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克與修平所作的舞蹈配樂展現豐沛創作力及變化性。(梁文菁 提供)
戲舞配樂癡 新視窗/戲舞配樂痴

樂舞三重奏 脫克、修平與佳洛塔

法國前衛編舞家與作曲家的組合,

讓舞蹈配樂有了自己的生命,

成爲整體創作概念的另一種延伸。

法國前衛編舞家與作曲家的組合,

讓舞蹈配樂有了自己的生命,

成爲整體創作概念的另一種延伸。

一九七八年,非學院派音樂家亨利.脫克(Henry Torgue)與法國前衛編舞家尙克勞德.佳洛塔(Jean─Claude Gallotta)相遇,由於編舞家對於影像、音樂的聯結十分感興趣,促使他們在一九七九年組成「艾茉利杜布瓦」(Groupe Emile Dubois)這個團體。舍吉.修平(Serged Houppin),一位音樂家兼音效工程師,在一九八二年加入他們,從此展開三個人的合作。

這三個人在長期合作後,默契、想法都有一定的契合。工作模式是由某個特定主題出發,編舞家編舞,作曲家作曲:然後大部分的曲子爲兩人共同譜寫;演出時音樂上的控制交由修平;音樂中人聲的處理,則多半由脫克擔綱。

舞蹈配樂最好的聆賞方式,仍是舞蹈演出時的現場體驗,尤其是在編舞家、作曲家話都不多的情形下,猜測舞蹈如何呈現,其實是沒有必要也無須費心的,音樂本身已經說了不少。作品主題各不相同,由傳說的〈尤利西斯〉、眞實事件改編的〈拉巴斯博士〉、一直到〈媽媽〉這樣的題材,作曲家展現豐沛的創作力及變化性。

作品中包含各式各樣的音樂元素。以〈蘇伯的秘密〉 Les Mysteres de Subal爲例,如歌的行板拉開的序幕,吉他淸澈的音色,讓人以爲又是另一位羅傑.依諾斯(Roger Enos)(註),接著的曲風明顯地依照搖滾樂的調式進行,然後快板節奏及流暢旋律的結合,又讓人不禁以爲是首低限主義的曲子,才這樣想著,類似七〇年代前衛搖滾風格的音符,又飄進了耳中,音樂元素雖然多元,但氛圍的一致卻是驚人地相同。

淸晨的鳥叫聲、聽不淸楚的法文唸白混雜著施工工地噪音、斷續的唱片轉盤等取樣,輕柔漸至強健地展開了另二段故事:〈伊凡法分的冒險〉Les Aventures d'Ivan Vaffan;接下來的那首曲子,曲風一轉,難得開金口的脫克,半吟唱半玩弄人聲,加上淸楚簡潔的鋼琴旋律,每次聆聽都令人動容;再次回到開場曲取樣與器樂的組合。整部作品就這麼樣擺盪於取樣(無旋律)與鋼琴(旋律)間,似乎訴說著依凡法夫生命中不同的兩種元素,一緊一鬆地編織這齣舞蹈,加上重複著的某些片斷及聲音,也讓人幻想著他的歷險過程。

作品中最常被使用的樂器是鋼琴,不少主題曲的鋪陳由淸脆的琴音引導。有些樂曲極有感染力,音符一出現便把聽者拉入他們布置好的情境中;有些卻又只是柔順地進行,你可能只會把它當成背景音樂看待。相當平易近人的兩位作曲家,不媚俗。

他們的作品並沒有非常固定的風格,就算聽過了他們所有的錄音作品,其多變的樂風及新奇感仍會使人對他們下一張專輯充滿期待。我們可以將他們的作品粗略地放置於「舞蹈/劇場配樂」的大標題之下,其實我很想就直接說他們的音樂是概念音樂,從聆聽他們的經驗來說,相同主題下,採用的元素是固定的,似乎眞的是從某一特定概念出發,而六〇年代以後的前衛劇場及舞蹈很多也採類似的作法,主要便是爲了表現某一特定的主題或形象(subject or image)。

註:Roger Eno:英國名製作人兼音樂創作者Brian Eno的弟弟,學院派出身。

 

文字|梁文菁  音樂文字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