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玫玲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土地靈魂之歌 塵世傳唱流行
天賦異秉的原住民歌手,向來是台灣流行歌壇的天籟之音。從以醇美嗓音詮釋流行歌曲,到近期以自創歌曲傳達原鄉情懷,並屢屢獲得金曲獎肯定,這些以歌聲吟誦族群文化的歌手,就這樣讓更多世人領略原鄉美好。
-
藝史探索
英雄與歷史之歌
迷戀表面的繁榮,沉浸於當中形式化的英雄、歷史性的題材,貴族們在「莊嚴歌劇」裡,好似看到自我的反影,卻也慢慢消耗他們所享有的特權和尊容。在桃花源式的鄉愁裡,無意識到,當時啟蒙運動,已匯聚成改變歐洲歷史的動力。
-
專題
可左可右,普世尊崇
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處在西洋思想史上的啓蒙時代,所以他的音樂散發了與現實、命運抗爭的味道,而他的音樂更啓發後世追求自由與人道精神的理想,像是歌劇《費黛里奧》中的法國大革命。他也是日爾曼民族的榮耀,就如德國音樂家舒曼所說:「歌劇是屬於義大利、革命是法國、軍隊是英國,德國則是貝多芬」。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台灣命運唱同調
近年來的選戰,台語歌總是各候選人必唱的競選歌曲,遙想二、三十年前,台語是一種不能在中小學說的語言,台語歌更是難以在電視上聽到的歌。台語歌謠自日治時代以降,經過不同執政者的打壓,終於在二十世紀末鹹魚翻身,然而隨著本土意識的興起,成為象徵台灣文化的重要圖騰之一。
-
音樂
神聖的創世感動,因海頓的樂聲而起
在簡寬弘指尖下流瀉的《創世紀》,表露了對海頓的景仰,也化為他對上帝最虔誠的告白。
-
回想與回響 Echo
剝去音響外殼的音樂本質
金慶雲這次的演唱,經歷自身的腿傷,經歷台灣世紀大地震的傷痛。聲音或許難免有缺失之處,呼吸似乎仍會觸動著傷口,但是真誠、深刻、感人。當一位年近七十的歌者,站在舞台上,誠摯地展現她的聲音、對詩的詮釋、她的音樂品味時,聽衆得到的是剝去音響外殼的音樂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