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演員又愛 卻又無法免疫的劇場病毒
當舞台上只有你一個人,你擁有了整個舞台,但也必須花全身力氣才能讓觀眾一直看你獨角戲,這是演員的終極挑戰,是真誠面對自己與觀眾,與整個劇場的表演戰場。這樣的單人表演,可以用一切的形式,但「文本」是表演者最重要的武器,主宰著表演者述說故事的語氣節奏和韻律,從而影響形式和身體動作發展模式。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天堂大酒店》
面具、默劇和小丑,一定不能少的音樂、肢體和雜耍,這些元素的出現不稀奇,但如何能有好的排列組合比較令人感興趣。去年臺北藝術節看過西班牙庫倫卡劇團的《安德魯與多莉妮》,是由三個人扮演十幾個角色,而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德國弗洛茲劇團,則要在《天堂大酒店》大玩四人扮演廿幾個角色。 角色扮演數字的多寡不是重點,而是每次角色變化時,表演者因著不同面具所變動或重新定義的身體語言才是。面具的表情大多固定在這角色的最中間值狀態,而透過身體語言的傳遞才會增減這角色的情緒或思考,而那些轉換的過程也正是能看出面具下表演者功力的奇妙時刻,也是令人期待的部分。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高雄春天藝術節—臺灣豫劇團《巾幗.華麗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有了空間,在地團隊也有了希望?!
已經或即將有這麼多場館開始營運的高雄,感覺充滿希望的高雄,難道不能也全台獨家率先創新更具體養成團體的決策?發揮龍頭作用將資源聚攏,召集團隊給與中長程計畫的建議,以打破長期以來各團體或單位各做各的習慣?若是如此,那麼藝術家們會感到多麼幸福,出走的應該包包收一收也會想回家了吧。
-
藝@書
本月精選書摘:《單人表演》
由黑眼睛文化所出版的「劇場手邊書」系列,於去年底又推出三書,分別是林國源《詩的表演從波特萊爾出發》、楊莉莉《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與杜思慧《單人表演》。作為國內表演藝術界唯一的專業刊物,本刊樂見此系列手邊書能引領更多人踏入藝術殿堂,深入欣賞表演;於是本期特選摘《單人表演》一書之第一章〈單人表演簡史〉,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