芭蕾舞介绍给一般学校的学生。首届计划,皇家芭蕾舞学校与位在利物浦的高中及进修教育学院(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s,为义务教育后的进修教育,与一般大学不同)合作,利物浦的高中生被邀请参加甄选,与参与计划的舞者一同发想创意,创作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原创舞码。之后皇家芭蕾舞学校又转与萨福克(Suffolk)郡合作,为当地社区与学校推广芭蕾。「推展伦敦」计划(Advance London)则邀请当地学生,在国家艺廊中选择画作与雕刻作为灵感来源,集体创作属于他们的舞蹈。除了在伦敦的高校部,在白屋的初校部也会定期开放给社区民众参与。

这类推广计划不仅使一般的学生、民众了解芭蕾舞及舞者养成,同时也拉近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英国政府如何策略性地培养舞者及未来可能的从业人员、观众,当然还有赞助者。

 

直击现场3

美丽后面的汗水—舞者就是这么过日子

舞者的生活是紧凑而忙碌的。每天上午十点半,所有的舞者会集中开始上课,练习舞蹈技巧兼暖身,对于当天有演出的舞者来说,更是相当必要。采访当天,我们获准进入排练室观看舞者上课。无论资历,舞者随著音乐反复依教师的指示练习。进行到一半,又换上硬鞋,改练旋转等动作。正当我们专注地观看美丽的芭蕾伶娜时,艺术总监梅森与副总监罗伦丝(Jeanetta Laurence)步入排练室,站在一角观看舞者练习。刹时间,练习中气氛变得有些严肃。然而紧张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几位首席舞者还抽空向梅森打招呼,并且拥抱、问好。

舞者其实不节食  而是少量多餐

七十五分钟的课程结束后,稍事休息,接著开始依照个人的行程表开始排练。若晚上没有演出,排练会在傍晚六时结束,而有演出的舞者,则在五点半结束排练,用两小时的时间更衣、化妆,准备演出。舞者朝夕相处,感情也相当紧密。如此紧凑的行程中,舞者多半会少量多餐,补充能量。外界常误解女舞者为了维持纤细的身材,会进行节食,事实上,维持均衡饮食及定量的蛋白质摄取,才能应付大量的体能消耗;若觉得需要特别锻炼某部分的肌肉,歌剧院内也有健身器材供舞者使用。

想加入皇家芭蕾舞团,往往得从努力考上皇家芭蕾舞学校开始。然而,每年舞团的甄选也吸引不少其他国家好手竞逐。一般来说,初加入皇家芭蕾舞团的舞者会先从Artist开始,之后一步步升至首席舞者(Principle),这当中会花的时间并不一定,也并非每个人都会升至首席舞者。若是特别有潜力的舞者,则可能在短短几年中便升上首席。

专注舞蹈生涯  退役往幕后发展

访问至此,不禁好奇:在如此繁忙的行程中,舞者有时间放假吗?原来舞者也有排定的暑假。然而舞台生涯短暂,大部分舞者都非常热爱工作。为了练习,舞者或许并不像一般的年轻人可以尽情享受派对、放纵娱乐;为了理想,必须下定决心,当然也必须有所牺牲。

芭蕾舞者的舞台生涯多半在四十岁前结束,退役的舞者也常往幕后发展,不管是行政、编舞、教学,或是自创舞团,都仍为舞蹈贡献。例如舞团经理安德鲁赫斯特(Andrew Hurst)便运用他的舞蹈专业与商学训练,负责打理舞团行政的大小事。

另一方面,同样身为职业妇女,舞者又如何兼顾家庭与小孩?舞团经理表示,依照舞团过往的经验,许多女舞者在怀孕后会暂离舞台休息,在英国法定的廿六周有薪产假结束后重返岗位,舞者也可视情况延长产假,最长可达共五十二周。舞团目前有四位母亲,在家庭的支持下继续著舞者生涯。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