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财
-
焦点专题 Focus 舞团开课之二
无垢舞蹈剧场 放慢放静 安住当下
沉静幽缓的舞步,是无垢舞蹈剧场作品给观众的深刻印象,而这样「向内看」的舞蹈精神,不止体现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对外招生的肢体开发班。学员一进入教室,就开始学著将脚步放轻放静,从静坐开始,体察空气的温度、地板的质感、他人的状态、微细的声音,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一心专注于身体的过程,外物恍然卸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安住当下的练习。
-
焦点专题 Focus
神圣与俗常的再连结
观众席的灯光暗下,投射灯缓缓并深刻地聚在表演者的身上和舞台场景,这时,舞台上的某种神圣性和仪式感就自此展开,此间演出者的激昂或场面的壮阔,都是所有在场观众亲眼所见。然而,这份当下得出的真实情感,或是这些场景铺垫的所有心血,是否就随著舞台而起、又随著曲终人散而佚失了呢?表演艺术纪录片今日在台湾的萌生与迸发,为我们俗常的生活场景中重现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呢?
-
特别企画 Feature
沈缓流转不断 舞动一念悠长
《观》的身体意象、肢体语汇与舞蹈时空之交错 舞者以高、中、低的姿势默默潜移于舞台上,由后向正前行的舞者往往默示一场仪式即将发生,舞台的正中间是仪式的主祭坛,当时空转换时,在正中间的主祭者(演员)就往两侧退场,一场场交替的情境,象征著世代、空间、氛围、事件、情感与真幻的交错。舞台上张立著层层叠叠的纱幕由上舞台瀑泻而下,在灯影的投射下,幻化成各种自然景观溪流、水波、卵石、高山、稻田。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一场汗水、泪水、鼻液交织的自我挑战
无垢舞者的身心淬炼 在遥远的深处,冥暗的舞台中央,若隐若现地浮现一行队伍,如同在全「黑」的画布上略施淡墨晕染的「白」色水墨画。群队中的女子全身抹白,朱红花旦般的妆容点缀惨白的素颜,而男子则以赭红涂满全身,以锐利的线条勾勒出狰狞的表情;他们是来自另一空间的灵魂,随著妈祖的脚步,随著浪潮,以极度轻灵,极度悠缓的步履,一波波前进。
-
特别企画 Feature
祭坛与舞台何干?
不同于《庆神醮》将台湾民间阵头浓缩拼排,也不同于《九歌》融合遥想的文本与真实的事件,《醮》具备一个完整结构,虽使用民间祭典为题但不仅于型态的采借,而是借由提升祭仪的精神层次,叙说有关生命的注释。这个作品可说为台湾剧场在展演祭仪的实践上,建立起一个独特的范本。而林丽珍本人十年磨一剑的创作期程,不但迥异于大多创作者,更让这支作品经由典范地位的建立,夹带了些许神圣感。
-
特别企画 Feature
翱翔的鹰 俯观人性与自然
林丽珍从小生于基隆、长于基隆,而这北方港城正是老鹰的故乡。林丽珍记得往年在港边无意的观望,只见老鹰在空中盘旋翱翔,偶有俯冲,复又振翅高飞,总是让人莫名兴奋,却忽尔忧伤环境栖地的垦伐与失衡,让鹰的族群渐渐消逝于海港的天空。有感于现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渐断裂,林丽珍在新作《观》里,以苍鹰为喻,进一步反思天地人和谐共处,甚至「超越」的可能。
-
特别企画 Feature
雉翎、指套、百褶裙 古物提炼新创思
无垢舞蹈剧场的作品向与仪式脱不了关系。《醮》取材自台湾文化的中元祭典,《花神祭》从传统戏曲的流苏发线中挪取新形式,《观》的主视觉则更进一步借镜于老文化的服装、编织、饰品等各色元素,在在证明了林丽珍的美学乃是以传统为根源,而后寻找转型、乃至脱胎升华的契机。好比柳枝垂首,菩萨低眉,所观望的都是孕养自身的土地。
-
特别企画 Feature
蔡必珠:每一个身体训练,都是在面对自己
曾是舞蹈空间舞团的资深团员,纵横在实验多元的现代舞创意中,蔡必珠却在二○○○年选择加入了舞蹈启蒙师林丽珍的「无垢舞蹈剧场」,将原本挺直拔高的肢体转换为扎根入地,身分从团员、执行秘书到总排练与首席女舞者,她倾听团员的声音,搭建起林丽珍与团员间的桥梁。在无垢跳舞,她学到了放松,平衡,不抗拒,与接纳包容所发生的一切。她说,每一个身体训练,都是在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