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收拾了乐器、换掉了礼服,坐上回饭店的游览车里,音乐厅外还下著雨,但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下简称北市交)首席姜智译因为在台上激动亢奋而胀红的脸,仍旧是红的!问他还好吗?他笑了:「我每一场都是这样。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承载著骄傲啊,还要有必须要展现出的那些荣誉感!」一句话道出了北市交团员们的专注与热情,也揭示了这次日本与韩国巡演背后的高压与荣耀。
挑战中的荣誉感:在极限中保持专注
巡演的节奏紧凑,对团员的体力与专注力都是一场考验。姜智译回忆,在日本的行程中,乐团甚至要在 46 小时内完成3场演出。尽管如此,每位团员仍保持高度纪律与专业精神,展现对音乐的执著与责任感。站上国际,不只是表演,更是一种荣誉的承载。「那是一种必须被展现的光荣。」姜智译说。
马勒第5号交响曲层次丰富的作品更像是一种养分,促使乐团在结构解析与情感表达上同步成长。姜智译说:「每一场我都很兴奋,最真的是在情感和音乐的章理中,努力呈现指挥想要的画面。」
年轻世代的光芒:信任、自由与合作
这次巡演也突显了北市交年轻音乐家的潜力与成熟度。事实上,在台北国家音乐厅的行前演出时,乐团的演出就备受乐迷赞赏,特别是法国号首席王济阳与小号代理首席魏廷安两人,讨论度相当地高。由于他们的独奏乐段表现得漂亮又稳健,让乐团整体安定又能妥善发挥。扛起这样的重责大任,使得姜智译特别夸赞他们俩为本次演出的「两大门神」。
进入北市交已6、7年的王济阳,高中时才转吹法国号,大学期间在北艺大攻读新媒体艺术学系,并双主修音乐系,2019年殷巴尔甫到台湾的侧脸宣传画像还是来自他的笔下。这次演奏马勒第5号交响曲时,他接受到指挥殷巴尔的信任与自由空间:「我感觉上他好像没有要指挥我,我就自己吹了(笑)。他基本上没调整我什么,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去表现。」这种信任让王济阳能更自然地表达音乐中的细腻情感,也增加了他在诠释上的自信。
入团两年半的魏廷安,曾赴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与法国深造。对他而言,这是第一次担任马勒第5号交响曲这么重的曲目。透过殷巴尔的指挥,他学会了如何在自由与纪律之间取得平衡。「殷巴尔非常细腻,他会观察我的呼吸,也顺著我想要表达的方式。」魏廷安说。在台上,指挥并非单纯下达命令,而是透过观察、微调和引导,让音乐家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并在自由发挥中保持整体一致性。
这种互动让年轻音乐家体会到,指挥并不是限制,而是提供一个信任的平台,让他们在挑战高难度曲目时仍能保持稳定与信心。2022年入团的首席杨雅淳则以宏观的眼光看待台湾音乐环境,她认为职业乐团之间不应该是竞争,而是共同努力提升整个音乐市场的水准:「如果台湾所有职业乐团都有很好的表现,整个市场就会被撑起来。」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新世代的音乐家们得以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塑造北市交充满活力的未来。
团队默契的磨合:在灵活中追求极致
「身为首席,不只是要看著自己的谱、跟著指挥,更要随时听别人在演什么,让整个声音凝聚在一起。」姜智译这么说。对他而言,带著乐团演奏并非单纯地指引,而是以耳朵和心去感受整体的呼吸与流动。随著年轻世代的加入,乐团的音色与气质也逐渐转变,排练与巡演的过程中,他们彼此学习、彼此成长。「年轻音乐家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会让台湾的音乐环境愈来愈好。」他深信如此。于是,每一场巡演,不仅是一场演出,更像是一趟对自我与团队的再定义,那不只是音符的堆叠,而是台湾新世代在世界舞台上最真挚而鲜明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