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

相關文章 16 篇
  • 麥克米蘭的《菁英聯合體》只讓住在一起且做過病毒檢測的舞者們可以有肢體接觸地跳舞。
    倫敦

    封城到解封整整七個月 皇家芭蕾終能舞台獻演

    睽違了七個月,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終於在十月初重返舞台,在嚴格的防疫規範下,四百位觀眾的面前,重新起舞。表演涵蓋多齣經典舞碼,且讓所有皇家芭蕾舞團的團員都得以上台演出。整場表演加起來超過三個小時,而且只有一場,但全程錄影。目前在皇家歌劇院網站上可以線上付費觀賞至十一月八日為止。

    文字|林大貂、ROH/Tristram Kenton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謝克特的《不可碰觸》呈現的是粗獷的戰士,服裝也多了幾分鬆垮和厚重。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當謝克特遇上皇家芭蕾 《不可碰觸》讓人耳目一新

    近幾年在創新上企圖心旺盛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最近與以色列編舞家侯非胥.謝克特合作,推出新作《不可碰觸》。曾來台演出《政治媽媽》的謝克特以重心下沉的肢體及震耳欲聾的節奏為特色,與強調向上跳耀、輕盈優雅的芭蕾如何結合?讓人十分期待。

    文字|魏君穎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
  • 「激情詩人」編舞家麥克米倫
    特別企畫 Feature 芭蕾編舞家

    麥克米倫 凝視現實的眼睛 以舞蹈回應時代

    終其一生,這位被稱為「激情詩人」的編舞家都戮力拆解芭蕾語彙,將這個高雅殿堂的藝術推往寫實、社會性的方向,不可避免地招來了正反評價。反對者認為芭蕾因講究規矩法則,天生有其不可逾越的限度;支持者讚揚他的芭蕾不只是童話故事的藝術,而如實地刻畫了人性的脆弱,勾勒出時代的面貌。

    文字|張慧慧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凱文.歐海爾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英國皇家芭蕾總監

    凱文.歐海爾 從舞者到總監 帶領舞團開拓新局

    曾經是芭蕾舞者的皇家芭蕾舞團總監凱文.歐海爾(Kevin OHare),是皇家芭蕾舞學校的校友。自舞台上退休後,轉往舞團行政職務發展,曾是皇家芭蕾的行政總監,也是前任總監莫妮卡.梅森女爵的左右手。二○一二年在梅森女爵退休後,繼任成為現任總監。此次率舞團二度來台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亦正是他在舞台上演出過的作品。歐海爾總監上任以來,推出新作如《唐吉訶德》、《冬天的故事》等敘事芭蕾,也延續與麥奎格(Wayne McGregor)、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史卡雷(Liam Scarlett)的合作,推出風格較為抽象的芭蕾新作。

    文字|魏君穎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愛德華.華森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皇家芭蕾舞團四位舞星

    人生閱歷豐富舞作生命 全身散發耀眼光芒

    二○一一年曾經來台,帶來古典與現代芭蕾作品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當時演出引起熱烈回響。二○一四年再次訪台,帶來古典芭蕾的經典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團內菁英舞者盡出,特別令人期待。本篇特別介紹這次來台的四位重要舞者他們的舞蹈歷程。

    文字|魏君穎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韋恩‧麥奎格作品《色飽和度》劇照,圖中舞者為Melissa Hamilton。
    特別企畫 Feature

    鞋尖下的秘密――英倫芭蕾點滴

    養成一名芭蕾舞者,需要多少時間? 晚春時節,我們以匆匆六小時 巡覽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舞者們的基地 一切有形無形,都從八十年歲月累積化育而成 無數舞者在教室內、舞台上淌下的汗水(有時是血) 一如他們足下硬鞋內層層疊疊的繁複布料 這些血汗成為堅實的支架,穩穩撐起他們的足尖 好做出觀眾眼前的輕盈飛躍 與彷彿地心引力不存在般的旋轉 這一回,讓秘密從帷幕後現身 我們一起走走、看看: 芭蕾舞者們登台前的悠長時光,如何度過? 孕育出他們的搖籃,究竟怎生面貌? 在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度訪台之前 讓我們藉由七個關鍵詞,略覽該團的歷史輪廓 並透過藝術總監與首席舞星的專訪 一探舞團與舞者的工作現況

    文字|本刊編輯部、Bill Cooper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舞者們以毫無情感的驚人身體能量,理性展現純白色中的《色飽和度》,用絕對來表現絕對,既前衛又不失優雅。
    回想與回響 Echo

    芭蕾不老 絕對前衛

    如果我們今天還逃離不了對芭蕾的古老刻板印象,那不只是因為,我們很少接觸古典芭蕾,尤其對現代芭蕾,更是顯得相當陌生。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來台演出,其幾乎無懈可擊的舞星表現,涵蓋芭蕾舞不同面向、精心安排之舞碼,加上不遑多讓的NSO國家交響樂團現場伴奏,激起了國內難得出現的芭蕾舞高潮,更重要的是,《英倫經典》舞碼的安排,也總算讓台灣觀眾領略現代芭蕾的魅力。

    文字|謝東寧、林韶安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英國皇家歌劇院執行長托尼.霍爾在演講中提出,勇於冒險才能讓藝術機構保持不絕的創意。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英國皇家歌劇院執行長專題演講側記

    托尼.霍爾:勇於冒險才能讓藝術機構保持不絕的創意

    「勇於冒險,才能製作高品質的節目。」英國皇家歌劇院執行長托尼.霍爾(Tony Hall CBE)隨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訪台,在六月卅日於兩廳院舉行專題演講,並與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對談「當東方遇見西方開創藝術市場的無限空間(Investing in the Arts)」,他在專題演講中提出「冒險」對於開創藝術市場的重要性,他說:「我們必須持續往前邁進與冒險。」

    文字|劉郁青、許斌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來自英國的芭蕾故事

    芭蕾,這個發源於義大利民間的舞蹈,自十五世紀進入義大利宮廷,十七世紀隨著義大利公主凱薩琳嫁給法國國王亨利二世時,傳入法國,進而風靡全歐洲。在西方的世界裡,芭蕾可以說是傳統舞蹈的代表,而芭蕾的舞步與手勢,也是在舞者訓練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巧。可是在西方各國不同的風俗民情與競爭合流之下,芭蕾也逐漸發展出俄式、法式、英式、美式⋯⋯等各種不同的風貌。往年在國內,芭蕾的演出較少,而大家較熟悉的,也都是來自於俄國的芭蕾舞團。但在本月底,譽滿國際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將首度來台,為台灣的觀眾帶來古典與現代兼具的兩齣舞碼,準備讓大家一親全新的芭蕾舞的詮釋與技巧。 但是您知道什麼是英式芭蕾嗎?芭蕾是怎麼傳到英國去的?和其他國家的芭蕾又有什麼不同呢?於是本刊特別趁著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度訪台之前,為讀者預先整理七個關鍵詞,讓大家一覽該團的歷史輪廓外,更央請本刊英國特派記者,親訪位居倫敦柯芬園旁的皇家歌劇院,與以「渴望之橋」相互連結的皇家芭蕾舞學校,帶領讀者一探這被大家喻為英式芭蕾搖籃的所在,看看那裡到底蘊藏著什麼神奇的魔力。此外,再透過該團藝術總監與首席舞星的獨家專訪,讓大家了解舞團的營運方針與舞者的挑選、訓練、養成及工作現況。當然在最後,我們也把焦點轉向國內,探索芭蕾這個來自西方的舞蹈,在台灣落腳發展的現況。 六月,是一個充滿熱力與活力的季節,但卻也是驪歌初唱,各方莘莘學子即將離開校園的時刻。但是面臨「畢業即失業」的表演藝術科班生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又如何能「學以致用」?我想是許多新生代的創作者都十分關心的議題,於是本刊在本月份也製作了「表演藝術新鮮人.踏上職涯第一步」焦點專題,盼能藉著實用的教戰守則,及目前正在協助或是曾受過協助的藝文團體工作者與創作者現身說法,盼能藉由他們的經驗,能進一步地幫助年輕的創作者,指引出一條登上舞台的康莊大道。

    文字|黎家齊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創辦人妮奈特.德.瓦盧娃。(Anthony Crickmay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七組關鍵詞,認識英國皇家芭蕾!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自舞團前身「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Vic Wells Ballet)創立算起,今年剛好滿八十歲,在歐陸眾多歷史悠久的芭蕾舞團中算得上年輕,卻也因走出獨特的風格,擁有精良的訓練與技藝精湛的舞者,而成為世界頂尖級的芭蕾天團。六月底該團首度訪台演出,就讓我們以七組關鍵詞,帶讀者迅速切入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精采故事!

    文字|黃文儀、Anthony Crickmay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的觀眾主要入口,位在Bow Street上,左側的透明玻璃建築則是Paul Hamlyn Hall,觀眾可在內部用餐。(魏君穎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這裡,就是英式芭蕾的搖籃!

    相較於歐陸其他成立已有數百年之久的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莫妮卡.梅森女爵(Dame Monica Mason)謙稱該團仍很年輕。事實上,由妮奈特.德.瓦盧娃創立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最先為小型舞團維克威爾斯芭蕾舞團,後來於一九三一年,由莉蓮.貝利斯女士提供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作為根據地後,更名為Sadlers Wells Ballet。一九四六年,舞團搬進倫敦柯芬園(Covent Garden)旁的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並在十年後舞團成立廿五週年時(1956),由英國王室頒定「皇家」名號。在伯明罕,則有本團的姊妹團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團(Birmingham Royal Ballet)。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雖不單只為王室服務,與王室關係仍很密切,查爾斯王子就擔任舞團總裁一職,並於三月中偕同妻子卡蜜拉、當時還未入門的兒媳凱特.密道頓出席舞作《愛麗斯夢遊仙境》首演。 在舞團創立同時,皇家芭蕾舞學校也同時成立,妮奈特.德.瓦盧娃相信有好的學校訓練,便能夠給舞團帶來優秀的舞者。梅森女爵談到舞團的風格時,提及創團編舞家佛德瑞克.阿胥頓奠定了舞團的芭蕾風格,阿胥頓熱愛芭蕾舞劇(story-ballet),編舞也常有抒情風格。之後,才華洋溢的肯尼斯.麥克米倫也賦予舞團獨特的個性。除了古典芭蕾之外,皇家芭蕾舞團也發展相當多現代芭蕾舞作,無故事性、以抽象概念演出的作品,無論哪種類型,都相當受觀眾歡迎。 三月底的倫敦,還有些春寒料峭。本刊走訪皇家歌劇院及皇家芭蕾舞團,探索劇院內部的秘密,一窺以此為家的舞者生活。

    文字|魏君穎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莫妮卡.梅森女爵。(Johan Persson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

    莫妮卡.梅森:我選擇合作編舞家時,必須大膽挑戰限制

    莫妮卡.梅森女爵(Dame Monica Mason)十六歲就加入皇家芭蕾舞團,是當時舞團最年輕的成員,歷經多年出色的舞者生涯後,於二○○二年起擔任總監一職。○八年,她受勳爵級司令勳章(Dame Commander),表揚她對於舞蹈的貢獻。訪問時,這位日理萬機的總監,總是以不疾不徐的語氣,清楚而篤定地敘述自己的想法。談到首次造訪台灣的心情及首次見面的觀眾,她感到格外興奮且相當期待。

    文字|魏君穎、Johan Persson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吉賽兒》中化成精靈「薇麗」的少女們。(Tristram Kenton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典與現代俱現 跨越時代的經典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訪台的舞碼,包括浪漫芭蕾舞劇《吉賽兒》、「英倫經典」系列的《狂想曲》、頗受好評的現代芭蕾作品《色飽和度》與DGV,跨越古典與現代,也展現了舞團多元精湛的芭蕾魅力!

    文字|魏君穎、Tristram Kenton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普魯尼與Lauren Cuthbertson在皇家芭蕾舞團2011年新作《愛麗絲夢遊仙境》中領銜主演,普魯尼演出「紅心武士」一角。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皇家芭蕾舞團首席普魯尼 閃電辭職震撼藝文界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新星瑟基.普魯尼,日前閃電提出辭呈,引發藝文界與舞迷們的議論紛紛。身為創團以來最年輕的首席男舞者,普魯尼的表現向來引人注目,也屢屢在舞團重要製作中挑大梁。他的閃電辭職,也打亂舞團許多已排定的工作時程,英國皇家芭蕾新製作《夢》只好緊急換角。

    文字|魏君穎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 Viviana Durante與Bruce Sansom演出馬克米蘭的《瑪儂》
    里程碑

    舞蹈革命家

    由於作品暴烈晦暗,不受英國觀衆歡迎,馬氏在六〇年代及八〇年代兩度遠赴德、美發展,九〇年代才重獲國人重視,沒想到便遽然離世。不管討不討人喜歡,他已爲古典芭蕾開闢出另一條更接近人性更接近眞實、更悸動人心的路。

    文字|盧健英
    第3期 / 1993年01月號
  • 上海交響樂團於二月一日成立董事會。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廣西舉辦國際民歌節 一項名爲廣西國際民歌節的活動,於三月十五日在廣西揭幕。有新加坡、俄羅斯、越南、寮國等十多個國家參加。但主要演出仍是廣西民族,因此主辦機構除刊印了一册介紹中外優秀民歌的《中外民歌三十首》外,還編印收集百多首廣西民歌的《歌海情潮》和民歌集《民俗禮儀歌》。 (周凡夫) 沈湘在北京舉辦聲樂培訓班 著名聲樂家沈湘最近在北京以個人名義開辦了一個聲樂大師班,旨在培養高層次的聲樂藝術人才。該班的對象是三十五歲以下有發展前途的靑年歌唱家,每期兩個月,沈先生親自授課,已于二月十五日正式開學。 七十二歲的沈湘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敎授,在長期的藝術敎育生涯中,曾培養了郭淑珍、李晉瑋、楊比德、孟貴彬、金鐵林、梁寧、迪里拜爾、殷秀梅、鄧桂萍、程志、范競馬、劉躍、關牧村等幾代優秀歌唱家,桃李滿天下。近年他應邀訪問俄國、美國、英國、義大利、芬蘭等國從事講學活動,在國際樂壇也頗有聲望。 沈湘具有自己獨特的聲樂訓練思想,即所謂「頭、身、心三位一體投入法」,他對歌唱的要求是發自心底的感情流露,形成整個身體的共鳴。其系統的理論和特殊的技法,被國內外公認是具權威性的。 (蕭勇) 「上交」成立董事會 中國最老的「上海交響樂團」,多年前已進行體制改革,大刀闊斧做過不少手術,但成效仍不甚理想,樂手仍大量流失;樂團最近到香港訪問,水平更令人失望。今年二月一日,樂團成立董事會,則是一次革命性變化,有可能爲上海交響樂團帶來新的轉機。 董事會的成立,是作爲樂團的領導機構及後援組織,而且明確地表示,是要將「樂團隸屬於政府文化部門」單一的行政模式,逐步過渡到由各方力量(包括吸引海內外團體,個人以投資方式加入董事會)組成的社會化、企業化聯合管理形式,也就是說要將「上交」從一個官辦樂團,轉變爲一個民間團體。政府終於願意放手,樂團才有希望。 根據「上交」董事會章程顯示,董事會職責在於審議及監督樂團的發展方向、年度計劃、財政

    文字|周凡夫、蕭勇、盧健英、張誌瑋、吉訶德
    第6期 / 1993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