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国政府与民间制作公司致力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戏迷、剧迷、歌迷,这也改变了剧场制作生态,从作品题材的选择到市场推广策略,都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跨文化观众都能享受表演。
从入门款《NANTA》、《JUMP》、《PAINTERS》等排除语言限制,降低观看门槛,纯以肢体、视觉声光呈现的观光剧码之外;近年韩国音乐剧、商业剧场发展成熟,创作能量丰沛,题材跨越原创、小说与电视剧 IP 改编、国际版权在地化,吸引韩国国内外表演艺术爱好者目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出韩国剧场的多元性,在制作端就将各国的观众体验与需求纳入考量,透露出各制作团队试图站上产业浪头的企图心。
以DKR Entertainment制作的原创音乐剧《Inside Me》为例,这个描写百万网红的故事,直面年轻世代的存在处境。《Inside Me》编导暨DKR执行长徐弘锡(Suh Hong Seok)表示在创作之初,目标受众就是海外市场,透过试演(preview)从观众反馈持续调整作品,剧本、舞台设计与音乐皆以 SNS 世代的共感为出发点:舞台像 IG 介面般立体化、音乐选用 K-pop 元素,剧中互动桥段也邀请观众参与其中。
《Inside Me》在2023年首演后,曾入选「K-观光街头秀」,至今已演出935场,累积逾5万人次。2025年8月也正式加入英文、中文、日文AR眼镜字幕服务,进一步降低语言门槛,已赴高雄、香港进行showcase演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外观众,韩国本地观众也十分投入:从小学生到成人皆能被 K-pop音乐和角色互动吸引,比如社群的人设与现实生活的落差,能引起不同年龄层共鸣,成为讨论焦点。

K-content集大成,吸纳旋转门观众
在EMK制作公司代表金智元看来,音乐剧正是最能体现「K-content」的传播媒介。EMK于2010年成立,创立初期以制作版权音乐剧为主,推出的首部作品为版权剧奥地利音乐剧《莫札特!》,近10年则投入原创音乐剧制作,曾推出《玛塔.哈里》、《笑面人》、《芙烈达》等作品,叫好叫座,已成长为韩国最大的音乐剧制作公司之一。EMK最新制作《穿韩服的男人》由同名小说改编,讲述朝鲜王朝世宗时期的天才科学家蒋英实的故事,预计在今(2025)年年底首演。
金智元说:「K-pop、K-drama、K-movie等韩国文化内容在全球受到瞩目,但音乐剧是一种能将这一切综合起来的艺术,这正是它能成为世界舞台焦点的原因。」这也意味著,韩国音乐剧能同时吸纳 K-pop、K-drama、K-fashion 的粉丝,凝聚跨界观众群体。
金智元提到,她不久前参加新加坡的音乐剧论坛,会中讨论到音乐剧的中心正从纽约百老汇、英国西区的重心逐渐向亚洲移转,而首尔正站在这波浪潮的前端,「韩国音乐剧之所以大受欢迎,不仅因为题材多元,更因为演员展现出强大的能量与才能。」她认为,粉丝的热情更是韩国音乐剧最具市场竞争力之处。

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明星们投身剧场,吸纳一档演出看N次的「旋转门观众」的效应不容小觑。以改编自热门电视剧IP的《Dream High》为例,这出定位为「show X musical」的作品,剧中的5位主演皆由K-pop偶像歌手担纲,比如月前「K-Stage in 台北」的演出场次即由SE7EN、INFINITE张东雨、Block B U-KWON、Wonder Girls先艺、李志勋等歌手出演;并由K-pop知名编舞家崔容俊担纲编舞,舞台设计也贴近大型演唱会现场,让演唱不再仅是剧场观众的专属,也吸纳了流行音乐、电视剧的粉丝,让更多观众进入剧场。这样的结合带动粉丝经济,除了具备更强的海外输出潜力,也增加海外粉丝赴韩观演的驱动力。该作目前已卖出日本版权,演出也将在2026年上半年迈入第3季。
谈及韩国剧场制作发展趋势时,推出音乐剧《不便利的便利店》的JIWOO剧团制作代表黄基铉特别指出,近年制作团队非常用心营造观演关系,「大概从前年开始,演出之外,制作还会延伸出许多媒介让演员跟观众见面。」《阁楼男女》(又译《屋塔房小猫》)制作公司redNblue行销副理Song Hye Hyun也观察到,COVID-19疫情后,团队在观演流程上更加注重互动,除了传统的演前、演后座谈与粉丝见面会之外,签名会、合照、送别活动甚至抽奖互动,都被纳入日常制作流程,让观众能更亲近演员。
比如今年演出的版权音乐剧《Once》就特别安排在演出前,由演员即兴演奏乐器迎接观众入场喝酒,近距离互动,将观众直接拉进故事中的都柏林酒吧。这些安排不仅让观众能更亲近演员,也在无形中巩固了粉丝基础,强化了作品的持续市场号召力。这些互动不仅提升了观众体验,也让粉丝情感投入更加稳固,成为售票卖点的策略之一。

明星演员是产业万灵丹吗?
韩国影视演员、偶像歌手参演音乐剧、剧场,或大学路上的剧场演员跨足影视而成为流量明星的现象,在韩国表演艺术圈屡见不鲜。本季就有多位剧场出身的影视演员回归舞台,包含9月底已囊括青龙、大钟、百想三大电影奖大满贯的影帝黄晸珉,继《地铁一号线》时隔9年后再度主演版权音乐剧《窈窕奶爸》,展现不同于电影的喜剧能量;10月底,以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为台湾观众所知的田美都将重返《也许是美好结局》10周年回归公演,饰演她当年所塑造的角色Claire,再掀话题;12月则有曾获青龙、百想最佳男配角的朴正民将在版权剧《少年Pi的奇幻漂流》演出主角Pi,挑战操偶与多媒体结合的高难度演出。
而1989年首演的原创讽刺喜剧《老盗贼》,更是韩国剧场圈历久不衰的作品,《财阀家的小儿子》中的李星民、《Moving异能》中的文盛瑾、《欢迎来到王之国》中的陈善圭等韩国演技派演员都曾参演。本季由朴哲民、太恒浩、卢镇元与全载亨主演,《老盗贼》制作公司Nine Story制作组的Keung Sun Oh透露,最大的亮点是由在电视剧《成均馆绯闻》与电影《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等作品中展现甘草演技的朴哲民、太恒浩,「他们出演的场次,几乎不用推票,票房反应特别好。」她笑著说:「因为两位演员在海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吸引许多海外观众来看。」
除此之外,《阁楼男女》讲述一对意外同居的都市男女的爱情喜剧,历年选角的最大准则就是人气演员,主演名单星光熠熠,比如《海岸村恰恰恰》男主角金宣虎、《黑暗荣耀》及《泪之女王》的朴成焄在影视圈走红之前,就分别在2015年与2012年饰演主角李庆民,2024年初则由偶像团体VERIVERY的勇胜接力。该剧2010年在大学路首演至今,累积达270万观看人次,曾是情侣约会必看首选剧目。然而,尽管卡司吸睛,本作仍将于2026年1月熄灯,Song Hye Hyun透露制作团队会在休息期间优化作品,但归期未定。

一定程度上,《阁楼男女》停演显示了明星演员虽能拉抬作品热度,却不是保证作品长寿的万灵丹。
近年来,韩国表演艺术圈也出现过度依赖明星的讨论与反思。有韩国学者指出,为了拉抬票房与投资,制作公司往往将预算集中于明星卡司,导致其他演员与幕后人员的薪资与待遇相对薄弱,甚至衍生出薪资拖欠的状况。而观众过度关注「谁演出」而忽略作品本身的现象,更助长了这种失衡的权力关系,也推升了高额制作费与票价。(注)
这些问题提醒韩国戏剧与音乐剧产业,在粉丝经济带动市场快速扩张之余,如何兼顾产业生态结构的健全与永续发展,仍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注:相关报导请见:https://v.daum.net/v/20250827070130733
作者按:本文韩文人名若未有中译则以英文拼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