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發現綺麗夢工廠

寶塚歌劇團大事紀

1913 阪急電鐵的創辦人小林一三,由當時廣受歡迎的眾多青少年音樂演出團體啟發,成立純由少女所組成的「寶塚歌唱隊」,期為鐵路終點寶塚站,新建成的溫泉與「樂園」室內游泳池等複合休憩設施招徠人氣。

 

同年改名為「寶塚少女歌劇養成會」兼培訓新人。

 

1914 演出音樂劇《桃太郎 (ドンブラコ)》、《浮達摩(浮かれ達磨)》,歌舞劇《蝴蝶》與管絃、合唱作品。在每年元旦、春、夏、秋季四個時段於「樂園劇場.公會堂」舉行固定公演。

 

1918 在東京的「帝國劇場」登場。創辦《歌劇》雜誌。觀眾數達到了每日兩千人,逐漸竄紅。

 

1919 「寶塚少女歌劇養成會」重組為「寶塚少女歌劇團」。並設立預科一年,本科一年,加上研究科的私立「寶塚音樂歌劇學校」。

 

1921 為日漸增加的公演次數,將劇團分為「花組」與「月組」。

 

1923 劇團發祥地「樂園劇場.公會堂」遭大火燒燬,於趕建的「寶塚中劇場」演出。

 

1924 可容納三千人的「寶塚大劇場」落成。劇團增編「雪組」。

寶塚遊樂園發行「一元一日遊」套票,含劇團演出與溫泉的入場券、咖哩飯餐券。

 

1925 公演次數增為一年十二次。

 

1926 上演《春之舞(春のをどり)》與「大阪松竹歌劇團」同名較勁。一直到2000年,「寶塚」在每年初春都會固定演出日本傳統主題。

 

1927 受小林一三之託,為發想題材,劇場導演岸田辰彌至歐洲遊學。返國後創作了以世界遊記為主題的《Mon Paris 我的巴黎(モン.パリ 〜吾が巴里よ〜)》造成轟動,這是首齣在日本上演的華麗歌舞秀(revue)。當時因坦胸露腿的服裝還掀起了不少話題。

 

1930 《我的巴黎》的成功,讓劇團積極地將創作者送往海外汲取靈感。導演白井鐵造歸國後,發表了Parisette,劇中引自歐洲的翻譯曲〈香堇花盛開時(すみれの花咲く頃)〉、〈啊啊寶塚(おゝ宝塚)〉自此成為「寶塚」的代表團歌。

在華麗歌舞秀誕生前後,女性反串的男裝角色「男役」廣為觀眾接受並大受歡迎。

 

1933 增編「星組」。同年在新落成的「東京寶塚劇場」上演歌舞秀《花詩集》。團員數增長超過三百人。

 

1934 二戰爆發,受戰事影響,自《太平洋進行曲》依始,公演了一系列《少年航空兵》、《從滿洲到中國北方(滿州より北支へ)》等充滿戰爭色彩的劇目。

 

1938 卅名受選的團員組成「藝術使節團」,前往同為軸心國的德國、義大利、波蘭舉行訪問公演;翌年,四十名團員組成「訪美藝術使節團」,赴美進行二度海外公演,同時前往好萊塢的攝影棚見習。

廢除「星組」,演劇學校與劇團正式分離。

 

1940 全員加入「大日本國防婦女會」進行勞軍慰問活動。並將團名改為現在的「寶塚歌劇團」。

 

1943 戰事轉為熾烈,所有演出全部改為宣傳軍國主義劇目,即使受戰時審查,去除了夢想題材,觀眾仍大排長龍地前往觀賞。團員在演出之餘,也必須在軍備工廠勞動。

 

1946 終戰之後「寶塚歌劇團」恢復公演,復活作為《卡門(カルメン)》、《春之舞》。在戰時入團的六十九名團員也在劇中以排舞登場。

 

1948 「星組」復活。

 

1951 《虞美人》公演,以馬為道具,充滿張力的舞台布景讓本劇大受歡迎,並連續演出了三個月。同年也發表了名作《爪哇島舞姬(ジャワの踊り子)》。

 

1954 與義大利合作拍攝電影《蝴蝶夫人》。

 

1955 在東京寶塚劇場,分別為皇室成員與天皇御前演出。

為了將日本民俗表演藝術搬上舞台,成立「鄉土藝能研究會」,在日本各地取材傳統表演。自

 

1958年開始,發表了《南紀大地》、《鯨》等總計廿二部以民俗為主題的系列作品。

 

1960 「寶塚」從海外聘請編舞家,將《西城故事(ウェストサイド物語)》、《奧克拉荷馬(オクラホマ!)》、《天上人間(回転木馬)》等百老匯名作搬上日本舞台。

 

1970 在「大阪萬國博覽會」中舉行「寶塚EXPO ’70」公演。因應洶湧的觀眾人潮,將演出時間縮減為全劇兩幕,中場休息卅分鐘,全劇兩小時卅分的形式,一直延用至今。

 

1974 植田紳爾執導,改編自池田理代子的同名漫畫《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ばら)》上演,造成了大轟動,成為寶塚最受歡迎的作品;徹底逆轉了七○年代因電視普及與娛樂多樣化讓劇團經營困難的窘境。

《凡爾賽玫瑰》至今已被改編十數次,演出次數更超過一千五百次。自此讓「寶塚」邁入完熟,成為日本的文化象徵。

 

70年代後期 為了讓舞台效果更加華麗,劇團「首席」在登台時,背後披上誇張的扇狀羽飾成為演出傳統。

 

80年代確立「首席」制度。各組的主角採固定演出,唯有最優秀者才能晉升。

同時「寶塚」的各組開始建立了各自的特色,在八○到九○年代初期,有「歌舞的花組」、「演劇的月組」、「日本傳統的雪組」、「扮裝華麗的星組」的說法。

 

1998 為了能夠整年在東京演出,成立了「宙組」。同年在香港首演《夢幻寶壽頌》、This is TAKARAZUKA!

 

1999 首次赴中國演出《夢幻花繪卷》、Bravo! TAKARAZUKA

 

2002 為慶祝「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卅周年」在上海、北京、廣州巡演,劇目是以「梁祝」為題材的《蝶.戀》

 

2013 即將首次在台灣公演,劇目為改編古龍的《怪盜楚留香外傳~花盜人~》及日本傳統、西洋風歌舞秀。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