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樂壇上,俄國音樂家直到近幾十年才逐漸褪去神秘色彩,廣爲西方熟知,即將來台演出的拉薩.貝爾曼(Lazar Naumovich Berman)便是一例,這位在東歐有著「李斯特傳人」之譽的鋼琴家,直到七〇年代才獲准至西方演出,使得西方世界得以一窺其超絕琴技。
拉薩.貝爾曼鋼琴獨奏會
6月5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6月8日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6月9日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才華早現的天才
一九三〇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於俄國列寧格勒,猶太裔的貝爾曼有著與生俱來的音樂才華,而且很早便展現他的音樂天賦。不到兩歲貝爾曼即由母親安娜.瑪柯芙啓蒙學習鋼琴。(柯瑪芙曾受 敎於著名鋼琴家依莎貝拉.凡格洛娃, 十歲時與莫斯科愛樂合作演奏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三歲開始正式學琴,四歲時成功地完成首次公開演奏會。一九三七年,在波修瓦劇院的靑年獨奏家音樂節演出極爲成功,獲得灌錄莫札特作品的機會,這也是他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曲目包括莫札特的e小調幻想曲及他自己創作的《馬祖卡舞曲》。
一九三九年貝爾曼進入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師事亞歷山大.葛登維沙(Alexander Goldenweiser),他是影響貝爾曼一生最爲重要且唯一的老師。一九四〇年,貝爾曼十歲時首度正式登台演出,與莫斯科愛樂管弦樂團合作演奏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一九五一年在柏林舉行的國際靑年音樂節比賽中貝爾曼再獲首獎。
在獲得多項比賽的肯定之後,一九五八,貝爾曼第一次出國演奏,一九五六 年在布魯塞爾的伊麗莎白女王國際鋼琴大賽中贏得第五名,當時的第一名即爲去年曾來台的俄國鋼琴家阿胥肯納吉;同年貝爾曼又於布達佩斯的李斯特鋼琴大賽獲得第三名。
但在一九六二年以前,除了少數曾在俄國或東歐國家聽過貝爾曼演奏的人以外,對於整個西方世界而言,他的名字可以說是全然陌生的。以貝爾曼的天才,本應在音樂領域中更早聞名於西方世界,但由於六〇年代蘇聯政府的嚴格控制,使得他無法在華沙公約國以外的地區演奏。
到了一九六二年,蘇聯當局准許了貝爾曼的一張專輯唱片對外銷售,馬上引起了西方音樂界極大的興趣,也使他開始逐漸爲人所知。七〇年代以後,其演奏生涯又擴及西方世界,被認爲是「當今霍洛維茲最大的對手」。蘇聯、波蘭、匈牙利、捷克,以及後來的比利時、義大利、英國、廬森堡,各大城市都掀起如潮的掌聲,獲得愛樂者一致的肯定。
一九七一,貝爾曼受邀前往義大利演奏,造成了空前的轟動,米蘭的報紙以頭條新聞稱他是「偉大的李斯特的繼承者」,並邀請他每年前往義大利演奏。
一九七六年貝爾曼在美國紐約首演大爲成功,不但讓世人見證到他高超絕妙的琴技,更使他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躋身爲國際間最受推崇讚譽的藝術家之林。在美國場場爆滿的演奏中,他以強勁的音樂穿透力以及宏偉的浪漫風格,帶給西方樂界不同的視聽感覺,接著,他在巴黎、倫敦以及歐洲各大城市展開盛況空前的歐洲巡廻。同年,由貝爾曼演奏,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出柴可夫斯「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唱片出版 (1975年11月錄音),使他得以眞正名揚整個西方世界。
寛廣多樣的曲風
在貝爾曼獲准至美國演出之後,才眞正開始他的國際演奏生涯。雖然在此之前,他已經名貫俄國以及東歐二十餘年,但是對西方國家而言,他一直是個傳奇人物:傳聞他擁有無與倫比的高超技巧,能在五十秒內彈完蕭邦降b小調奏鳴曲最後的樂章。
當年卡拉揚問道:「拉薩.貝爾曼何許人也?」回答的吉利爾斯(Emil Gileis)稱他是「音樂世界中的珍品」,「即使李斯特加上我,用四支手也對抗不了的偉大鋼琴家」。日本樂評家小石忠勇認爲他是一位感受纖細的鋼琴家,在一九七七年貝多芬逝世一百五十週年的音樂會上聽過貝爾曼的演奏後,形容其音樂像上等的琥珀一般。著名的Barker字典則以“Brilliant”(有「燦爛、光輝、顯赫、有才華」等意思)一字來形容這位俄國鋼琴家。
貝爾曼演奏的曲目極爲多樣,而且其中許多都是風格迥異的作品。他那巨匠式的熟練技巧,展現在令人驚異的樂節中,更別提他純粹的抒情氣氛中所具有的詩意了。他的才華不僅在於對音樂的鑑賞力與與精力,更在於他能將作品的品質與眞正價値透過琴鍵傳達給每一位愛樂者。在他的作品裡可以感受到他輕盈的觸鍵、精密的分句,以及對音樂之詩意所特有的感應力。
李斯特傳人
貝爾曼重要的錄音,除了在前蘇聯國營的Melodiya唱片公司出版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錄音之外,尙有李斯特的奏鳴曲與舒曼的奏鳴曲等錄音。而他所錄製的《超技練習曲》更加強了他的演奏聲望。一九五八年貝爾曼在Melodiya首度錄製《超技練習曲》,但他並不滿意這次的錄音,於是在一九六三年又重錄了一次,後來的版本在西方廣爲流傳,卡拉揚也是因爲聽了這張專輯,深受其演奏才華所吸引,才決定要與他合作錄製協奏曲。五八年的錄音直到最近才由BMG重新發行,收錄在「俄國鋼琴學派」中。
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需要高超的技巧與氣質,使得貝爾曼得以將他豐富的感情充分發揮,在內涵和表現上相得益彰,他的演奏有著無限的內在能量,豐沛、充滿激情與色彩的對比,因而被匈牙利的報章雜誌喩爲「李斯特再世」。
貝爾曼的主要風格可以三個詞來總結:詩意、純淨、藝術性超絕。這樣的風格表現在他演奏的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中,特別顯得完美無暇。貝爾曼亦曾表示:「我成了雙手的奴隸。我的手在鋼琴上無所不能,所以我盡可能快速地彈奏李斯特。這樣一來聽衆被雪崩般的琴音所魅惑了,而寬恕了我其他的缺點。李斯特眞正地寫下了具有大音樂家風範的作品,我現在就是要極力把這些精神化。」
貝爾曼曾說:「如果你眞正喜愛音樂,你就會出頭成爲職業的音樂家。如果沒有走音樂之路,也不必苦惱,因爲你還是擁有心愛的音樂。」他形容自己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者:「對我而言,音樂的最佳型態是來自絕大部分的心靈感受和儘可能小部分的學院派理論。通常來說,我喜歡對比的音樂,我喜歡李斯特、舒曼、拉赫曼尼諾夫、早期的史克里亞賓和普羅高菲夫。」
對於今日的成就,貝爾曼不敢或忘的是最早發現他優異天賦,並且從中央音樂學校至莫斯科音樂院,一路引導他的亞歷山大.葛登維沙。伯曼說:「葛登維沙是一位偉大的敎師,他敎導我們甚麼才是眞正的音樂。從他身上,我學會作眞正的詮釋。音樂家彈出一個強音或弱音,不能只是因爲樂譜上有如此的記號,而必須找出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必須是作曲家的原意。葛登維沙引領我認識音樂的精神。」
文字|黃哲嶔 音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