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吴权伦,右:姚瑞中(姚瑞中、吴权伦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人人,各有所藏 「收藏」,就是在推动艺术的诞生

姚瑞中 X 吴权伦对谈

艺术家在「收藏」的环节里,并非处于被动的位置,尽管他们的作品是被收藏的对象,但许多艺术家,不但自身也是眼光独到的艺术收藏家,更会借由特定物件的收藏,来开展出创作脉络。身为台湾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其一、也是艺评家与策展人的姚瑞中,将与我们分享他的收藏历程,以及他面对艺术收藏、包括当前NFT的种种看法。我们更邀来常以物件搜集为始、进而发展出系列作品的新锐艺术家吴权伦,来与姚瑞中一同聊聊他对于艺术收藏的认知以及个人经验。两人的对谈,充满了对于收藏与艺术收藏的崭新见解。

艺术家在「收藏」的环节里,并非处于被动的位置,尽管他们的作品是被收藏的对象,但许多艺术家,不但自身也是眼光独到的艺术收藏家,更会借由特定物件的收藏,来开展出创作脉络。身为台湾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其一、也是艺评家与策展人的姚瑞中,将与我们分享他的收藏历程,以及他面对艺术收藏、包括当前NFT的种种看法。我们更邀来常以物件搜集为始、进而发展出系列作品的新锐艺术家吴权伦,来与姚瑞中一同聊聊他对于艺术收藏的认知以及个人经验。两人的对谈,充满了对于收藏与艺术收藏的崭新见解。

是艺术家,也是低调的藏家

姚瑞中(以下简称姚):其实我很低调,虽然收藏超过一百多件艺术作品,但还是不太敢说自己是收藏家,而是比较抱持著提携后进的心态。艺术家花了很多心血去创作作品,如果说作品没有实质上被收藏可能会比较失落一点。因为身为创作者,以前也是不断地展览、不断地花钱,然后不断地展完后又要在家里找地方堆作品,因此很了解背后辛酸。

像以前在非常庙艺文空间(VT Artsalon)办展览时,如果价钱还OK的话,就请一些核心成员可以买入。像陈敬元有一次在VT个展,他的作品那时全部卖光,我请大家都买一件。那段时间收藏的都偏向年轻艺术家作品,一位艺术家可能会买到三、四张。虽然艺术家互买作品的状况,好像是一种封闭型经济学,但以后展览时如果需要,还是会从这些作品里挑选出来借展,让这些作品不至于在仓库里闲置,而有被再度观看的机会。

另外,有时收藏作品的出发点,正是因为作品如果被典藏,画廊便可以继续营运下去,就是三方面 – 藏家、画廊与艺术家各取所需。像这个体制在国外是比较健全的。大部分优质画廊都会有客户群,不会随便贩售作品。因为如果卖给对的人,他会帮你宣传以提升作品价值。

在我看来,好的作品是有生命的。艺术家创作出来之后,这个作品它会自己去找主人。比如说中国传统水墨画,收藏家会在上面盖印章,表示他曾经保管过这幅作品。那这幅作品被经了三、四十手,上面就会盖了一大堆印章。所以其实我们都是暂时保管这个作品,过了十几二十年,它可能就会转到别的地方,不断地找下一个寄托。这样作品才能够长存下去,像是生命被延续的感觉。也就是说,收藏家还满重要的,他们一同决定了作品会流向何处。有的作品遗落许久后,被眼尖的人找到,有的作品则辗转来到了拍卖场。每件作品,都有它的命运,我把这个概念叫做「作品泛灵论」。

吴权伦(以下简称吴):我自己很早期有买过艺术家顾广毅的小作品,就是一个小玻璃瓶,比较实验性的东西,那个时候他还刚从牙医转到艺术创作,一个作品大概标价一千或两千元。我那个时候也是学生而已,所以那是我很少数可以负担得起的作品。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姚瑞中

生于台北,1994年毕业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目前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兼任副教授、幻影堂负责人。创作形式涵盖摄影、绘画以及装置等,长期探讨人类处境的荒谬性与当代性,关注台湾主体性问题、公共性废墟场所、民俗文化与美学。策展经历包括台湾行为艺术档案展、台湾双年展等。2016年至2017年以「永劫轮回」概念完成《巨神连线》系列,探讨台湾民间宗教信仰透过巨大神像所展现的「欲力奇观」。

吴权伦

生于台南。自然与文明,生态与政治,媒材与数位之间的不断改写、折衷与矛盾,一直是吴权伦创作的普遍背景。其运用电脑生成影像、摄影、素描、现成物、陶瓷等多元媒材,发展成以观念与研究为基础的装置作品。近期作品多从一段收藏/收集的过程起步,关注这些「收藏物/收集物」自有的身分与启示,再逐渐纳入历史与社会的脉络。曾获得台新艺术奖年度提名,以及台北奖及高雄奖优选。曾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韩国光州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柏林贝塔宁艺术村展出。近年前往首尔、柏林、伦敦以及秘鲁等地驻村及发表。现居与工作于柏林与台南两地。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