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時潮
爵士樂評人
-
焦點專題 Focus 佛萊德.赫許、瑟希兒.邁可羅恩相繼來台
優雅之必要,當代爵士的兩種靈魂
從街角巧遇到生命對話佛萊德.赫許與鋼琴的漫長修行 第一次聽到佛萊德.赫許(Fred Hersch)作品,是1991年12月在東京某家小唱片行。那年冬天很冷,開完會後氣溫降到接近零度。為了趕快回到旅館,一走出車站就小跑前進。 在某街角聽到一陣像是比爾.艾文斯(Bill Evans)和圖茨.蒂勒曼斯(Toots Thielemans)一起演奏的音樂;那聲音如此美妙,讓人忘卻寒冷,不由駐足聆聽。以當時對爵士樂淺薄的認知,雖然有點疑惑,但還是認為應該是兩位大師合作的專輯《契合》(Affinity)。沒想到一曲結束後,居然聽到蓋瑞.伯頓(Gary Burton)和艾文斯的合演!這下有趣了,馬上確知這絕對不是那張專輯,而是某張從未聽過的作品。 循聲取徑,找到家很小的唱片行;店主為了招睞客人,大寒天卻開了點窗,讓店裡的樂音得以流到街上,果然引來客人。 詢問後才知,這個演奏得酷似艾文斯的音樂家就是赫許,前一年日本唱片公司「爵士城」(Jazz City)邀他錄製發行了一張向艾文斯致敬的作品《艾文斯本質》(Evanessence)。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也是對他的第一印象:比艾文斯更艾文斯的鋼琴家。 之後幾年,陸續聽了赫許向孟克(Thelonious Monk)致敬的獨奏,以及用三重奏和大樂團編曲演奏史崔洪(Billy Strayhorn)作品的專輯,才知道,第一印象是錯的,赫許是什麼都會的超級高手! 進入21世紀後,一些人(例如我)突然聽不懂赫許的新作品了,總覺得他彈奏的旋律常常變得極為複雜,像是一團找不到脈絡的線。後來讀了一些他的自述和訪談,原來是因為他非常喜歡絃樂四重奏的形式,喜歡讓多個聲部既獨立又互補,演出時,往往心分二用,甚至三用,同時在兩三個聲部即興演奏!這種強悍的演奏能力,即使在天才輩出的爵士樂壇,也極少見!
-
音樂
回憶的盡頭,僅存的浪漫
表演的舞台,有時就像是羅馬競技場。台下的人在想什麼,喜不喜歡他們的演出,是否有專心聆聽,站在台上的演奏者絕對一清二楚。在第一首之後,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希利雅的團長臉上原先帶著的自信,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苦惱與緊張!相反地,葛巴瑞克的神態,卻是越顯從容。
-
音樂
爵士無國界
不同爵士樂團的演出,一在國家音樂廳,一在國父紀念館,呈現兩樣風格,也帶給觀衆不同的感受,卻共同掀起了夏日台灣第一個爵士高潮。
-
音樂
隱藏在粉彩包裝裡的音樂
作曲,再度成爲歐陸爵士樂手的重要課題,全然的即興演奏,不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標準了。
-
焦點
一個爵士樂迷在台北
你是一個爵士樂迷,住在台北;空氣汚濁,交通混亂,飮食不潔!更糟的是,還得忍受隨時隨處漫天席地而來的噪音!好不容易回到家,卸下一身的塵勞憂傷,再從數量有限的爵士樂CD當中,仔細地挑出一張,丟進CD player裡頭,你睡著了!在夢中,你看見大旱對雲霓說:「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快渴死啦!」雲霓緩緩地睁開雙眼,憐憫地看著大旱;於是雲霓輕輕地揮一揮手,在遠處的地平線,突然出現了幾點閃亮的金光! 大旱不解,看著雲霓說:「那是什麼呢?」 雲霓拈起了一朶優曇尼花,嘴角帶著微笑,輕聲說道:「喔!沒什麼,只不過是一些廣播電台罷了!」 時鐘正敲著第十二響,你從夢中驚醒。回想著歷歷如繪的夢境,你打開了收音機,在地下電台構成的迷宮當中捜尋著。 突然間,傳出了一陣狂野的即興。這,這不正是鳥人派克和暈眩基列斯比的合奏嗎?原來,夢裡的一切都是眞的! 飄盪在空中的Jazz樂 從一開始,這件事就像是一個夢!台北市居然加入了世界上極爲少數的城市,擁有了自己的專業古典音樂電台!對一個爵士樂迷來講,這個電台的成立,也爲他們帶來了不少好消息!因爲,這個電台願意撥出它有限的資源,來照顧更爲少數的爵士樂迷!每天晚上十二點鐘,只要你打開收音機,轉到台北愛樂電台,就能收聽到極豐富的爵士樂節目。從週一到週五晚上十二點到一點,是由湯志偉主持的「藍色狂想曲」,一點到兩點,則是程港輝主持的「藍色情挑」。 「藍色狂想曲」主要是以傳統的爵士樂爲主,而「藍色情挑」的內容更爲多變,有時候還可以聽到藍調音樂甚至於搖滾樂!週六的晚上,台灣爵士樂前輩,「蔡爸」蔡輝陽會把他珍藏的爵士樂CD拿出來,在空中和大家分享。到了星期天的晚上,傅慶良則會爲大家介紹爵士樂史上著名的專輯,除此之外,還會幫當週出生的爵士樂手過生日。 除了台北愛樂電台之外,台灣唯一的英語廣播電台ICRT,在週一到週五晚上七點,由Michael J主持的The Jam,也是一個蠻有趣的爵士樂節目。The Jam的風格就像ICRT其他的節目一樣,相當的美式,也相當活潑,播放的音樂也包含了許多Jazz-Rock Fusion(融合爵士)。 台北Jazz迷大本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