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招風耳
啤酒與香腸的老柴
夏天柏林戶外音樂會,陽光底下的郎朗,讓我有種蝴蝶亂飛的荒謬喜感。沒有圍牆的柴可夫斯基,好像要打掉從前為「版本比較」疊造的美學磚瓦,不知道老柴喜不喜歡拿啤酒與香腸來配他的協奏曲。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馬勒是一個太複雜的演說家。常在還沒有充分發展時就岔開主題,但他總曉得自己要說什麼,遠兜遠轉地又回來。小題大作,歇斯底里。白裡翻纏,死中求活。他怕自己說不清楚,標題不夠,還得加上歌詞。卻好像更離題了。但他那麼認真,你知道他是有道理的。然後在越來越長的最後一樂章,說了又說,咬住不放,非要你感動不可。
-
特別企畫 Feature
詩人與指揮家的馬勒對話
這次的主題很清楚,就是「馬勒」。 用筆創作的陳黎與用指揮棒創作的簡文彬,相遇在國家交響樂團的排練室。 對談當天是國家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系列」第一場音樂會的前夕,早上剛經過多次排練的排練室,挑高兩層樓的空間裡,似乎仍殘留著許多馬勒的音符。 工作了一早上、有點倦容的簡文彬,為了讓自己放輕鬆,特地換上短褲拖鞋,與特地從花蓮北上、在要去台南當文學獎評審的路上抽空參加對談的陳黎,腳上帶著旅塵的拖鞋,還真是兩相輝映。 其實兩個人只通過一次電話,但對於對談的邀約,一聽是對方,一聽題目是「馬勒」,隨即答應。陳黎極忙,在教書與文學活動間奔波,卻是個極重度的古典樂迷,為了對談,預先做的功課,竟已有上萬字。 簡文彬說自己之所以對馬勒感興趣,是源於學生時代看的李哲洋翻譯的威納爾(Vinal)的《馬勒》一書,說時遲那時快,陳黎就從書包裡翻出同樣一本、看來頗有歷史的李哲洋譯的《馬勒》,當下,相視莞爾。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叫人跌破眼鏡的《帕西法爾》
劇場、電影導演近幾年紛紛受邀跨界執導歌劇,往往讓保守的古典派支持者看得目瞪口呆,劍拔弩張,創新乎?災難乎?都有褒貶不一的兩群觀眾。 重量級歌劇迷,也是話劇導演的楊世彭今年夏天在拜魯特音樂節看了一場驚人的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這場黑市票叫價高達二千二百美金的歌劇,請來平素作品充滿暴力與色情的德國話劇導演希林根西夫執導,從未導過任何歌劇的他,不知令多少人跌破眼鏡。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通俗文化到舞台黑盒子
家,劇場裡永遠的三稜鏡
誰家的那本難唸的經,值得搬上舞台,演給大家看? 是易卜生那鬧婦女革命的《玩偶之家》?還是預告家庭價值崩解的《黑夜白賊》? 是把家族與國族鎔於一爐的《京戲啟示錄》?還是女人發聲的《記憶相簿》? 一個家族的故事搬上舞台,似乎就折射出千萬家族的故事,讓你看戲,也看到自己、以及你的家。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紀蔚然障礙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家的主題,如何從《黑夜白賊》的「代父」,到《也無風也無雨》的「弒父」,到《好久不見》的「無父」,做了完整的開展,而家這個主體也從(假)堅固、出賣(背叛)、以至於支離破碎;而人的存在掙扎,也從家庭的裂殼,社會的暴力,提昇到存在的層次。悲劇的陰影籠罩不去。多年前,偉大的跳遠選手貝蒙在奧運會中創下高懸的紀錄,後世難以打破,稱之為「貝蒙障礙」。我們則可以說,「家庭三部曲」已經構築了台灣現代戲劇史上的一道「紀蔚然障礙」。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好久不見》中的萬語千言
好久不見,是潘越雲唱過的一首歌,「讓一聲好久不見/代替我萬語千言」。有一天,紀蔚然這樣哼起來,因此有了一齣叫做《好久不見》的戲,那其中的人們,生活像一張快照,生命如同碎片,他們說起好久不見,心裡卻撇撇嘴,能不見就不見。《好久不見》,其中有那萬語千言。
-
藝號人物 People
因為焦慮,所以要簡單
兩廳院「法國系列」打頭陣的卡洛塔舞團,其演出的《嘜嘜族》及《嘜嘜族的小孩》,藉著簡單的燈光服裝、生活化的舞蹈動作,讓人看見現代舞蹈充滿幽默創意的面向。編舞家黎美光特為本刊專訪了該團藝術總監及編舞家卡洛塔,讓讀者看見,這位卡洛塔先生「簡單」之下的「複雜」。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上台下,秀出真實自我
來自法國的知名鋼琴家提鮑德,以精湛的技巧與詮釋揚名世界樂壇,十月初時應國家交響樂團之邀,在「馬勒系列」第二場「愛在雲端中」音樂會中,與樂團演出李斯特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除了琴藝過人,提鮑德的時尚品味與優雅舉止,也為人津津樂道,屬於偶像級的鋼琴家。樂評人焦元溥早在提鮑德訪台之前,特地到法國波爾多進行專訪,為本刊讀者挖掘出許多提鮑德琴鍵下的秘密。
-
幕後筆記BEHIND THE SCENE
連體雙胞胎二十五年
國內知名的雙鋼琴搭檔魏樂富、葉綠娜夫婦,四手聯彈的歷史今年恰好跨越的四分之一世紀、進入了「銀婚」的階段。魏樂富以其生花妙筆、加上葉綠娜的精采編譯,為我們寫下這廿五年兩人一起「刷洗」黑白琴鍵的有趣點滴
-
幕後筆記BEHIND THE SCENE
她舞、我憶,我們的戲
演出當代人物,特別是還活著的人物,大凡敢嘗試的人不多。劇場導演汪其楣在長年研究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之後,決定書寫當代人物,這比憑空臆造、隨意發展要困難得多,為什麼要做這麼困難的「創作」?汪其楣說:「我們早該聆聽彼此的故事,在我們的舞台上重建親人與鄰人的相貌。」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OPEN HOUSE大開眼界
多幅演出海報展出,重溫珍貴回憶
兩廳院的生日慶祝活動尚未落幕!想知道更多兩廳院的點滴故事,這個月可以到兩廳院「文化藝廊」,看十七年來表演藝術圖書館收藏下來的多幅珍貴海報,海報上可以看到大師級藝術家的親筆簽名,而海報背後更有許多精采故事,讓你更了解兩廳院的台前幕後
-
音樂 聆聽最接近天堂的聲音
三合唱團體訪台,好一桌人聲饗宴
若你問世間最美的樂器是什麼?答案是──人聲。所有樂器都是為了模仿人聲所創造出來的,而當人聲美到極致時,又讓你不敢相信那是人類的聲音!就像十一月即將來台的瑞典「真實之聲」合唱團、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及烏克蘭兒童合唱團,聲音美得彷彿天籟一般。
-
音樂 捷克愛樂、上海交響、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
三大樂團訪台 一路交響到年底
對於交響樂迷來說,今年是收穫豐富的一年,自下半年開始,許多大型國外交響樂團及知名指揮紛紛來台,並演出重量級曲目,呈現睽違已久的難得榮景!在過去幾年景氣低迷時,大型交響樂團由於所費不貲,因此往往令經紀公司卻步,如今又見國外交響樂團出現,或可視為一種「景氣回春」的徵兆呢!
-
音樂
一年一度,聆聽管風琴的莊嚴豐富
國家音樂廳這座宏偉的管風琴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管風琴,為了證明這架管風琴是「活的」,國家音樂廳幾乎每年都會舉辦管風琴音樂會,邀請知名的管風琴家演奏。此次應邀來台演出的管風琴演奏家雅克‧塔第,是現任國立巴黎區立音樂院院長,將帶來最經典的管風琴曲目。
-
音樂
音樂新訊
如絲緞般柔美的蘇州評彈 上海評彈團三度訪台 中國最美的聲音即將來台!國學大師俞大綱曾經讚譽評彈是「中國最美的聲音」,就像蘇州綢緞般的柔美,而每種流派和曲牌就像是一縷縷色彩不同的絲線,交織得繽紛絢麗。 擁有多位國家一級梅花獎評彈演員陣容,上海評彈團的藝術家們曾經兩度來台演出,深受觀眾及學子熱烈好評。今年的經典評彈節目精選藝術家最擅演的招牌彈詞開篇及書目選回,如《白蛇 遊西湖》、《三笑 畫觀音》、《王昭君》等,劇場舞台更將模擬評彈書場古樸雅緻的原味,古董家具擺飾呈現在現場觀眾眼前,別有一番清逸悠然風味。 布荷賓德 帶來貝多芬的秋日浪漫 秋天,是聆聽貝多芬的季節。奧地利國寶級鋼琴家布荷賓德,將在國家音樂廳,帶來他最拿手的貝多芬《悲愴》、《月光》、《熱情》及第六號鋼琴奏鳴曲等經典鋼琴曲,讓聽眾完全沈醉在貝多芬的多情與浪漫樂章中。 五歲即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的布荷賓德,至目前仍是該校最年輕的入學紀錄保持人。才華洋溢的他,在學期間即開始室內樂的演奏生涯,更以獨奏家身分與許多偉大知名樂團和指揮家巡迴世界演出,是奧地利薩爾茲堡音樂節與許多國際重要音樂節經常邀約的演奏家,擁有超過百張以上的唱片錄音。布荷賓德演出的曲目廣泛而豐富,其中《海頓鋼琴全集》更為他贏得唱片音樂大獎。更曾巡迴三十幾個國家演出貝多芬的奏鳴曲全集,包括慕尼黑、維也納、漢堡、蘇黎世、布宜諾斯艾利斯等。 充滿耶誕氣氛的爵士搖擺 紐奧良典藏廳爵士樂團首度來台 當第一聲的小號響起,慵懶、自由、狂放,具有濃郁耶誕氣味的搖擺藍調就此瀰漫。 爵士樂大師路易斯‧阿姆斯壯曾推崇紐奧良典藏廳是「你可以聽到所有好音樂的地方」。數十年的情感與絕妙的默契,使得「紐奧良典藏廳」爵士樂團演奏出渾然天成的音樂旋律。據說在紐奧良當地仍有許多居民會固定去欣賞他們的表演,只因他們擁有最傳統與最富情感的音樂表現。即將於十一月底首度來台演出的「紐奧良典藏廳」爵士樂團,將帶來令人驚喜的應節曲目,邀您
-
戲曲
一山有二虎的恐怖平衡
歷史證明:「高手之間的平衡」時時考驗領導人的智慧。高手不足,成不了大事。高手一多,就要有駕馭多頭馬車的本領。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十一月推出名角李寶春、楊燕毅主演的《孫臏與龐涓》,本刊特邀製作人辜懷群從現代管理的角度來「說戲」,印證領導人除了遍訪英才之外,也要有管理英才的本事。
-
戲曲 河洛「台灣三部曲」尾聲作
《東寧王國》重現被湮沒的台灣史
四百年前曇花一現的東寧王國充滿戲劇性的色彩,但對多數台灣人來說,竟只是一段模糊難辯的歷史。河洛歌子戲團延續前作《彼岸花》、《台灣,我的母親》取材台灣的路線,新戲《東寧王國》中將重現這段被湮沒的台灣史實。
-
戲劇 發現小劇場的新點子
2004新點子劇展「戰慄」登場
在小劇場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新點子劇展」,每年入選的團隊均可被視為小劇場多元發展的樣貌取樣。今年四個入選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團體,四個編導都不約而同推出媲美電影恐怖大師希區考克、充滿恐怖氛圍的作品,讓寂靜的實驗劇場,今年掀起詭譎的驚駭風暴。 四齣作品包括國光豫劇隊與現代劇場導演合作,強調取材傳統豫劇,融合現代音樂的聲音劇場《試妻!弒妻!》;重現老藝人丰采,賦予歌仔戲新貌的歡喜扮戲團《看不見的朋友》;河床劇團郭文泰以意象風格再現二十世紀劇場大師心靈的《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以及王墨林取材自民國八十八年沸騰一時的社會新聞而創作的《軍史館殺人事件》。
-
戲劇 前捷克總統的劇作首度登「台」
哈維爾嘲諷虛偽語言的荒謬劇
早年受到荒謬派的影響,哈維爾將重點擺在語言問題,以《愈來愈難集中精神》這部作品為例,男主角即呈現一種語言失序的精神分裂狀況,而劇作則是呈現出一種立體派式的錯亂情節。如果讀者願意細心研讀劇本,自然會發現在混亂的背後其實是有一套嚴謹的符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