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麗麗可說已成為夏威夷的代表性樂器,圖為1900年左右的照片,圖中為夏威夷的三人女子樂團,左邊樂手彈奏的即是烏克麗麗。(本刊資料室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烏克麗麗,我怎可能不愛妳?!/美妙身世

葡萄牙琴音 化為上帝給夏威夷的禮物

烏克麗麗身世溯源

風靡世界的烏克麗麗,大家都知道是出身熱情的夏威夷,其實「她」也不是土生土長的夏威夷樂器,而是由來自葡萄牙樂器製造師,將家鄉的「馬茄琴」改造而成,卻成了夏威夷人最喜愛的生活樂器。其名“Ukulele”,被當地的麗瑠卡拉尼女王認為應解釋是「禮物的到來」(uku lele),「她」,可以說是上帝給夏威夷的寶物啊!

風靡世界的烏克麗麗,大家都知道是出身熱情的夏威夷,其實「她」也不是土生土長的夏威夷樂器,而是由來自葡萄牙樂器製造師,將家鄉的「馬茄琴」改造而成,卻成了夏威夷人最喜愛的生活樂器。其名“Ukulele”,被當地的麗瑠卡拉尼女王認為應解釋是「禮物的到來」(uku lele),「她」,可以說是上帝給夏威夷的寶物啊!

火奴魯魯(Honolulu)街頭上,一位彈奏著烏克麗麗的老人捕捉了所有路人的眼光,沒有高難度的彈奏技巧,輕快地撥弄著琴弦的手有著歲月的痕跡,在那滄桑的臉龐上有著一抹微笑,歌聲裡似乎訴說著那些屬於他們驕傲的故事,故事的開始都有一個美好的想像:「很久很久以前……」

他說:「她本來自葡萄牙……」

一八七九年,隨著三位來自葡萄牙馬德拉群島(Madeira)的樂器製造師,遠離了故鄉,保留了「卡瓦基尼奧琴」(cavaquinho)的基本型態,褪去了原本那個「馬茄琴」(machête da braça)名字的「烏克麗麗」(Ukulele),似乎在冥冥之中就該屬於夏威夷的。從曼努埃爾.努內斯(Manuel Nunes)於一八八○年開設第一家樂器店鋪起,他的夥伴奧古斯托.迪亞斯(Augusto Dias)與荷西.杜.史匹瑞杜.聖多(José do Espirito Santo)也相繼開設了自己的店鋪。一開始他們還被一八八四至一八八五年出版的《火奴魯魯城市指南》Honolulu City Directory描寫為「吉他與傢俱製造商」(guitar and furniture maker)。現在看來,這樣的誤解的確讓人啼笑皆非,但事實上,在這之前,夏威夷人對於樂器的認知,仍停留在他們唯一的傳統樂器「夏威夷樂弓」(‘Ūkēkē)上。

為了釐清這個誤解,並讓夏威夷人認識這種樂器,史匹瑞杜.聖多在一八九八年的城市指南中首次介紹烏克麗麗,使得奧古斯托.迪亞斯在城市指南中所標榜的「夏威夷木材製成的樂器」(instruments made of Hawaiian wood)獲得了廣大的回響,迅速地在普羅大眾間流行起來。我們由當時的《夏威夷報》Hawaiian Gazette大篇幅的報導可知當時流行的盛況:「馬德拉群島人最近來到這裡,以每天晚上的街頭音樂會娛樂大眾。」(註1)不只如此,烏克麗麗還受到了夏威夷王室與貴族們的喜愛,就連當時的卡拉卡瓦國王(Kalākaua)與後來的麗瑠卡拉尼女王(Lili‘uokalani)都深深受地被這樂器所著迷。他們除了彈奏這種樂器外,還在一些重要的慶典中,藉由這種樂器來為「草裙舞」(Hula)伴奏。這些不只是節奏與肢體所帶來歡娛,更傳遞了他們的情感與想法,以及對於歷史與自然的崇敬。

他說:「博覽會上,她讓大家驚豔……

烏克麗麗首次出現在美國,是一八九三年在芝加哥所舉辦的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註2),夏威夷重唱團(Hawaiian Glee Club)於美國巡迴演出時使用了這種樂器伴奏。然而烏克麗麗首次真正引起這個國家的關注,是在一九一五年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根據一九一七年由博覽會所公開的官方歷史:「在博覽會會期間,人們準備迎接流行音樂新風潮,並在夏威夷廳中聆聽到夏威夷人甜美的歌聲中,升起令人難以忘懷的小調旋律……這足以開啟音樂潮流。」(註3)這股潮流就此席捲美國,並在流行音樂界產生影響力,持續到一九三○年代。

他說:「她是上天賜給夏威夷的禮物……

或許我們很難將這兩個部分連結在一起,然而就是那輕盈亮麗的音色,還有手指在指板上快速輕巧的移動,宛如「飛躍的跳蚤」(’uku lele)。這個詞彙就此成為這美麗樂器的名稱。麗瑠卡拉尼女王甚至認為,這個樂器名稱的意思應該是「禮物的到來」(uku lele),因為夏威夷語的「uku」意味著「禮物」或「獎勵」,「lele」則表示「到來」的意思。無論如何,當年曼努埃爾.努內斯所帶來,作為烏克麗麗原型的「馬茄琴」,至今仍在葡萄牙人所居住的馬德拉群島與亞速爾群島(Açores)與巴西(Brazil)廣為流行;在巴西則稱為「卡瓦基尼奧琴」。而他所發展出來的烏克麗麗則在夏威夷落地生根,成為許多夏威夷人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廣大的需求讓美國的吉他製造商相繼加入這個市場,不但開啟了生意上的競爭,也帶來了烏克麗麗型制與音色上的革新,但是都以曼努埃爾.努內斯所製作的烏克麗麗為設計基礎。這些製造商包括馬丁(Martin)、吉普生(Gibson)、懷森伯恩(Weissenborn)與多布羅(Dobro),以及來自芝加哥的里昂與希利(Lyons & Healy)、瑞格(Regal)與哈莫尼(Harmony)。

為了增加市場的接受度,這些廠商所生產的琴紛紛標示「夏威夷製造」(Made in Hawaii)。此舉引起了夏威夷人的不滿,使得夏威夷的本土廠商透過法律途徑進行商標名稱註冊,此後只有夏威夷本土生產的琴才能夠有此標示。由這件事可以得知,「夏威夷」不再只是島嶼的名稱,更與烏克麗麗畫上等號。成立於一九一六年的卡瑪卡烏克麗麗公司(Kamaka Ukulele Co.),至今仍是夏威夷本土唯一大規模生產經營的公司,它所生產的樂器,更成為許多烏克麗麗演奏者心中的夢幻逸品。

他說:「每個人都會愛上她……

就像許多的樂器一樣,在不同表現力的需求下,發展出不同的型制與尺寸。烏克麗麗的四種尺寸:高音(soprano)或標準尺寸(standard),「中音」(concert),次中音(tenor)及低音(baritone),在體型、長度、指板數與定弦音或有不同,在音色與音量的表現上也有著些微的差異。烏克麗麗的定弦方式有許多種,通常演奏者會依據演奏時所需的音色,或是在伴奏時隨著人聲音高的需求,調成各種定弦音。正因為烏克麗麗小型輕便的體積及輕巧的重量,加上對於調音與演奏技術的要求不高,烏克麗麗讓所有的人都能輕易地為任何形式的演唱來伴奏,即使對於那些在音樂性上有些許困難的人來說,都是一種令人感到愉快的樂器。

老人再一次輕輕地撥弄著琴弦,淡淡地說出自己的名字——瑪卡納(Makana),夏威夷語是「上帝恩賜的禮物」(Gift from Heaven)。他懷抱著上帝給予夏威夷的寶物——烏克麗麗,一抹微笑伴著琴聲,從嘴角揚起!

 

註:

1.       John King, Prolegomena to a History of the ‘Ukelele, Ukulele Guild of Hawai'i. http://www.ukuleleguild.org/history.php.

2.       此時的夏威夷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直到1959年8月21日加入美國聯邦,成為美國第50州。

3.       Sadie, Stanley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an.20 vol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0. S. v. “Ukulele”, by Jay Scott Odell and Amy K. Stillman.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好聽的烏克麗麗,在這裡!

 

大樂團大英烏克麗麗樂團(The Ukulele Orchestra of Great Britain

把烏克麗麗弄的很像室內樂或者交響樂團的編制,不論是CD或者DVD都非常經典。

大師Jake Shimabukoro:《扶桑花女孩》電影原聲帶

Jake Shimabukoro寫的電影配樂,也大量使用烏克麗麗。

可愛風:《U900向麥可傑克森致敬》與《U900與披頭四的奇幻旅程》

台灣也流行:陳綺貞《蜉蝣》

道地夏威夷風情:丹尼爾.何、蒂雅.卡瑞拉《陽光燦爛。夏威夷》

經典民謠:艾迪.維達《四弦琴之歌》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