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室內合唱團(Taipei Chamber Singers)的第13張專輯《璀璨巴赫》(Bach Cantatas),是台灣合唱界邁向國際古樂(早期音樂)領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歷時3年的「音樂本真行動」計畫的完美總結。這張專輯不僅是合唱團首次與國際唱片公司合作發行,更是他們第一張提供線上串流的專輯,以及台灣第一張以古樂版本詮釋的巴赫清唱劇專輯。
跨越浪漫,追尋巴赫音樂的「心法」
長久以來,台北室內合唱團在「文藝復興」與「當代音樂」兩個相對的領域皆表現出色、屢獲國際獎項。有鑑於在詮釋巴洛克音樂時,台灣多數合唱團仍以「交響管絃樂團+交響合唱團」的模式呈現,較少關注「音樂本真演奏」(註)的觀念。合唱團企劃經理鄭逸伸提到,當團隊思考如何與古樂團合作時,歐洲古樂專家強調的重點並非只是音色或情感,而是「從手稿、樂器特性去理解音樂線條與音形的真實樣貌」。他引用歐洲專家的說法指出:「他們能掌握心法,那個心法就是音樂的思維。」
為了掌握這樣的演奏語彙,合唱團展開了為期3年的研究與訓練計畫,向歐洲古樂與巴洛克聲樂專家取經,將歐洲領先的音樂語法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演唱技巧。
樂器與人聲的共振
《璀璨巴赫》的製作陣容可謂星光熠熠,由屢獲「留聲機大獎」的古樂大師皮耶.韓岱(Pierre Hantaï)擔任指揮。韓岱曾任教於巴塞爾音樂院,被譽為大鍵琴宗師雷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的精神繼承者。
專輯邀集法蘭西古樂團(Le Concert Français)4位歐洲頂尖獨唱家合作——女高音朵洛.梅爾蒂(Dorothee Mields)、女中音瑪格特.奧辛格(Margot Oitzinger)、男高音弗羅.西弗斯(Florian Sievers)、男中音馬蒂亞斯.維爾(Matthias Vieweg)。
為達到巴洛克時期的演奏標準,合唱團經歷了嚴格訓練。鄭逸伸透露,團內特別挑選16位成員參與,加上獨唱家共20人。這正是韓岱心目中清唱劇的理想規模。在長時間的訓練與排練中,團員們學會與古樂器「共呼吸」與「共聆聽」:「我們第一次體會到,樂團老師們在演奏的時候是會知道你在唱什麼、會去聆聽、會希望渴望跟你在一起呼吸,然後再一起唱的樣子。」
3年訓練期間,合唱團邀請多位國際與台灣專業人士擔任聲樂指導,包括定居巴黎的馬克.摹雍(Marc Mauillon)與台灣鋼琴家謝欣容(Hsieh Hsin-jung),後者也在錄音過程中扮演關鍵指導角色。
大師親自認可的榮耀
本專輯於高雄衛武營音樂廳錄製,選曲考量人員變動最小、篇幅均衡,並確保獨唱家間的比例協調,收錄韓岱親自挑選的4首巴赫清唱劇,包括BWV 129《應當稱頌主,我的上帝》、BWV 107《你為何要自尋煩惱》、BWV 99《上帝所為,即是有益》、BWV 137《讚美主,榮耀的大能君王》。專輯由法國 PARATY 唱片公司在歐洲發行,上揚唱片負責台灣地區同步經銷。其國際發行能順利成行,全賴韓岱親自居中牽線。鄭逸伸表示:「這是張大師自己認可的CD,首肯在歐洲發行。」
《璀璨巴赫》不僅展現了台北室內合唱團的藝術高度,更象徵台灣與歐洲古樂界之間跨越時空的「復古對話」。這張專輯的誕生,不只是錄音計畫的完成,更標誌著台灣音樂團體正式踏上國際古樂舞台。在歐洲唱片體系中與巴洛克權威合作,並以嚴謹標準完成製作,對合唱團而言既是榮耀也是責任,那就是讓世界聽見華人合唱團對巴赫音樂「回歸原點」的深刻理解,也讓台灣的聲音被納入全球古樂版圖。《璀璨巴赫》延續了台北室內合唱團以理性、詩意與文化深度追尋真實聲音的信念,成為一場從台北啟程、連結歐洲、對話歷史的音樂旅程。
註:音樂本真演奏(Authentic Performance)為二次大戰後,國際樂壇掀起的一股風潮,音樂家們尋思「再現時代音樂風格」,深入考據時代的音樂語法、形式、樂器、配器等,力求重現巴洛克音樂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