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怡
旅歐獨立藝術工作者、CAN亞洲馬戲網絡委員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碧海藍天下 看見義大利舞蹈的當下與未來
2023年8⽉,深受歐洲人士喜愛的地中海度假天堂薩丁尼亞島,在義⼤利文化部支持和宣傳下,搖身一變成為義大利當代舞蹈之都。8月30日至9月2日的4天期間,第7屆新義大利國家舞蹈平台(New Italian Dance Pla4orm,簡稱NID)於薩丁尼亞特別行政自治區首府卡利亞里(Cagliari)登場,在中央和地方合作下,推出一系列關注義大利舞蹈創作、產業發展和國際鏈結的會議與交流活動。 以碧海藍天著稱的薩丁尼亞島,位於義大利半島西南方,面積是台灣本島的三分之二大,2023年島上總人口約為170萬人,相當於現在台南市的總人口數,約有八成居民居住在島上鄉村地帶。其純淨不受污染且翡翠色澤的海岸線,以及天然豐富的農漁牧物產等,每年盛夏皆吸引趨之若鶩的遊客前往度假。也因島嶼自身複雜的歷史脈絡,加上介於西班牙、突尼西亞和義大利3國海路運輸的關鍵地理位置,造就了薩丁尼亞獨特多元的文化地景、人種和語言,因此義大利政府在整體的國家文化補助政策上,優先編列給予包括薩丁尼亞在內的5大特別自治區的文化預算,並確保這些自治區擁有足夠的預算和資源支持在地的文化生態發展。 每兩年舉辦一次、堪稱義大利國家舞蹈盛宴的NID,除了由義大利文化部主催和挹注外,每一屆都由義大利國內不同省份和行政區角逐共同主辦權。今年NID由薩丁尼亞特別行政自治區主辦,是該平台首度移師該區,主辦單位特別著眼於舞蹈本質「流變」的「空間」、「身體」與「動態」,4天內推出17檔表演製作(包含「打開工作室Open Studio」單元)、3場國際論壇及2場舞評人所策劃、導覽的義大利舞蹈生態面面觀。 結合政策資源 建構「義大利製造」 的流通循環系統 為鼓勵與促進義大利優質舞蹈表演製作能持續流通,義大利ADEP舞蹈表演與推廣協會(Associ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Promotion of Dance)暨FEDERVIVO-AGIS與RTO節⽬策辦人推廣網絡專案(Temporary Network of Operators)共同催生了NID,並作為聯合推動單位。同時,與義大利文化部表演藝術司(Director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直面社會多元 映照人生戰鬥
兩年一次的「葡萄牙表演藝術平台」(Portuguese Platform for Performing Arts)今年來到第8屆,於6月 6日至10日在首都里斯本東方約100公里的中古世紀城市新蒙特莫爾(Montemor-o-Novo)盛大登場,這也是該平台首次在里斯本揭開第一天的序幕。這個由葡萄牙文化部及新蒙特莫爾市政府挹注支持的國家展演櫥窗,在整整5天內向來自歐洲及亞洲約80位策展人,推介近兩年最具葡萄牙當前文化代表性、及迫切需要關注的18個劇場製作和行為藝術計畫。 透過藝術,找到實踐社會參與的途徑 創辦及執行葡萄牙表演藝術平台的「時光劇院」(O Espao do Tempo),成立於西元2000年,與新蒙特莫爾市府的考古暨文資處共同進駐該市著名的文化遺產建物「致敬修道院」(Convento da Saudao)。時光劇院以提供該國及國際跨學科的藝術駐村為主要任務,包含戲劇、舞蹈、行為表演、音樂、視覺藝術等範疇,關注重點在於發掘新銳具有發展潛力的當代藝術創作。從支持新創和新銳的初衷出發,該劇院進階籌辦了葡萄牙表演藝術平台,不僅藉由雙年展聚焦國內外藝壇對於該國新銳創作者的關注,拉近了藝術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互動關係,更凝聚了前述兩對象之創作者間良性互動與分享的精神,以及促進節目策展單位間對在地創作環境的認識和討論,藉此降低彼此不良競爭及搶資源的情形發生。 任何一個以「去中心化」為發展核心的藝術機構和計畫,都不可能漠視社會狀態、和社會參與脫鉤。時光劇院自成立以來,意識到藝術實踐作為當代藝術機構回應社會的責任,積極與各級學校與社會機構合作,在小黑盒(BlackBox)提供展演觀賞、工作坊、講座及訓練課程等。2018年, 因該劇院積極以表演藝術作為實踐社會參與而獲得葡萄牙古勒本基安社科和人權獎的知識大獎(Gulbenkian Knowledge Prize),表彰其以非營利組織本質和藝術視野,透過具體行動促動在地社群、社會和藝術社群的改變。同年,因為狂風侵襲,時光劇院所在建物內最主要的排練空間遭到摧毀,也波及建築側翼的本體結構,市政府因此要求劇院限時遷出,自此流離迄今5年的時光劇院,除了想辦法挺過疫情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齊聚蒙特婁 全球馬戲人的交流盛會
過去兩年因疫情之故僅舉辦數位展會、線上論壇和工作坊的「當代馬戲國際展會」(March international de cirque contemporain,MICC),是在全球當代馬戲社群中備受矚目的展會之一,於2022年7月11至14日終於重返實體聚會。 由加拿大國家馬戲藝術中心(TOHU)主辦,每年7月登場,為期4天的國際展會,年年吸引超過來自全球五大洲、數百位的馬戲從業人員,從製作人、場館經營者、節目策辦人、創作者、團隊、經紀人到國家藝術協會(Arts Council)等專業人士齊聚一堂。 筆者因先前策劃過衛武營馬戲平台及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因此受到主辦單位邀請,自2020年起擔任該展會亞洲、澳洲與大洋洲工作小組(MICC Working Group - Asia/Australia/Oceania)的共同召集人,與澳洲群藝製作公司(Cluster Arts)總製作人Kate Malone於兩年疫情期間,於小組內推動區域合作與發展相關討論。今年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各個工作小組召集人參與實體展會,終能見到澳洲召集人本尊,並全程觀察此展會的相關規劃與實踐。 健全當代馬戲產業鏈 兼顧觀光與城市行銷 加拿大為全球面積第二大國家,被視為全球第三大法語城市的蒙特婁,位於該國境內法語區魁北克省,該市擁有約428萬的人口,海納全球五大洲的移民、文化相當多元豐富,不僅為該省會最大的城市,也是該國支持當代馬戲的先驅,舉世聞名的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便落腳於此。 除了上述經營規模龐大的團隊外,設立在該市、中型規模的馬戲團,尚有台灣民眾熟悉的團隊,如七手指馬戲特技劇場(Les 7 doigts de la main)、幻光馬戲團(Cirque loize)、馬戲機器(Machine de cirque)等,此外還有多個活躍在該市的小型團隊及獨立表演者,若要稱該市為「世界馬戲之都」一點也都不為過。離蒙特婁車程近300公里的魁北克市,亦有知名的馬戲團隊翻轉工廠(Flipfabrique)設立於此。 「當代馬戲國際展會」以北美洲為基地,初衷以創作、展演和串連北美洲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以身體為量器,為台灣舞蹈記錄時代樣貌
回推至關鍵的1991年,台灣社會在此前後的10年間,不僅走過股市萬點崩盤的谷底,歷經民間抗議房價飆漲自主發起的無殼蝸牛運動;以及隨之而來的野百合學運,促動國會改選、憲政改革,奠定了台灣今日自由、民主、開放的基礎。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國際外圍藝術節 登上世界的跳板
表演團隊想要讓世界看見,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參與各種「外圍藝術節」,如法國亞維儂OFF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等,但要在同時間成千的節目中被觀眾、評論與媒體看見,卻也是難度頗高的挑戰。台灣團隊近年以集體出擊方式在「亞維儂OFF」打出品牌,也引發他國效尤。整體觀察下,以傳統中見創新、輕裝易行、表演者特色鮮明且穩定度高、文本能促使異國觀眾超越文化隔閡引起共鳴和認同者,最易見其後續在歐陸國家推出巡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 啟動五感連結
於八月舉行的「奧地利國際舞動計畫」透過音樂、舞蹈、雕塑、建築、聲音、環境、身體療癒等主題,建構跨領域對話平台,吸引歐、美、亞、澳四洲的授課達人及參加者前往維也納近郊的聖馬格利特城(St. Margarethen/Burgenland)進行為期八天的工作坊,藝術家的進駐也活絡了奧國知名酒鄉的產業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