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嶔
-
里程碑 Milestone
近二十年來逝世的藝術家及重要大事
近二十年來逝世的藝術家及重要大事 05 17 1978PHILIPS電器公司宣佈CD正式上市,從此音樂播放的媒介正式進入雷射唱 片時代 07 10 1979波士頓大衆管弦樂團之指揮費德勒(ARTHUR FIEDLER)逝世,享年84歲 01 05 1979爵士樂團領導人、貝斯手 作曲家明格斯(CHARLES MINGUS)逝世 01 31 1979爵士電吉他手GRANT GREEN逝世 10 22 1979許多當代作曲家的老師NADIA BOULANGER逝世於巴黎,享年92歲 08 25 1979爵士樂團領導、鋼琴家、編曲家STAN KENTON逝世 09 18 1979俄國波修瓦劇院的芭蕾舞者LEONID VALENTINA KOZLOV投奔自由 09 15 1980美國爵士鋼琴家BILL EVANS逝世 12 08 1980披頭四合唱團團長、搖滾「知識分子」JOHN LENNON逝世 1981出生於1926年的管風琴家兼指揮家卡爾.李希特(Karl Richter)逝世 05 11 1981韋伯音樂劇CAT首演 08 14 1981奧國指揮家貝姆(CARL BOHM)逝世 03 29 1982著名的音樂敎育家、作曲家卡爾.奧夫(CARL ORFF)逝世 10 16 1982男高音摩納可(MARIO DEL MONACO)逝世 12 20 1982
-
里程碑 Milestone
傳承藝術生命的音樂導師
出生於本世紀初的音樂名家於世紀末紛紛辭世,在歷經近一世紀的生命,以及一甲子的歷練後,他們在音樂藝術史上爲「藝術」立下最「美」的定義,且讓我們在回顧中追念逝去的大師風範。
-
回想與回響 Echo
首次接觸「魅力」馬友友
馬友友認爲演奏者不應只是將音符丟給聽衆,應該將夾藏在音符間的故事唱出來。
-
焦點
多面向鋼琴奇才 深情男子波哥雷利奇
波哥雷利奇參加「蕭邦鋼琴大賽」,因詮釋違反傳統,未能進入決賽,引起鋼琴家馬加洛夫與阿格麗希退出評審團抗議,別人因爲參賽知名,他卻因落選成名。此次來台是他經歷喪妻悲痛後的再出發巡演。
-
焦點
冷戰時期鋼琴英雄 范.克萊本傳奇
即將來台演出的美國鋼琴家范.克萊本,向來有著兩項引人矚目的話題:一是在二次大戰後美蘇兩大陣營的冷戰時期贏得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二是七〇-八〇年代突然從舞台上消失了十多年,增添吸引人的新聞性。
-
音樂
金釦子的台北傳奇
齊瑪曼的演奏技巧毫無窒礙,不但能陶醉在自我建構的音樂世界中,更帶領樂迷進入他的世界。
-
焦點
李斯特傳人 鋼琴家拉薩.貝爾曼
在當今樂壇上,俄國音樂家直到近幾十年才逐漸褪去神秘色彩,廣爲西方熟知,即將來台演出的拉薩.貝爾曼(Lazar Naumovich Berman)便是一例,這位在東歐有著「李斯特傳人」之譽的鋼琴家,直到七〇年代才獲准至西方演出,使得西方世界得以一窺其超絕琴技。
-
CD小舖
音樂會導聆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一九三四年七月三日到八月十八日間的四十六天,拉赫曼尼諾夫完成了這首令世人欽羨的鉅作。同年十一月七日在巴爾的摩由拉赫曼尼諾夫本人主奏鋼琴,史托科夫斯基指揮費城管弦樂團首演。本輯的錄音則於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原班人馬完成。由於拉赫曼尼諾夫本身即是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因此詮釋自己的作品也格外具有說服力。愛樂者亦可由此錄音中獲得對此曲不同的見解。 此曲取材自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獨奏曲──二十四首《奇想曲》中的最末一首作爲第一主題。第二個重要的主題是「末日經」(Dies Irae),在拉赫曼尼諾夫其它作品中亦經常出現。曲中第一主題發展出四次變奏,前後並有短暫的序奏及尾奏。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奇想曲》事實上是一首展現演奏者技術的作品,而本曲亦具有如此的效果,同時也發揮了作者變奏作曲法的功力。 一般學者認爲在寫作此曲時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力已經開始走下坡,但他卻意外地創作出這一闕兼具技巧性與旋律性的優美作品。其中第十八段變奏具有極特殊的官能美感,一向爲古典樂迷所熱愛,一九八○年時被電影「似曾相識」用爲劇中主題後,更廣爲一般樂迷所熟知。 海頓弦樂四重奏 海頓因創作過一百零四首交響曲而被人稱爲「交響曲之父」,他創作的弦樂四重奏亦達七十四首以上之多(另有八十四首一說),十分可觀。海頓在這兩種樂曲發展的初期均貢獻良多,可以「父」稱之。 初期的弦樂四重奏帶有濃厚的管弦樂色彩,其形式具有嬉遊曲的風格,且受巴洛克時期組曲遺風的影響,海頓由嬉遊曲發展,逐步建立起全歐最理想的音樂形式──弦樂四重奏。 本輯所介紹的《五度》、《皇帝》、《日出》分別爲海頓作品七十六的第二、三、四號,完成於一七九七一九八年間。作品七十六包含了六首弦樂四重奏,是海頓最重要的室內樂作品。除了上述的三首,另有第五號《慢板》或名《莊嚴》,構成了海頓室內樂中的精華代表作。 《五度》的名稱來自主要動機的下降五度音型,在此曲中可以見到海頓一生硏究「主題發展」手法的最高實例。《皇帝》一曲由於第二樂章的主題是有名的〈皇帝讚歌〉,也是海頓所譜寫的奧地利國歌,旋律從容而優美,百聽不厭,因而有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