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Phile Deprez

發表文章 7 篇
  • 《嘗試》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極簡與理性中 測量創作的溫度

    從二○一○年開始創作的比利時編舞家楊.馬騰斯,作品多是關於人在社會網絡中的肖像與關係,及身體如何透過自身在空間的運動,與表演者在執行動作時的狀態,提供一非戲劇性的敘事、但具有辨識度的視覺景觀,勾出觀眾的想像與詮釋。這次訪台的《嘗試》與《三之律》,前者透過跳舞、寫作與語言,如解剖學般剖析創作的步驟;後者則透過組合動作、音樂與燈光,在重複且規律的時間推衍下,將舞者的個人性與表演性逐漸抹去,舞者身體的真實、敏感與荒蕪,得以浮現。

    文字|吳孟軒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米洛.勞的《五篇簡易小品》以兒童演出恐怖真實罪案。
    紐約

    舞台上的兒童角色 誰來演出費思量

    兒童演員或許是票房保證,但他們上台呈現寫實演出是否適宜?近期有幾齣戲劇都由成人演出兒童角色,因為劇情採回溯架構,所以成人演員能在回溯段落扮演兒時自己,不用改換裝扮聲音,時間的距離提供不同的看法,而這段距離就從演員的相貌與他們所代表的角色年齡差異表現出來。但也有作品直接讓兒童演員上台演出,呈現不同效果,但怎麼用才能安全過關,也令人頗費思量。

    文字|謝朝宗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紀錄片《莫斯科審判》反映俄羅斯境內左派藝術家人權受威脅、缺乏創作自由的困境。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們能做什麼?」 以藝術揭露殘酷真實

    深受左派思想影響的瑞士導演米洛.勞,在東歐、俄國共產體制解體後,仍不斷思考著:當左派知識分子不再從這些革命家的角度觀看世界、不再自詡為工人階級的代表之後,還能做些什麼?於是他從社會學的批判角度出發、從社會運動的方法切入,探討各種禁忌議題。他的創作題材總是圍繞在歷史上的暴力事件,也因此他備受爭議,米洛.勞說,他用看似激進的方式處理敏感題材,是希望透過在劇場中重現暴力,透過各種形式來挑戰觀演經驗的極端邊界,反思人性的本質。

    文字|彭靖文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 米洛.勞
    特別企畫 Feature 瑞士劇場導演

    米洛.勞 劇場裡有意義的事,在於傾聽與同理

    年輕時曾說過自己的人生志願是:社會學家、藝術家、戰地記者,現在身為劇場導演的米洛.勞,透過劇場工作,他與人一起創作、觀察社會現象,還到戰地研究調查,似乎可說是三個願望一次滿足了。劇場對他而言,有意義的事情在於傾聽、存在、理解、同理、在那一刻升起的情感、帶著反思的觀看,「在過程中,或許是排練或許是演出,如果有那麼一個短暫片刻讓任何一個人感動,讓任何一個人了解一些什麼,或許僅僅只是走進劇場的意義,那對我來說一切就值得了。」

    文字|彭靖文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 《五首簡易小品》劇名來自斯特拉溫斯基寫給小朋友的鋼琴練習曲,在此暗示著小孩在成長過程,他們的感受、行為、價值如何形塑而成。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走在禁忌的鋼索上

    瑞士導演米羅.勞認為,現今人們每天接受新聞傳播「刺激反應」的制約,終致麻木,劇場創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喚醒我們的感官,強化道德與智性的敏感神經。他的演出除了內容取材真實事件,所挑選合作的演員也和所要表達議題相關,如《五篇簡易小品》找來七個小孩演繹震驚比利時社會的連環殺童案,靈感來自帕索里尼電影的《索多瑪一百廿天》更與身心障礙的演員合作,將驚世駭俗的情色電影搬上舞台。

    文字|廖俊逞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比利時演員溫.歐普茹克是全劇核心,原為長號手的他,因咽喉疾病退為樂隊裡的鈸樂手。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和諧樂聲中,提點生命差異的雜音

    在今年愛丁堡藝術節演出的《向前,走!》,是比利時當代舞團編舞家亞蘭.布拉德勒與導演法朗克.范萊克合作的作品,從一個軍樂隊的彩排開始,透過微觀一名老人與樂團的衝突、角力與合奏,突顯群體與個體之別。比利時演員溫.歐普茹克在劇中演出齊整的銅管樂隊的「他者」,透過對樂隊成員插科打諢的質詢,在同質的樂隊中讓個人的異質性逐漸顯露,他們私密的慾望、愛、苦痛與脆弱。

    文字|張慧慧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樂觀主義精選集》探索了批判性樂觀的概念,也企圖揭示樂觀主義者在當下社會脈絡的角色。
    戲劇

    在劇場,我們思辨

    一個從MSN、電子郵件往返,一路延燒到劇場的辯論戰局,也即將燒到台北的舞台《樂觀主義精選集》是兩個作家親上火線的思辨劇場,包含了演講、蘇格拉底式的哲思對話,和觀眾的互動。這部作品探索了批判性樂觀的概念,也企圖揭示樂觀主義者在當下社會脈絡的角色。從二○○九年演出以來,劇場的演出融入了來自許多人士多元的辯論觀點,這回台北演出,當然也加入了本地觀眾的意見。

    文字|廖俊逞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焦點專題 Focus

    李羿璇:「希望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

  • 特別企畫 Feature

    思啊想啊起——滄桑中綻放的旋律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