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克孜勒的乌卢格赫姆河岸边,蓝天白云下至今仍矗立著「亚洲中心」纪念碑。(达志影像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蜕变的音符 出现在地球彼端——图瓦/史地轮廓 源自唐努乌梁海的传奇

亚洲中心——图瓦共和国

说起图瓦,很少人能正确地说出它在地图上的哪一个地方,更遑论能理清其人民的血缘源流。这个曾是苏联一员的共和国,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曾被认为是亚洲的地理中心。图瓦人民传统上以游牧为生,现在却因政治因素分散在不同国境内。如今随著世界音乐风潮,图瓦音乐逐渐让许多乐迷听见,这个神秘的国度,也随之引发世人的好奇。

说起图瓦,很少人能正确地说出它在地图上的哪一个地方,更遑论能理清其人民的血缘源流。这个曾是苏联一员的共和国,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曾被认为是亚洲的地理中心。图瓦人民传统上以游牧为生,现在却因政治因素分散在不同国境内。如今随著世界音乐风潮,图瓦音乐逐渐让许多乐迷听见,这个神秘的国度,也随之引发世人的好奇。

在图瓦(Tuva)的音乐随著大众媒体和唱片工业的传播,逐渐为一些乐迷所熟悉之前,图瓦只是一个在地理教科书上才会出现的名词。位于远离海洋的欧亚大陆中心,北临俄罗斯,南接广袤的蒙古,这个国土面积接近台湾五倍大的国家,对一般大众来说依然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在这里,冬季长达七个月,在冰雪满覆的草原上、森林里,埋藏著过去几千年来,图瓦人逐水草而居的足迹,也标志著图瓦人与不同民族交汇融合的印记。

图瓦在何方?

今日的图瓦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中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隶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Siberian Federal District),首都为克孜勒(Kyzyl)。图瓦共和国位于蒙古国西北方,国境北方是萨彦岭,西靠阿尔泰山,群山环抱,国土总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是高山与丘陵地形,西部是较为乾燥的低地,多见草甸和草原,境内主要为叶尼塞河流域。苏联时期,根据官方的地理绘测记录,图瓦曾被认为是亚洲的地理中心,在首都克孜勒的乌卢格赫姆河岸边,蓝天白云下至今仍矗立著「亚洲中心」纪念碑,吸引游人目光。

图瓦共和国的历史脉络

图瓦人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因此无法留下自己民族的历史。虽然千百年来居住在西伯利亚南部的山林里,地方志上关于他们的记载却也很少,只能从中国、蒙古和俄国等周边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中,去拼凑图瓦人的由来。

现今的图瓦共和国疆域轮廓,大致上和清代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相近,「乌梁海」(Uriankhai)之称始于清代,元代称兀良哈,在蒙古重要史籍《蒙古秘史》中指一个住在森林的部落。乌梁海人的祖先是中国史书中出现的「温良改」;唐代称「都播」、「都波」;元代称「秃巴思」、「秃八」,后改译为「图巴」。清代乌梁海人分为三支:居住于唐努山者称为「唐努乌梁海人」,一九二一年后独立建国,就是现今图瓦共和国的前身;另有两支分别居住于阿尔泰山和环阿勒泰诺尔地区。图瓦人虽世居山林,过著传统纯朴的渔猎生活,但是千百年来却轮番臣服于不同的征服者,成为政治角力下的筹码。

早于西元前两百年前,现今的图瓦当时由匈奴人统治(民族学者推论匈奴人种可能包括蒙古和突厥族),有一群中国人称「丁零」的少数民族居住于此,在西元八世纪之前,也就是唐朝以前,唐努乌梁海地区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等中亚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区域,唐朝曾派官到此辖理。西元八世纪,回纥在唐朝支持下在此建国,到了九世纪,另一个边疆民族黠戛斯崛起,唐努乌梁海地区就成为其属地。 

西元一二○六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次年即派遣长子术赤出兵征服唐努乌梁海地区,该地区成为秃巴斯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至今,许多图瓦人家中仍挂有成吉思汗的肖像,视他为英雄,除了长期和蒙古人混居,受到潜移默化之外,还有一个传说,即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一批士兵驻守阿尔泰山,逐渐繁衍而成为今天的图瓦人。无论真假,这个传说将历史与现在连结起来,留给后人一个能寄托精神的想像空间。

清朝将唐努乌梁海地区正式纳入版图之中,开始统治该地,之后几次和俄国签约划定边界。而一九一一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这个区域在中国、蒙古、俄国、共产党、图瓦人民等多方角力之下,一九一四年,俄国出兵占领图瓦,之后一直到一九二一年间,图瓦境内各方势力割据,情势混乱,一九二一年在苏联策动下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一九四四年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解体后,一九九三年改名为图瓦共和国,仍留在俄罗斯联邦内。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图瓦属于俄罗斯的领土。

谁是图瓦人?

现今的图瓦共和国人口仅有三十多万人,居住在台湾五倍大的土地上,人口组成有两个主要族群,分别是77%图瓦人,20%俄罗斯人,是图瓦人的主体。中国境内的图瓦人长时间与蒙古人混居,官方登记为蒙古族,根据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的程适良教授调查,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的白哈巴村、布尔津县的禾木村和喀纳斯村,人数大约有两千五百人左右。另外,蒙古国境内科布多地区有约三万左右的图瓦人。还有一个旁支是人数极少的图法拉尔人,有八百多人分布在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州,部分学者认为他们与图瓦人的关系十分密切。

以游牧维生的图瓦人,千百年来生活在西伯利亚南部,由于先后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征服,文化和血缘上也受到这些强大民族的影响,先后历经了突厥化、回纥化、蒙古化的过程。而历史上被诸多部族统治、殖民,包括十九世纪开始,俄国以探险和采矿为名,引入大量俄国移民,迫使图瓦人离开原居地而四散,直到俄国强势影响下扶植图瓦共和国建国。曾经连为一体的民族被国界分隔开来,图瓦人的主体性也产生了改变。

独特的语言与文化

从追溯语言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使用的语言虽然借用了一些蒙古语的词汇,但主体部分却十分接近古老的突厥语系,与哈萨克语组相近,因此许多图瓦人亦会说哈萨克语,至于学校里则普遍教授蒙古语。曾有人考察图瓦语言,发现图瓦语中有百分之六十接近哈萨克语,百分之卅近似蒙古语,还有百分之廿是自己独创的。凡与大自然和藏传佛教有关的辞汇,大多取自蒙古语;生活一般用语和政治术语取自哈萨克语。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图瓦语中的母音、辅音等组成,是突厥语族系中突厥语成分最多、也最直接的语言,因此,图瓦语可说是目前研究突厥语的「活化石」。而居住于今图瓦共和国境内的的图瓦人,发展出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图瓦语文字,他们也因地缘和政治关系,多兼通俄语。

群山环绕阻绝外界的地理环境,使图瓦人扬名世界的「呼麦」歌唱方式,得以完整保留,即利用喉头压力产生不同频率的泛音,使得一人能同时演唱多个声部,如Huun-Huur-Tu合唱团、珊蔻.娜赤娅克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能歌善舞的图瓦人,无论工作、休息、宴会、节庆都喜欢唱歌,最常使用的乐器包括马头琴、两根弦的弹拨乐器「托布术尔」的和口笛等乐器。每年六月举行的「敖包节」,受到蒙古族的影响,图瓦人会举行进行赛马、射箭、摔跤,以及祭山、祭天、祭火、祭树、祭鱼、祭敖包等活动,此外还庆祝邹鲁节(入冬节)、汉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时会在冰湖上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从这些民俗节庆中可以看见多元民族文化的影响。

图瓦人传统上以游牧为生,多畜产品。宗教上多信仰藏传佛教,但生活中还遗留一些萨满教的仪式。图瓦人住在用松木搭成尖斜顶的小木屋,乍看很有欧洲风情,外出游牧时则住在俗称蒙古包的圆形毡房。

近年由于商业和旅游活动兴起,例如居于新疆新兴旅游胜地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在维持传统生活方式和迎合观光客的喜好之间摆荡,面临了很大的文化冲击。少数民族的主体性,需要更多理解和尊重。图瓦人超越国界之上的文化根源,就像是失落的瑰宝,值得更全面而深入的挖掘。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