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二〇〇〇回眸「艺」瞥/众声喧哗的二十世纪音乐

二十世纪表演艺术大事记 音乐篇

黑色字体为音乐艺术记事

紫色字体为政经科技大事

〇表西方

●表台湾和中国

~1909

1894年

〇德布西写作《牧神的午后》。

1899年

〇西贝流士写作国族主义音诗《芬兰颂》。

●台湾公学校设「唱歌」课。

1900年

〇普森(V. Poulsen)发明世界第一台录音机。

1901年

〇78转硬胶唱片问世。

〇欧洲新艺术运动蓬勃发展。

〇义大利发明家马可尼以摩斯电码送出第一封电报。

1902年

〇义大利男高音卡罗素制作世界首度商业性录音。

〇荀白克的《净夜》首演。

〇德布西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莉桑黛》首演。

1903年

〇莱特兄弟完成世界第一次驾机航行。

1904年

〇可双面播放的唱片问世。

1906年

〇美国开始有广播。

〇佛瑞斯特发明真空管。

1907年

〇马勒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

〇毕卡索首开立体派画风。

1908年

〇福特的T型车量产。

●张福兴赴日留学──第一位台湾赴日留学生

1910~1919

1910年

〇康定斯基发表现代艺术中的第一幅纯抽象作品《即兴14》。

〇斯特拉温斯基的第一出芭蕾舞剧《火鸟》首演。

1912年

〇荀白克的无调性作品《奔月小丑》首演。

〇拉威尔的芭蕾舞剧《达孚尼与克罗埃》首演。

●改清末随意课之「乐歌」为「唱歌」,并列为学校教育正课。

1913年

〇可携带型留声机问世。

〇尼基许指挥柏林爱乐录制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全曲,这是第一次完整的交响曲录音。

〇「爵士乐」这个名称首见于文章。

〇斯特拉温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首演,现场引发骚乱。

1914年

〇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义大利人帕器(Mario Paci)接「公共乐队」指挥,并改名为「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

1920~1929

1920年

〇斯特拉温斯基新古典风格的芭蕾舞剧《浦西奈拉》首演。

〇法国乐评人柯雷首先以「六人组」这个名称称呼欧瑞克、杜瑞、奥乃格、米尧、浦朗克及铁耶菲尔六位作曲家。

〇转盘形式的唱机问世,使唱机成为一般人买得起的聆听工具。

●张福兴创立台湾第一个管弦乐团「玲珑会」。

1921年

●第一份音乐杂志由北大音乐研究会创刊。

1923年

〇BBC播放柯芬园歌剧院推出的《魔笛》,这是歌剧首度出现在广播中。

1924年

〇美国作曲家盖希文的《蓝色狂想曲》首演。

〇荀白克的《钢琴组曲》首演,这是第一首完全以十二音技法谱成的乐曲。

1925年

〇贝尔格的无调歌剧《伍采克》首演。

1926年

〇安塞尔的《机械芭蕾》首演。

1927年

●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在上海创办。

1928年

〇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得展示他发明的彩色电视机。

1929年

〇德国发明磁带。

〇股市大崩盘。美国陷入经济大恐慌

1930~1939

1931年

〇捷克作曲家哈巴的歌剧《母亲》首演,是第一出四分音歌剧。

1932年

●王光祈以「中国古典戏剧」论文,获德国波昂大学音乐博士。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灌录第一首台语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记》。

1933年

〇因希特勒执政,包括荀白克、怀尔、克伦培勒、布烈希特、汤玛斯.曼、弗利兹.朗、康定斯基及克利在内的德奥艺术家相继流亡。

●教育部成立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

1934年

●赴日本学音乐的留学生由杨肇嘉领队返国演出。

1935年

〇录音机在德国上市。

〇盖希文的《波吉和贝丝》首演。

●由李临秋、邓雨贤等人在台湾成立「歌人恳亲会」。

1936年

●江文也以《台湾舞曲》入选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艺术竞赛,当年评审包括作曲家理查.史特劳斯(R. Strauss)。

1937年

〇萧士塔高维契写了第五首交响曲,标题为「一个苏维埃艺术家对公正评论的答复」。

1939年

〇德军入侵捷克、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1949

1941年

●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第一届台湾新人介绍音乐会。

1943年

●公布以国民党歌为中华民国国歌。

1945年

〇美国将原子弹投于日本长崎、广岛,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在台北成立。

1946年

●国立师范大学(原省立师院)成立音乐科。

1947年

〇电晶体发明。

●全省音乐比赛开办。

1948年

〇哥伦比亚公司展示软胶LP唱片。

1950~1959

1952年

〇新力公司推出小型电晶体收音机。

〇约翰.凯吉的机遇音乐作品《4分33秒》首演。

1953年

〇Watson与Crick发展出第一个DNA模型。

●〇黑泽隆朝在巴黎发表论文,并播放所采录的布农族《祈祷小米丰收歌》,引起民族音乐学者的震惊。

1954年

〇苏俄发射人造卫星「史波尼克」。

1955年

〇非裔美籍女低音玛丽.安德逊初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舞台。

〇立体录音系统发展成功。

●美国「空中交响乐团」(Symphony of The Air)带著九十多位音乐家及九千磅重的乐器于台北三军球场演出。

1958年

〇第一张立体声商业唱片问市。

●江良规与张继高创办远东音乐社。

1960~1969

1961年

〇巴比特发表首部为电子合成器谱写的作品。

1962年

〇EMI唱片公司发行披头四的首张唱片。

●教育部颁行音乐美术资赋优异儿童出国进修办法。

1963年

〇鲍布.狄伦以Blowing in the wind首开抗议歌曲之声。

1964年

〇录影机量产。

1965年

〇波兰作曲家彭德瑞基的巨作《根据路加福音谱作的受难曲》首演。

1966年

●史惟亮、许常惠发起民歌采集运动。

1967年

〇卡拉扬创萨尔玆堡 「复活节音乐祭」。

1969年

〇美国太空人登陆月球。

1970~1979

1972年

〇新力公司推出第一台携带型录影机。

●中小学资赋优异儿童音乐实验班开始创立。

1973年

●亚洲作曲家联盟中华民国总会成立。

1975年

●杨弦在台北市中山堂举办中国现代民歌发表会,演唱九首以余光中诗作入词的歌曲。

1976年

〇美国作曲家菲力普.格拉斯的歌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于法国亚维侬艺术节首演。

1977年

●马友友首次回国演出。

1978年

〇菲利浦公司宣告CD发展成功。

1979年

●文建会成立。

●台北市政府举办第一届台北市音乐季。

1980~1989

1980年

●新象举办第一届国际艺术节。

●师大成立音乐研究所,首设音乐学组。

1981年

〇IBM推出膝上型电脑。

●台湾民谣歌手陈达车祸死亡。

1982年

●国立艺术学院成立。

1986年

●教育部成立联合实验管弦乐团。

1987年

〇约翰.亚当斯的极限主义歌剧《尼克森在中国》首演。

●两厅院正式启用。

1989年

〇卡拉扬在萨尔兹堡寓所去世。

1990~1999

〇伯恩斯坦与柯普兰过世。

〇柏林围墙拆除。

〇罗斯托波维奇率团返回苏俄演出。

〇「三大」男高音帕华洛帝、多明哥、卡列拉斯在义大利开唱。

1991年

〇苏联解体。

〇英国皇后合唱团主唱Freddie Mercury死于爱滋病。

1996年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成立。

(本刊编辑 黄俊铭综合整理)

中文资料来源:

1. 赵广晖编《现代中国音乐史纲》,乐韵出版社,1986。

2.《诚品阅读》第八期,1993。

3. 许常惠《音乐史论述稿(一)》,全音乐谱出版社,1994。

4. 刘靖之《刘靖之谈乐》,乐韵出版社,1994。

5. 杨泽编《七〇年代理想继续燃烧》,时报出版社,1994。

6. 陈碧娟《台湾新音乐史》,乐韵出版社,1995。

7. 邱坤良《昨日自海上来》,时报出版社,1997。

8. 杨久颖译《古典乐天才班》,大块文化,1999。

9. 杨泽编《狂飙八〇》,时报出版社,1999。

感谢吕懿德提供英文资料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