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CD小舖 生活藝訊廣場/CD小舖/音樂會導聆

音樂會導聆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似曾相似──主題與變奏

1月7日 19:30

國家音樂廳

海頓弦樂四重奏

丹楓樂集──海頓系列中期弦樂四重奏精

1月22日 19:30

國家音樂廳演奏聽

蕭邦四首敍事曲

蔡采秀鋼琴獨奏會1月15 日 19:30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塔替尼《魔鬼的顫音》、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

林天吉小提琴獨奏會

1月14日 19:30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一九三四年七月三日到八月十八日間的四十六天,拉赫曼尼諾夫完成了這首令世人欽羨的鉅作。同年十一月七日在巴爾的摩由拉赫曼尼諾夫本人主奏鋼琴,史托科夫斯基指揮費城管弦樂團首演。本輯的錄音則於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原班人馬完成。由於拉赫曼尼諾夫本身即是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因此詮釋自己的作品也格外具有說服力。愛樂者亦可由此錄音中獲得對此曲不同的見解。

此曲取材自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獨奏曲──二十四首《奇想曲》中的最末一首作爲第一主題。第二個重要的主題是「末日經」(Dies Irae),在拉赫曼尼諾夫其它作品中亦經常出現。曲中第一主題發展出四次變奏,前後並有短暫的序奏及尾奏。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奇想曲》事實上是一首展現演奏者技術的作品,而本曲亦具有如此的效果,同時也發揮了作者變奏作曲法的功力。

一般學者認爲在寫作此曲時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力已經開始走下坡,但他卻意外地創作出這一闕兼具技巧性與旋律性的優美作品。其中第十八段變奏具有極特殊的官能美感,一向爲古典樂迷所熱愛,一九八○年時被電影「似曾相識」用爲劇中主題後,更廣爲一般樂迷所熟知。

海頓弦樂四重奏

海頓因創作過一百零四首交響曲而被人稱爲「交響曲之父」,他創作的弦樂四重奏亦達七十四首以上之多(另有八十四首一說),十分可觀。海頓在這兩種樂曲發展的初期均貢獻良多,可以「父」稱之。

初期的弦樂四重奏帶有濃厚的管弦樂色彩,其形式具有嬉遊曲的風格,且受巴洛克時期組曲遺風的影響,海頓由嬉遊曲發展,逐步建立起全歐最理想的音樂形式──弦樂四重奏。

本輯所介紹的《五度》、《皇帝》、《日出》分別爲海頓作品七十六的第二、三、四號,完成於一七九七一九八年間。作品七十六包含了六首弦樂四重奏,是海頓最重要的室內樂作品。除了上述的三首,另有第五號《慢板》或名《莊嚴》,構成了海頓室內樂中的精華代表作。

《五度》的名稱來自主要動機的下降五度音型,在此曲中可以見到海頓一生硏究「主題發展」手法的最高實例。《皇帝》一曲由於第二樂章的主題是有名的〈皇帝讚歌〉,也是海頓所譜寫的奧地利國歌,旋律從容而優美,百聽不厭,因而有此名號。由於此曲的通俗性,使它成爲海頓弦樂四重奏的代表作。《日出》之名得自樂曲一開始第一小提琴在其它樂器的和聲中奏出一段柔和的旋律,彷彿在暗示淸晨日出。

蕭邦四首敍事曲

一般公認蕭邦的這四首敍事曲是以波蘭詩人米基維契(Mickiewicz)的某個特定詩作爲依據所創作,之所以有此一說,係源自舒曼曾於蕭邦樂譜出版後寫作的評論中提到:「我記得很淸楚,蕭邦在此地彈奏這首敍事曲時,曾經說他是受米基維契的詩作激發而寫。但另方面,他的音樂也可能啓發詩人爲他譜詩。」但從音樂學客觀的條件觀察,上述的說法恐怕不一定眞確,因爲在標題上並未留下任何類似痕跡,而且音樂本身也並沒有客觀描寫的質素。若眞有其事,大概是蕭邦將主觀的情緒吐露在抽象的曲中。

這四首敍事曲完成於一八三一到一八四二年間,此時正値蕭邦充滿活力的靑年時期。創新而精采的內容與技法可視爲蕭邦的傑作之一。曲式形式自由,並不模仿傳統的古典形式,也不吐露抽象的感情。四首曲子都以三拍子系統寫成,除第一號用四六拍子外,其餘均爲八六拍子。第一號爲蕭邦最粗野、最富獨創性的作品,也是他自己最喜愛的作品之一;第二號極富幻想及理智;第三號輕快、華麗、洋溢著貴族的風趣;第四號則是衆人評價最高的一首,全曲以洋溢的熱情爲基調,其上則浮動著憂鬱的心情,聽來饒富趣味。

塔替尼《魔鬼的顫音》、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

無論是《魔鬼的顫音》、《卡門幻想曲》亦或是此場音樂另一首史塔溫夫斯基的《嬉遊曲》,均爲技巧性十足的作品,對剛出道的演奏者而言實爲一大考驗。

《魔鬼的顫音》一般公認是塔替尼(Tartini 1692—1770)最優秀的小提琴奏鳴曲。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終樂章以快速的快板所演奏的顫音而得名。傳說塔替尼經常夢想獲得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某夜他夢見自己將靈魂出賣給魔鬼以交換神奇的絕技,於是魔鬼便演奏了一段世界上最美的顫音。感嘆之餘,塔替尼從夢中驚醒,立刻拿起紙筆寫下夢境中聽到的神奇顫音,這段顫音便因此而聞名。十九世紀末,因爲小提琴巨匠姚阿幸的努力推廣,使此曲更廣爲人知。

《卡門幻想曲》正確的名稱應爲《依歌劇卡門的主題而做的演奏會幻想曲》,由此便可知這是薩拉沙泰依比才的歌劇《卡門》而作的小提琴奏鳴曲。此作品由五首曲子所組成:序奏後的第一首包含了著名的〈哈巴奈拉舞曲〉、第二首包含了曾被翻唱爲國語流行歌的〈愛情像隻小小鳥〉、第三首爲〈薛桂狄拉舞曲〉、第四首則爲〈吉普賽之歌〉。

本輯中以上兩曲均被改編以管弦樂團協奏,由聲名正如日中天的小提琴家穆特擔綱演出。除上述二曲,本輯另收錄韋尼奧夫斯基、佛瑞、拉威爾等人的小提琴作品,穆特亦有精湛的演出。穆特即將於二月十七來台演出,欣賞此輯除可先預習林天吉音樂會的曲目,亦可先聞穆特迷人的音樂風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CD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