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2022
當我們回顧這一年,除了以文字梳理種種現象與觀察,也能透過長年透過相機鏡頭、為流轉時光定格的攝影師,探看那些吉光片羽。這回,我們邀請了李佳曄、李欣哲、唐健哲、徐欽敏、劉振祥與蔡詩凡這6位常為表演藝術留下記錄與創作的攝影師,選出自己今年作品中可代表這一年的寫真,並告訴我們,為何那些是令其難忘的一刻
當我們回顧這一年,除了以文字梳理種種現象與觀察,也能透過長年透過相機鏡頭、為流轉時光定格的攝影師,探看那些吉光片羽。這回,我們邀請了李佳曄、李欣哲、唐健哲、徐欽敏、劉振祥與蔡詩凡這6位常為表演藝術留下記錄與創作的攝影師,選出自己今年作品中可代表這一年的寫真,並告訴我們,為何那些是令其難忘的一刻
在國道上奔馳的昏暗夜車上,稀落的鼾息伴隨著耳機洩出來的文武場樂,而酸澀的眼皮早已不敵疲憊,沉重地垂下。 這一刻,緊湊繁忙的外台演出工作才告一段落。 「年年繡花紅,千年鐵樹開;三仙齊下降,福祿壽仙來。」 「吾乃~福仙是也。」 「祿仙是也。」 「壽仙是也。」 「大仙帶何寶前來慶賀?」 「吾帶喜神前來慶賀。」 「何不獻上~」 鑼鼓喧天價響,燈火璀璨的華麗戲台開始扮仙科儀。 八方匯聚而來的戲迷陸續湧入戲棚前,熱絡地寒暄後井然就坐妥當。 後台此時悄然守靜。 在燭黃的燈光下,或有在鏡前細細梳飾,或有閉目吟詠曲牌,或有倆倆細聲地應答口白,或有挨著頭盯著手機屏幕複習演出的錄像。師輩有板有眼地指導身段,示範唱腔。團長事必躬親,前前後後不厭其煩地叮嚀囑咐。箱管師傅手不停歇,一絲不苟地打理著演員的戲服與盔冠帽鞋等行頭。更別說舞監,道具布景等工作夥伴,莫不如履如臨,猶似弦上之箭。 一切備便,就待大幕升起。 「戲台上的風景」作品是近年來跟隨明華園戲劇總團下鄉巡迴公演時,在前台與後台的近身側寫記錄。藉由影像的詮釋向專注於傳統藝術的推廣與傳承不遺餘力的戲曲人,致上最誠懇的敬意。
全劇真正的尾聲不是最後老靜善與老韋后的對話,而是前一場戲中,柔福說出:「為了宋金議和,死了一個真將軍、一個假公主。岳將軍!你的是非曲直不出百年必定會還你清白,而本宮,恐怕千秋萬世都要背負著罪名了。」而後兩人在運命的辯證裡一同離開人世。此處的編寫已顯現出《當時月有淚》的思維所謂真相任人去說,並無真正的真偽,只是被選擇的。
怎樣才足以被視為一部「旗艦製作」?如果把兩艘船艦「開」上舞台呢?其實沒有「如果」,因為明華園戲劇總團於《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簡稱《海賊之王》)便這麼做了,而這部作品是今年臺灣戲曲中心的旗艦製作。
「這是明華園的傳承元年!」作為明華園九十周年大戲的《大河彈劍》,雖脫胎自一九九三年首演作品《李靖斬龍》,也是主演孫翠鳳演前受傷、奮力上場的傷痛之作;但編劇陳勝國五度易稿、為演員量身設戲,讓孫翠鳳交棒徒弟李郁真,擔綱主演,其他名角甘為綠葉,展現陳勝福接任團長後對「傳承」的企圖與實踐。
在這兩部作品中,我看見了兩個跨界改編的方向,共同性都是取其原著精神與部分情節改編,並運用當代劇場敘事手法,不同之處在於《地獄變》是將不同的音樂類型與戲曲搭配運用,並將日本落語穿插在戲曲敘事之間,創造疏離效果,讓戲曲產生了新的面貌;《化作北風》則是在傳統才子佳人結構中變體,在觀眾習慣的結構中大玩當代劇場元素,如演員跳出角色成為其他敘事者等,明顯考慮觀演關係的重要性。
台灣多年來培育了豐富的國樂演奏人才,除了成為國內外樂團的生力軍,也以個人身分或組成小團體的方式,在國樂的表演形式上開創各種可能:或組合各樂種樂器,或融會爵士、流行、搖滾等風格,或加入現代音樂手法,同時也將國樂樂器帶上世界音樂的舞台,他們透過國樂,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創造豐富繽紛的音樂新風景。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