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靖文
-
柏林
反对以色列政府对加萨作为等同「反犹」? 《剧场今日》刊他国作家公开信表态批判
2025年7月,德国权威剧场杂志《剧场今日》(Thater heute)在第一页刊登了一篇相当不寻常的文章,是来自英国和爱尔兰387位作家联名的一封公开信全文,批判以色列政府在加萨走廊对平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行为。 此公开信以〈不同意的观众 Unzustimmende Zuschauer〉为标题,借用了国际人权联盟和国际刑事法庭以「同意的观众」一词,描述许多前南斯拉夫公务员在内战期间沉默看著军队对人民进行屠杀,这样的沉默,在战后被国际刑事法庭视为默许屠杀进行。如今,签署此信的作家们则不愿意对以色列在加萨进行的攻击保持沉默。 此文描述,在2023年10月哈马斯组织对以色列进行恐怖攻击后,被定调为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这点毫无疑问。然而,当以色列对加萨持续进行无差别大规模攻击,使得每天数以百计的巴勒斯坦平民身亡,医疗人员、记者、妇女、孩童和身心障碍人士都成为攻击目标、人道救援物资管道被切断、巴勒斯坦累计死亡人数更超过6万人时,「时至今日,我们也必须以种族灭绝、战争罪和反人类罪来描述以色列政府对加萨居民的持续攻击」。 《剧场今日》刊登这封公开信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它借用英国和爱尔兰作家的文字,刺进了在德国最为敏感的政治议题:指控以色列政府大规模攻击加萨走廊的行为是种族灭绝,是否算是反犹太主义言论? 在德国,非常有可能。 2023年11月,德国最大的当代摄影双年展(Biennale fr aktuelle Fotografie)策展人之一,来自孟加拉的Shahidul Alam,在展览筹备期间于脸书上发表一则贴文,内容包括将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与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相提并论,并指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进行种族灭绝。在贴文发表隔天,双年展的赞助单位集体撤资,再隔一天,主办城市曼海姆市政府决定直接全盘取消2024年的双年展,并且以违约方式立即遣散工作团队,理由是策展人Shahidul Alam发表反犹言论。 大约在同一时间,德国各文化机构都收到了「上级指示」,表示受到公立补助的各项文化计划不得透出「反犹色彩」,也就是,不得带有任何形式批判以色列政府的言论,也不允许任何同理巴勒斯坦人民或是支持双方和平协商的观点。德国政府和许多德国人民将反犹的定义与批判以色列政府绑在一起
-
焦点专题 Focus 走在遥远乌托邦路上的德国独立剧场体系
透过到位补助,让艺术家与市场双赢?!
在今年(2025)的农历过年前,台湾文化部预算遭史上最大幅度删减,表演艺术产业也备受波及,甚至有立委以「要饭的」来讽刺接受补助的单位,且许多社会舆论围绕著「文化产业该不该由纳税人的钱长期扶植」,让人大为感慨。因此,下文将介绍一个充满乌托邦概念的他山之石,以供台湾读者参考。 如果说,这世界上存在一种乌托邦式的剧场营运体系,和商业逻辑完全相反,不只剧场票价比电影票还要便宜,无论什么类型的演出都经常高朋满座。况且,不论是场馆或剧团,都可以得到营运支出总额90%到100%的补助,包括所有人事薪水。因此,在场馆策展或剧团创作时,不需要以「必须把票卖光才能生存」的不可承受之重压在肩上,而是去思考:在这个时刻、这样的社会政治脉络下,什么才是对一个人、一个体系、一个环境重要的事情?如果有这样一个乌托邦,那么,剧团会做出什么样的作品?场馆会端出什么样的策展?没有商业压力还会有竞争力吗? 上一段描述的种种,不光只是想像中的乌托邦世界,而是德国独立剧场界(freie Szene)的真实情况。此文将介绍一种以社会福利为出发点的独立剧场体系,分析其中的场馆和剧团如何运作,以及详述在其补助体系诞生40多年后的今天,有什么样的艺术团体在此环境孕育茁壮。
-
焦点专题 Focus 冲击现场:剧场对社会还是重要的吗?
扼减资源引发地震 剧场生存岌岌可危?!
2023年以来,德国陷入近2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军事支出却因持续的乌俄战争而必须大幅增加。2025年,许多州立、市立剧院和独立场馆面临政府大幅删减补助的困境,且删减额度之高前所未见,许多剧院已经开始讨论如何因应未来数年可预期的紧急状态。德国无论是公立剧院还是独立场馆,政府补助皆占了总营收的八成、甚至九成以上,所以当补助巨幅下降时,场馆即直接面临生存危机。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坐在乐手与指挥之间 在交响乐的中心聆听乐曲
坐落于柏林东边米特区的柏林音乐厅(Konzerthaus Berlin)是德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表演场馆,在二战前曾为普鲁士国立戏剧院,不仅上演戏剧、也常举行歌剧和音乐会。1826 年,贝多芬的第9交响曲即在此举行柏林首演;1829 年,传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也受邀在此客席演出。二战重建后,此地转型主要作为音乐厅使用,近半世纪以来,为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Konzerthausorchester Berlin)的表演场地。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昔热今冷的抗议 乌俄战争渐被遗忘?
2024年5月4日,在俄国歌剧明星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于德国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Hessisches Staatstheater Wiesbaden)登台演出《杜兰朵》的几小时前,剧院正门前聚集了30、40个抗议民众,主要由支持乌克兰的艺术家和民众组成,喊著口号:「拒绝涅翠柯!」,令人想起前去年5月初更为激烈的示威抗议,当时,整个剧院正门回廊被上百位激动抗议民众团团包围,使得要看歌剧的观众几乎无法接近剧院入口,民众们甚至带著锅碗瓢盆或简易乐器来制造巨大噪音,试图让噪音干扰歌剧院里的演出。今年和去年,抗议的焦点是同一位歌剧明星安娜.涅翠柯。 去年「五月艺术节」点燃抗议 2023年1月,德国黑森州和威士巴登市政府就联合发表声明,公开反对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连两年邀请涅翠柯在「五月艺术节」(Maifestspiele)演出,表示安娜.涅翠柯名列乌克兰政府的制裁名单,请剧院总监劳芬贝格(Uwe Eric Laufenberg)慎重考虑取消与她的合约。并说明要是剧院总监一意孤行坚持邀请,黑森州和威士巴登市政府将拒绝出席所有艺术节相关活动。劳芬贝格对此感到愤怒和不能理解,他以艺术自由之名,坚持履行与涅翠柯的合约。 此举引发了3个艺术团体的不满,包括来自乌克兰卡尔可夫(Charkiw)的Taras-Schewtschenko-Theater剧团、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Ukraine)和来自俄国的女权运动和行为艺术团体暴动小猫(Pussy Riot)。他们表示,因涅翠柯要在五月艺术节登台,决定取消与剧院的演出合约、退出同年艺术节。当时剧院总监劳芬贝格回应表示不能理解其他团体退出的理由,并认为这是「歇斯底里式的非理性反应」,此话一出立即引发大批媒体不满,并在2月中的剧目说明记者会上多次打断剧院总监简报并大声询问:「你们说今年的五月艺术节是献给世界各地的政治犯并和乌克兰站在同一阵线,但安娜.涅翠柯却同时在受邀名单上!」劳芬贝格则大声驳斥:「你们要是不想听我说话,请离开这里!」这段争执影片在当天在各大新闻台播出,一夕之间成为黑森州的热搜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