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賀銘
柏林藝術大學聲音研究碩士,現為聲音藝術家、DJ(化名Gemnital)、派對相關活動籌劃者、音樂與文化領域自由撰稿者,並任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特約編輯。
-
特別企畫 Feature
3個不可不知的全球電子音樂迷的精神避難所
塵世、俗世、今朝與今世。談及避世,我們欲避的那個「世」,定有離去的緣由 ; 倘若我們所行的不是消極的逃逸,而是一次主動的尋覓:尋覓另一個「存在」的可能,那麼,避世本身,也將得以成為另一種入世。因為我們轉身所赴的,並非空無,而是一方心之所嚮的境地。或許我們可以視其為一個暫設的烏托邦,其中的美好不僅真切可感,亦得以與選擇踏進的人們共同經歷分享。 而更或許,這不會只是一個暫設卻虛設的烏托邦,而是一場真真實實被精細創造出的聚會。在此,自然造化的回返,將與內在自由的追尋相擁、相連。意念與信念轉現於音樂裡,再由音樂與其節奏,導引出集體的舞動,而在舞動之間,「避世」不再只是逃避,而是一個文化創造的旅程,於個人更成了寓於哲學思維中的精神昇華與自我重塑 ;而這一切的體悟、與共時衍生的歡愉,唯有親身參與,方能真正領略。 也因此,若問避世能避到哪裡去,我們會答 : 我們避世,避進了一場電子音樂祭裡去了。我們實際走訪了3場經年舉辦的國際電子音樂祭,它們忠於獨立精神與地下文化,卻從不混沌或漫無目的,將「避世」化為多重而獨特的數日體驗、再深深推進了游移在迷濛與清醒間的記憶裡,於是一回「避」,也終將成一堂「入」。
-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何在劇場創建烏托邦? 《共和國》用RAVE沉浸共趴來回答
龐然與漆黑,是許多人頭一回進到銳舞(rave)場景裡的即刻感知。一種迷失感可能自此衍生,並隨時間延伸,直到瞥見閃現的光、交疊的舞動身驅與其投落地板的影子,才發現自己在此並不孤單、絕不孤單,而當然那舞,那所有人跳著的不同的舞,是源自於場域裡錯落的高頻與低鳴,而在每回牆壁的共振與音波反射間,迷失(lost)並不等同失落(lost),迷失代表我們在這空間裡頭,去哪裡都好、在哪裡都好,踟躕也好徬徨也好,可以靠牆、可以佇立建築結構下方也可以蜷在音響正前,一定有著什麼能夠帶我們先是被動地、再是主動地「參與」,爾後更躍進為主動地「投入」,於是我們開始與這個場景密不可分,我們正是這個場景的一部分,無論依舊冷靜、或已離狂喜很近,我們也就這麼成為了銳舞族(raver)。
-
音樂 《鏡:KAGAMI》與《TIME》
坂本龍一 Far Away, So Close
敬畏之心,總讓世人拉起隔線、保持距離,彷彿擔憂若再靠近尊者一些,神聖就將遭侵犯。也因此我們很難不以一種在圍柵外仰望的姿態,來談論「教授」坂本龍一,儘管「教授」這稱謂,其實是他昔日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簡稱YMO) 的夥伴兼知交高橋幸弘,帶著點幽默所取出來的,那比較像是個綽號,只因高橋深深佩服坂本解釋音樂理論的能耐。 他們倆似乎也相約要一起道別人間,就在世界已然重建起新秩序、卻又難息紛亂的2023年。高橋一月,坂本三月。時序轉過一年,坂本龍一在逝世前幾年隱忍病痛所構思、醞釀終至完成的計畫,像是與藝術家高谷史郎合作的「如夢能劇」《Time》,以及MR混合實境的鋼琴獨奏會《鏡:KAGAMI》,已在全球展開巡演,並在此刻繞行到了台灣。不同於「他不在,但作品還在」的喟嘆,坂本龍一在罹癌期間對生命莫測的體悟,促使他重新思索時間與時空的延續,這也成為上述兩部作品的枝幹,並向我們延展開來:他還在,他一直還在,只是以另一種型態,只是以另一種狀態。
-
焦點專題 Focus 「收藏」,就是在推動藝術的誕生
姚瑞中 X 吳權倫對談
藝術家在「收藏」的環節裡,並非處於被動的位置,儘管他們的作品是被收藏的對象,但許多藝術家,不但自身也是眼光獨到的藝術收藏家,更會藉由特定物件的收藏,來開展出創作脈絡。身為台灣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其一、也是藝評家與策展人的姚瑞中,將與我們分享他的收藏歷程,以及他面對藝術收藏、包括當前NFT的種種看法。我們更邀來常以物件蒐集為始、進而發展出系列作品的新銳藝術家吳權倫,來與姚瑞中一同聊聊他對於藝術收藏的認知以及個人經驗。兩人的對談,充滿了對於收藏與藝術收藏的嶄新見解。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收藏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小樹X陳謙對談
小樹與陳謙,兩位不僅過去皆曾擔任金曲、金音獎評審,也是目前蓬勃發展的台灣獨立音樂圈推手 ; 而若論及國內外音樂產業的發展,也少有其他人比他們更通曉。當「買CD」這個行為,慢慢在這個時代裡消逝,分為數位音樂頻道總監以及唱片行主理人的兩位,對於「收藏音樂」,會有什麼深入且獨到的觀察與剖析呢? 從兩人的對話,我們不僅看到「收藏音樂」的意義變遷,更引領我們重新思考「聽音樂」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