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世美.反奸》(薪傳歌仔戲團 提供)
戲曲

「反奸」、還是「黑化」?

傳統經典通往當代的心理路徑

薪傳歌仔戲劇團《陳世美.反奸》 2023/06/17 19:30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一心戲劇團《孫臏鬥龐涓》 2023/07/01 14:30 台北 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今年由臺灣戲曲中心主辦的「2023看家戲再現」,有兩齣作品不約而同地以人物性格的丕變,作為全劇重要的情節轉捩點——薪傳歌仔戲劇團《陳世美.反奸》、一心戲劇團《孫臏鬥龐涓》。這兩齣戲分別以陳世美和龐涓為主角,當主角反奸、魔化的那一刻,也為戲劇情節帶來重大的轉折與衝突。

值得思考的是,「看家戲」是鼓勵民間劇團重塑傳統經典,透過當代編導的劇場手法,讓經典作品開展出當代面貌。若從這一角度來看,這兩齣戲同樣都在建構╱挖掘主角深層的心理變化,試圖讓以往的反派人物,擁有不同層次的表現。然而,這背後所代表的是當代編導對話經典作品的過程?或是為了要符合觀眾的審美喜好?抑或是傳統經典通往當代的創作路徑與發展樣貌?

「反奸」背後的當代思維:《陳世美.反奸》

當戲曲發展尚處在小戲階段,「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社會現象,造就古代「負心漢」的主題大量出現;其中,又以蔡伯喈和王魁作為早期負心漢的濫觴。(註1)隨著包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受到民間文學、小說,甚至近世影視作品的影響,陳世美與秦香蓮的故事深植人心,而「陳世美」這個名字,更是成為負心漢一詞的代表。

1996年,黃香蓮歌仔戲團推出《青天難斷》,嘗試為殺妻滅子的陳世美反轉形象。對於重婚之事除了迫於無奈之外,又加入奸小在其間作祟,致使陳世美背上薄情之名。秦香蓮狀告陳世美,卻因人證、物證俱失,深陷在國法與義理之間的陳世美,百口莫辯、進退兩難。最終,皇上出場親審此案,卻又將此難題拋向觀眾,利用「開放式結局」,讓台下觀眾自行判斷,以順應當時逐漸開放的社會風氣。(註2)

此次,薪傳歌仔戲劇團推出的《陳世美.反奸》,呼應「看家戲」的主題,從劇名上便已展現強烈且明確的當代改編意圖——以陳世美的「反奸」為全劇之核心。換言之,編導試圖藉由陳世美反奸的心理變化與過程,揭示角色複雜的心理層面,嘗試探索傳統文本下當代思維的運作空間,並以此創造另一種詮釋經典老戲的方式。

綜觀《陳世美.反奸》全劇共分6場,上半場包括「相府重逢」、「太后施壓」、「香蓮自怨」及「反奸」等4場;下半場則是「韓琪殺廟」和「狀告青天」兩場。(註3)此次改編特色有二,其一是開場直接以左、右表演區並呈的形式,右舞台是家鄉飢荒,雙親過世,妻小受苦,準備上京尋夫;另一邊則是陳世美(江亭瑩飾)與公主(王台玲飾)的完婚場景。如此兩相對照形成強烈的對比,將觀眾迅速帶入往後情節的發展。第2個特色在於,上半場之情節發展與人物行動,顯然是為第4場的陳世美反奸做鋪陳;這也導致在觀看上半場時,會感受到編導強烈的意圖與手法;而下半場則是回到傳統的情節敘事之中。也因為如此,上、下半場所表現之人物情感與情節敘事大不相同,各有各的精采。

若從整齣戲的敘事架構來看,劇名叫《陳世美.反奸》,乍看之下以為是從陳世美的立場出發,但事實上,情節發展仍是以秦香蓮(張孟逸飾)的情節線為主,如第1場在相府遇夫,第2場被太后(廖玉琪飾)施壓,第3場的恨冤家,第5場的韓琪(古翊汎飾)殺廟及第6場的告官。然而,編導在此情節線中,又要強調陳世美反奸的心路歷程。於是乎,在劇中出現的角色人物——尤其是上半場,往往會有立場態度猶疑不定的情事發生,而會有這種現象,完全出於編導試圖在秦香蓮的敘事線中,合理化陳世美反奸的原因。以下,將以相爺王延齡(劉冠良飾)和太后為例作說明。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