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h-La以「父親」為名 映照中國與西藏的衝突關係
由印度劇作家馬祖德所寫的Pah-La一劇,因內容與二○○八年在拉薩發生的鎮壓與暴動相關,北京曾警告倫敦皇家宮廷劇院,威脅不可製作相關演出。但歷經波折後,此劇終於在四月初首演。Pah-La 在藏語中是「父親」之意,而劇中故事主角是一位意志堅強的年輕女子,劇作家透過描寫德莎爾的革命式舉動,對權威與暴力的形式、對父權亦對生死,提出哲學式的疑問,也似乎透過劇中的父女困境,鏡射中國與西藏的關係。
由印度劇作家馬祖德所寫的Pah-La一劇,因內容與二○○八年在拉薩發生的鎮壓與暴動相關,北京曾警告倫敦皇家宮廷劇院,威脅不可製作相關演出。但歷經波折後,此劇終於在四月初首演。Pah-La 在藏語中是「父親」之意,而劇中故事主角是一位意志堅強的年輕女子,劇作家透過描寫德莎爾的革命式舉動,對權威與暴力的形式、對父權亦對生死,提出哲學式的疑問,也似乎透過劇中的父女困境,鏡射中國與西藏的關係。
表演遍及舞台、電視及電影牙買加裔英國演員娜塔夏.葛登,去年五月在英國國家劇院推出她的首齣劇作《九夜》,正式成為劇作家,此劇演出後頗受好評,於去年十二月應邀在倫敦西區的商業劇院上演。《九夜》講的是牙買加移民家族如何度過一個加勒比式的傳統喪禮哀悼過程,有別於一般非裔劇作強調的政治性,葛登透過親人間的爭鋒相對、喜劇趣味的介入,深刻呈現平凡人生背後的故事。
由非裔美國劇作家雅各布斯-詹金斯所創作的An Octoroon,將十九世紀愛爾蘭作家布斯可特反黑奴制度的通俗劇The Octoroon搬到今日舞台,以劇中劇的形式呈現,挑釁政治正確的表象及觀眾對傳統戲劇結構與角色的認知。劇情後設、情節複雜,角色跳進跳出,劇中黑人主角演員還塗白臉演白人角色,反諷十九世紀的黑臉滑稽劇,但眼花撩亂之際,也是要讓觀眾重新思索社會現況。
從美國開始的「希賈布獨白」計畫,內容包含一組自計畫開始便成型的情節,再加上巡迴各處多年,實地訪問蒐集的穆斯林女性故事。計畫期望透過分享故事,讓對希賈布裝扮有既定印象的觀眾,能更深入地看見那些與你我無異的人性,對不同的信仰族群產生同理心。九月底「希賈布獨白」來到倫敦,由六個不同膚色的女演員詮釋九段獨白,讓英國觀眾聽見不同的聲音。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