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凡
發表文章 3 篇
-
現象視察
要鍍金,也要實至名歸
「劇場」版戲曲在電視上播映,只是一個媒體轉移,它是複製,沒有美學的意涵。而專為電視而製作「影像版」戲曲(以布袋戲最典型),可透過導演(播)所設計的鏡頭,呈現出一組有機體的影像,透過影像的聲、光美學,呈現另一創意與智慧。「傳統戲曲」金鐘獎要頒得名符其實,電視台以及戲曲業者都不應該迴避以「影像」為本的視角,讓影像媒體竭盡其所長,為影像藝術而活。
-
劇場思考
變身求精緻,何苦獨愛京味?
從京劇跨行到歌仔戲的導演,擅長用京劇形式的「尪仔架」,結構歌仔戲相形之下顯得「粗」的技藝,讓它在現代劇場亮相之時,的確脫了幾分俗,對提升歌仔戲表面的美感,發揮了立竿見影之效。然而過於依賴的結果,京劇竟變成歌仔戲的糖衣,這種精緻歌仔戲嚐起來甜甜的,内中的「本土味」則全走了味,有喪失自我而不自覺之虞。
-
戲曲
歌仔戲,別困擾我
蘭陽當初以「戲劇團」為名,其實已預留了一定的空間,如果不要像《杜》劇節目書所說的,以為「歌仔戲是宜蘭人的文化祖產」,給自己製造了莫須有「沉重」的責任和壓力,那麼,藝術總監黃春明不必受「名不符實」之責備,只要有創意,又能建立且持續一定的美學特色,儘可特立獨行,自由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