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幽缓的舞步,是无垢舞蹈剧场作品给观众的深刻印象,而这样「向内看」的舞蹈精神,不止体现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对外招生的肢体开发班。学员一进入教室,就开始学著将脚步放轻放静,从静坐开始,体察空气的温度、地板的质感、他人的状态、微细的声音,由内而外,由外而内,……一心专注于身体的过程,外物恍然卸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安住当下的练习。
打开无垢舞蹈剧场排练教室的大门,对于初次到访者,尤其是曾有其他舞蹈教室经验的学员来说,可能会稍感诧异。没有通体明亮的日光灯,没有横跨整面墙的镜子,偌大的空间,只有天花板中央一盏卤素灯,投下昏黄光线。踏进去,忍不住一点一点静下来、慢下来,尽管窗外就是永和闹区喧嚣的十字路口,车流不息。
所以,这是一个向内看的地方。
放轻放静,融入空间氛围
无垢的舞蹈精神不只体现在舞作中,也延伸到对外招生的肢体开发班。林丽珍曾说,舞蹈不是指你做了什么动作,而是你对空间中的所有事物都很敏感。在教室中,第一堂课老师就会提醒,让声音静下来,让脚步静下来,走路、开关门、搬移垫子、按电灯开关……都放轻放静。身体的动作也静下来,随著众人凝聚而成的空间氛围,随著你对自己身体的觉察,会慢慢发现自己多余的动作、自己的毛躁,抚平、卸除。更进一步,随著呼吸调节肌肉,让自己更慢更松缓,让动作持续得更长更滑顺,去感觉空气的温度、地板的质感、他人的状态、微细的声音,由内而外,由外而内,让自己与空间更谐调,让身体与心更一致。
这些都属于无垢训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垢的肢体开发班,最初是供舞者进修而成立,数年前受文山社区大学邀请,才开始面对完全没有身体训练经验的一般人士。在台湾甚少进行大型正式公演的无垢,经过连续几年的示范演出与推广活动,发展到今日的五个班次。总排练蔡必珠忆起最初面对一般民众的教学经验,曾碰过有学员从静坐开始就无法适应,躁动不安,慢慢引导他顺应身体,到第二堂课开始,竟也融入了整体安静的氛围,渐渐不再为身体的僵硬不适表现出懊恼、浮躁。甚至在课程结束后,第二期又看到这名学员。
从静坐开始,从脊椎出发
现代社会逼迫人们更快、更有效率、更紧绷、要得更多,与此同时,压缩受创的身心亦开始寻求安顿之法。在这高速运转的物质列车上,各种身心灵修行法门反而蔚然成风。开发班的学员里,许多人满心期待每周的课程来到,因为这竟是他们在生活中唯一可以彻底放松的两小时。谈起学员的回响,似乎有太多故事可讲,让副总排练郑杰文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日本来的学员,在端水静走的练习中,看著水面,走到一半,想起日本的地震与海啸,突然泪流满面,似乎是在静走观心的过程中,卸下了平日不自觉的防备。
每堂课的第一件事,不是拉筋、暖身,而是静坐,静坐是无垢最重要的暖身,心不静下来,身体不静下来,动作就徒具其形。而无垢技术的核心,是中心轴——脊椎,这是林丽珍多年来发展出的方法,所有动作的力量,皆以骨盆和脊椎为根源,贯流而出。于是从静坐的状态,随著鼓声,脊椎一节一节松开,身体一节一节下沉,复又一节一节收紧,身体一节一节挺直。光这最基本的动作,似乎就有探索不尽的空间,能不能更细微地感受到每一节脊椎,能不能更慢,从一节一拍,一节两拍,也许到一节四拍、八拍,是不是有更细微的肌肉被忽略了,是不是还有更多空间可以腾出。再由这基础向外延伸,发展出圆型的动作、手部的动作,无垢舞者的训练,跟学员的练习也没有太大的不同,每一个动作,都可以不断深化、发展……
每个细微动作都是安住当下的练习
一位六十出头的学员在女儿推荐下来到无垢,刚开始时担心上了年纪又没有任何经验的自己会跟不上,但讲到第一次上完课的经验,她开心得像小孩,说身体变很轻,等公车回家时都想跳起来。另一方面,也让原本个性急躁的她,体会到慢下来的必要与愉悦。无垢的训练课程,无须舞蹈基础,也没有年龄上的限制,有人是其他系统的舞者,有人是剧场演员,有人是整天僵坐椅子面对电脑的上班族,有人是从事粗重工作的农夫……带著各种身体来的人,在此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养分。
在这里,除了肌肉、筋骨的活化,更重要的,是与自己身体对话。不必刻意谈修行,而修行已在其中。一心专注于身体的过程,外物恍然卸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安住当下的练习。
舞动身体小秘诀
六字诀窍 循环不已
静、定、松、沉、缓、劲,是无垢的六字诀。「静」也是一种功,从静坐、静立到静走,静下浮躁的身体与心,向内观照,以致敏于倾听,感受到外界细微的声音、温度、他人的状态,体会静的不同内涵。在「定」的不动中,磨练克服酸痛的心性,一方面也寻找正确的重心,省却表肌肉的力量,而进入「松」。运用最少最核心的肌肉带动身体,松而不垮,松中存劲,进而重心下沉。「沉」是将自己的重量、紧张和控制都下放,放心交给地板,更是气息与精神的沉著。而「缓」不只是慢,缓是慎重,缓是觉察,缓还要不滞,要均匀、平衡、稳定,让你每一步跨出去,都照顾到身与心、物与我的和谐。每一字环环相扣,而最后的「劲」就蓄积于这「静定松沉缓」之中,像鞭子的劲道来自于松,以脊椎为根,一波一波,能量顺著身体传导而出。由静而动,动复归静,六个字彼此蕴含,循环不已。(孙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