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術人看台新獎,期許無限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雲門舞集《行草貳》為第二屆台新藝術獎藝冠獎得主。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對台新藝術獎表示肯定。 我覺得台新藝術獎在台灣藝術界已經樹立了代表性,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藝術觀察和評論部分,做得非常好,台灣向來缺乏長期藝術觀察與評論,嚴格說來,這是台灣的媒體失職,台新以民間企業的角色,出來擔負這樣的任務,非常了不起,長期做下來一定會對台灣藝術評論的環境產生更大影響力。 我對台新藝術獎有三個期許,第一是希望獎項持續下去,讓台新藝術獎歷史再悠久一點,更有影響力。第二是經費再多一點,更希望其他企業也能跟進。第三是藝術觀察與評論的部分可以再多撥一些經費,這對台灣藝術環境會有很大的幫助。 劉守曜(舞蹈空間舞團團長) 舞蹈空間舞團《再現東風》入圍第二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我對台新藝術獎非常肯定,包括對傑出藝術作品的肯定與長期評論的建立,有些應該是政府出面做的,現在卻由企業取代政府來做,這相當不容易。 另外十大藝術新聞的選拔,台新也建立了自己的機制,目前雖也有北藝大在做,但學者和民間可以再多一些角度,可以做更多元的呈現與對照。 我覺得台新藝術獎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做更大更多的事情,例如台新的觀察團和評審團長期觀察台灣藝術界的生態與各種藝術創作,這應該可以留下更多記錄,如果這些評論文章未來可以定期集結出書,相信會對創作者的自我關照,與跨界的相互瞭解有很大幫助。 過去表演藝術界和視覺藝術界彼此並不熟悉,透過台新藝術獎的設置,現在表演藝術界有管道更瞭解視覺藝術的創作者的創作風貌,對於推動跨界合作有很大幫助。像這次施工忠昊為《柳.夢.梅》設計的舞台裝置,也是本屆入圍的《迷宮中的朝聖施工忠昊個展》的展覽內容之一,就是跨界合作的好例子。 紀蔚然(創作社編導) 紀蔚然的《嬉戲 who-ga-sha-ga》入圍二○○四年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 我個人肯定台新藝術獎的存在,但卻覺得例如台新藝術獎此類獎項,對台灣的表演藝術實質幫助有限。主要是台灣的藝術人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看見台灣當代─台新藝術獎三年回顧
許多企業家支持藝術,大概都會從有身價的藝術品下手,吳東亮在台新銀行十週年時,慎重其事地成立藝術基金會,卻十分罕見地選擇了沒有什麼身價的「當代藝術」作為關注的方向,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吳東亮說,設立台新獎,是希望為台灣的本土藝術略盡綿薄之力,許一個創意生態的未來。吳東亮認為,台灣的命運、產業的前途,需要大家一起來動腦筋。「有創意就有生機!」,「有創意就能去蕪存菁,挑戰極限,開啟未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企 一起搏感情
文化是門好生意,但這門生意要怎麼樣才做得起來?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建弘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結合三家企業基金會共同推動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將從下個月開始,陸續推出備受矚目的十六齣製作,堅信「台灣藝術作品具有文化競爭力」的企業家同時加碼一千萬元,前所未有地為這十六齣製作在各大媒體進行強勢行銷,藝企一起「搏感情」。這樣首見的模式能不能為國內藝術演出打出一場漂亮的行銷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老董們的人生回饋與報酬
一直知道洪敏弘是一位行事低調的企業家,但這一天,談到如何把台灣的歌舞劇,帶到華人市場,冬陽暖暖的會客室裡,建華金控、建弘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敏弘臉上漾著興緻與熱情。 而這個熱情竟是從前年看完果陀劇場的《情盡夜上海》之後就延燒到現在。「陶爸」陶傳正事後告訴我們,洪敏弘對協助台灣表演藝術產業的投入,連他都嚇了一跳,「而且他把策略都想好了。」陶傳正說。 這位十二年來從業餘演員變成「業餘董事長」的企業家,也是今天的主角之一。「陶爸」說他今天要用演員身分來說話,演員身分的陶傳正有一本專門記錄他在「演藝界」收入的帳戶,演了十二年,「去年第一次全年收入一百萬!」這算是演員裡的高收入了,只是大部分來自演電視劇,來自舞台劇的,「只有一齣。」 但陶爸說,演戲快樂,舞台讓他經歷百種人生。那種快樂很難用投資報酬率衡量。 這位少見的「快樂至上」企業家,連在家族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關頭時,也要走進音樂會裡去給自己一些深呼吸。 那是人生的報酬。 對表演藝術產業,洪敏弘則正計劃從定期的觀眾成為長期的志工。洪敏弘去年在得到國家公益獎接受訪問時曾說:「如果有一天,台灣退休的企業家都能當文化義工,那麼對台灣藝文活動、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他說:「我們根本不缺錢,現在該做的就是為社會點蠟燭。」 這是人生的回饋。 他從實業家的角度來看產業佈局:「先搞好原創、製作品質,行銷,然後出口。」洪敏弘觀察,國內的表演團體在發展上,「最大的問題是在不懂管理與行銷。」 洪敏弘的辦公室裡,有一幅楊三郎生世時所完成的最大號寫生作品,當年楊三郎從阿里山仰望玉山,玉山雲海滾滾,山頭隱現,「表演藝術產業不要光看台灣市場,而要放眼十六億人口的華人市場。」站在巨畫前,洪敏弘說。 洪敏弘:我不知道台灣的歌舞劇那麼好! 盧健英(以下簡稱盧)─國藝會今年推動的「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據說,洪董事長是最早的發起人,當初為什麼有這個想法? 洪敏弘(以下簡稱洪)─競爭力很重要。兩年前,陳郁秀提出文化產業政策的時候,我們也在思考,台灣有沒有這條件?答案是「有」。台灣的文化是多元的,而且社會普遍有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