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达哥拉斯是最先追求这个理论的哲学家,他偶然发现音符的音高取决于琴弦的长度及振动后,发现人们其实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宇宙的和谐。这个想法也直接影响到了克卜勒这样杰出的德国思想家。他们坚信,这种音乐,或更确切地说,这些「来自天使的声音」——虽然我们凡人听不到,但却是可以被测量出来,而且具有数学基础的声音,可以说是天文学中的和谐。但是,人们真的可以利用公式来解释音乐中不可思议的感动?
当行星相遇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在天体音乐的概念里,数学和艺术是完美地交织在一起的。
我时常想,在我们认知之外的世界有其他的生物吗?自从我们人类开始虔诚地注视著繁星点点的夜空,眼神跟随著行星的飘移,我们就无法停止想像这个可能性。
在古老的年代,有人提到了行星相遇时会产生幽灵般的声音。行星发出的音乐是空灵的,而且从字面意义上来解释,可以说,这样的声音不是属于这世界的。
当我小的时候,只有一件事像音乐一样地吸引我,那就是「夜空」。
我8岁时拥有了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台望远镜,我花了几个小时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只是专注的看月亮和星星。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当人类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有多大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有多么渺小。
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恩师曼纽因正忙著「人类音乐」的企画,还介绍了美国天文学家萨根(Carl Sagan)让我认识。萨根觉得这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男孩十分有趣,居然咄咄逼人地连续问他几千个问题。大多数时候,萨根都反过来向我提出问题作为答案。在我们一问一答的对话中,他为我开启了这个宇宙的无限广阔,并向我解释:天体—音乐。
从那时起,天体音乐的概念就让我著迷,不单单是我,几个世纪以来研究质疑和发展音乐概念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家也都是如此。这不是故弄玄虚的迷信,而是杰出的科学家和数学家提倡的思想。毕达哥拉斯是最先追求这个理论的哲学家,他偶然发现音符的音高取决于琴弦的长度及振动后,发现人们其实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释宇宙的和谐。这个想法也直接影响到了克卜勒这样杰出的德国思想家。他们坚信,这种音乐,或更确切地说,这些「来自天使的声音」——虽然我们凡人听不到,但却是可以被测量出来,而且具有数学基础的声音,可以说是天文学中的和谐。但是,人们真的可以利用公式来解释音乐中不可思议的感动?
我是一名小提琴家。如同所有弦乐器,小提琴是一种以弓与弦摩擦产生振动,进而发出声音的乐器,所以对我来说,这个以行星之间互动引起音乐的概念一点也不陌生。
在拉琴的时候,我可以听到很多不真切、隐隐约约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类比,因为毕达哥拉斯也相信这些隐约声音是真实存在的。
当我们想到太空或行星时,我们听到的音乐是大调还是小调?甚至只是无穷的寂静?
歌德本人在《浮士德》的前言中写到:「太阳按照古老的方式,在其他行星的竞歌中轰鸣。」还有许多作曲家也不断思考这种天体音乐概念的可能性。即使在今天,科学家们仍在努力搞清楚巴赫作品中数字象征的意义:从清晰的B-A-C-H主题,到更多围绕数字「三」的隐藏元素——作为圣父、圣子及圣灵三位一体的音乐表现形式。
我们知道,在海顿完成他的神剧《创世纪》之前,他和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会面,两人用望远镜观察著天空。约瑟夫.史特劳斯(Josef Strauss)的《天体音乐圆舞曲》(Sphärenklänge walzer,Op. 235)给了人们浪漫的外太空想像。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曾用作品《回声》向曼纽因致敬;格拉斯长期以来不断探讨著,诸如音乐在黑洞的起点上听起来是高还是低的谜题。
来自不同世纪的许多作曲家(可能并非都来自同一个「星系」),他们对17世纪直到今日的超自然音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禁会想:在这个400年的时间里,音乐究竟变化得多,还是变化得少?还有谁能知道,接下来的400年又会变化出什么模样?
按:华彩奏,乐章中让演奏者自由即兴之处;它通往未知的下一刻,却也不时回首主题。
文字|Daniel Hope 小提琴家
翻译|刘又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