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實驗開始 讓文化驅動未來
二○一八年夏天正式啟動,由文化部、經濟部、科技部共同挹注資源成立的「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以「實驗」為最高指導原則,以「集體」、「共享」、「連結」為方法,期待創造出以文化創新驅動社會創新的模式。因為這樣的實驗性格,C-LAB被文化部定為產業鏈的「從0到1」起點,執行長賴香伶指出:「重要的是,我們未來如何對接到不同的領域,合縱連橫,因此我們希望from Lab to Hub,不只是支持系統,更希望能成為一個平台,對接到不同資源、機構,以做到真正的連結與整合。」
-
舞蹈 透視社群平台自戀風潮
李貞葳《不要臉》 揭露人心的匱乏與渴望
《不要臉》是舞蹈家李貞葳醞釀近兩年半的首支長版獨舞作品,透過觀察「自拍」這股全球性的社群平台自戀風潮,探索背後的真正動機,窺見其中的心靈空虛與匱乏。她將在劇場以肉身傳遞的真實感知、直接、不閃躲的溝通,刺激觀眾重新思考人們習以為常的自拍行徑。
-
戲曲 第六屆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地獄變》《化作北風》 跨界之後認真回歸
今年的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以「文學改編」為題,邀來四組團隊,選用東西方文學題材入戲,推出創新跨界製作。其中由兆欣與候青藝團合作的《地獄變》,臺北海鷗劇場《化作北風》,分別取材芥川龍之介與馬奎斯的小說,透過戲曲詮釋,加入當代元素,卻也思索回歸傳統本質,回歸文本、語言、表演的經營,回歸具有戲曲韻味的敘事手法。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歌劇人生中的寫實與不寫實 林懷民 ╳ 呂紹嘉
故事發生在某一天的傍晚,突如其來的事件迫使所有人在不同的抉擇下,走入再也無法回頭的命運。《托斯卡》是作曲家浦契尼中最寫實的歌劇,但在不寒而慄的劇情下,幾段的時空凝結又唱出撕心裂肺的情感誰知道,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自己的生命就要終結;誰又知道,期待情人的重逢卻迎來冰冷的屍體。 是八點檔肥皂劇,但是戲與人生不也是一個等號?一位是編舞家,一位是指揮家,林懷民與呂紹嘉卻對藝術有著相似的心境。在人人都希望將夢想飛高高的時刻,他們卻頻頻找回自己,碰觸心靈的最深處。為了NSO《托斯卡》的演出,呂紹嘉邀請林懷民再度為歌劇執導,在兩人創意持續發酵之際,一起聆聽兩人人生中的寫實與不寫實。
-
焦點專題 Focus
戲台上,映照世間萬象 臺灣戲曲藝術節
戲曲,不僅以傳統為底,創新求變,在台上展現多姿多采;於此同時,也反應當代所思、賦予時代新意,更放眼未來。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的視覺意象,似萬花筒般華麗炫目,亦有稜鏡折射的光束線條,一如戲台上、劇場裡,超越時空、跨越文化、突破藩籬的各種想像和對話,得以藉由藝術節,讓台灣的戲曲、世界的經典共聚一堂,並以此延伸對於戲曲世界的無邊創意,而千變萬化。
-
焦點專題 Focus
一曲褪下歷史迷霧 吟哦再現林家始末
繼去年《月夜情愁》後,「臺灣戲曲藝術節」再度推出旗艦製作《當迷霧漸散》,找來編創才女施如芳與鬼才導演李小平再度合作,以台灣中部風土人文為題材,故事以林獻堂家族為軸心,時序跨越清領、日治及戰後,輻射出大時代下仕紳家族、知識分子與台灣電影人的命運流徙與處境抉擇。虛、實交織,非線性敘事的結構,戲中戲的穿插映照,挑戰著劇組的製作詮釋功力,也讓觀眾藉著林獻堂的心路歷程,在堆疊中漸次穿透,聽見台灣人心中的聲音。
-
焦點專題 Focus
《當迷霧漸散》星光之一 上了台就忘了痛 演出全劇靈魂人物
排戲過程中,許秀年感受最深刻的一場戲,是在舞台上播放著《流浪三兄妹》的電影場景,飾演羅太夫人的許秀年,看著自己小時候拍的電影,另一名飾演小秀年的童星出場與羅太夫人對話時,也是年姐在跟小時候的自己對話。
-
焦點專題 Focus
《當迷霧漸散》星光之二 與林獻堂連結 看過世界看到自己
林獻堂帶著兒子環遊世界,「他看到了全世界之後,更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滿懷理想回來,為台灣人向日本政府爭取自治。」如同當時隨著雲門舞集世界巡迴演出的王榮裕,回到台灣後,他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世界的位置,以及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焦點專題 Focus
《當迷霧漸散》星光之三 虛擬的辯士 從零起步點滴揣摩
辯士這個角色從頭到尾貫穿全場,卻是一個虛擬、形象模糊的人物,這在傳統歌仔戲中從未見過,「頂多是鬼,但鬼出場也有鬼的身段。」孫詩詠說,而辯士卻必須拋棄以往的傳統戲曲程式與套路,只能從演員自己身上一點一點長出來。
-
焦點專題 Focus
蜀風雅韻 絕活再現
繼一九九九年後,四川省川劇院四月份再度訪台。暌違廿年,這次訪台將帶來全本《白蛇傳》,與經典折子戲專場,將演出〈六月雪〉、〈跪門〉、〈殺狗驚妻〉、〈包公賠情〉、〈情探〉和〈老背少〉等。這次四川省川劇院訪台的演員陣容堅強,除了有梅花獎得主崔光麗、劉誼,還有熊憲剛、夏昌榮等國家一級演員,及一批九○後青年演員,令戲迷引領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敢於懷疑,又敢於被懷疑
由香港粵劇界新生代的兩位新秀黎耀威、黃寶萱,於二○一六年聯手編創的新編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已分別於上海、香港、北京、泉州、新加坡巡演,並將於六月份到台灣演出。針對這個因京劇大師與電影而名聞遐邇的經典故事,兩位年輕人毫無懼色,他們提出疑問,深入內裡,將劇情重新調整,更聚焦於霸王與虞姬的男女之情,讓楚霸王不再僅是一個形象,顯得更加有血有肉。
-
焦點專題 Focus
雅正之樂 在台灣重逢
日本的雅樂其實是來自中國,唐代時,日本派遣遣唐使前往中國學習,之後更專設了培訓專業樂師的學校為宮廷服務,讓雅樂融入了日本文化,走向高雅、專業的道路,形塑了自我特色。四月份,日本的北之台雅樂會將造訪台灣呈現兩場音樂會,除了將表演純正的日本雅樂外,也將與臺灣國樂團合作演出,兩種系出同源,卻在歷史中分流發展的樂種,終於重逢,將會激盪出怎樣的面貌,令人期待!
-
戲劇
如夢一般的民主
暮色漸轉,投影裡浮現不斷變形且流動的幾何圖形,像是天體運行的軌道,也像是萬物回歸已然最原初的狀態,漸轉成大黑一片,與此同時,聖光照耀在嬰孩身上,形成了有限個體與無限邊際之間的對比,再一次地將這部作品的格局從對語言權力的剖析、對殖民霸權的控訴、對文化建構的諷刺,提升到了對個體存在本質的思考。或許,美國民主所試圖打造出來的烏托邦,即是他人的地獄;也或許,這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樣貌,不過是那嬰孩所做的一場夢罷了。
-
戲劇
重製回憶與販賣懷舊
《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仍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雖可藉其取材感受到創作者不言自明的情感,但在細節書寫與整體呈現方面仍缺乏更有效的創發與表現。我想,其進一步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商品化的過程裡,維持並持續挖掘內在的核心價值與情感深度,而非停滯於外在形式與框架,便能讓「懷舊」不只是純粹的行銷策略。
-
戲曲
誰是四郎?誰的記憶?
《四郎》在當代戲曲的發展脈絡中,雖不是實驗性極強的作品,但它亦是戲曲發展史中試圖為戲曲找尋當代意義與觀眾共鳴脈絡的重要作品,《四郎》中導演對凌珂的安排與設定,同時也是對戲曲演員自我修煉的警醒:戲曲演員是否只要學好技術(程式)、唱腔就能成「角」?成氣候?
-
舞蹈
千禧派對過後的孤寂
在有著夜店文化的歐美社會,平日週末在酒吧裡輕啜一飲,隨著音樂搖擺,就像台灣人去卡拉OK高歌一曲一樣地輕鬆自在,這樣的文化參照放在台灣劇場演出中,《Melting Neon》的結尾彷彿也提示了幾個哲學問題:千禧世代對片面與碎片化媒體的追求,是否會根據不同文化脈絡,有著不一樣的體驗?以一個西方文化中習以為常的夜店生活作為展示,放置在台灣的脈絡之中,可以體現怎麼樣不同的意義?
-
新銳藝評 Review
擠與不擠的空間
在遇見彼此前,劇中角色們被過去的一切推到了現在,眩暈地問著:是怎麼一回事?但藉著重述、聆聽故事,顛簸、破碎的關係得到某種圓滿的可能。整齣劇像是續寫著未完,幫過去覓得現在。在有點擠又不太擠的車內,司機乘客共同療癒,但也讓人不禁想問:所謂完滿,難道不也是一聲「啊,事過境遷,也就只能這樣了吧」的輕吁。
-
新銳藝評 Review
慾望的糾葛,禮法的崩壞
禮樂的崩解,是出自於個人慾望無止盡的探求,但在這之中總有人固守禮法,如宣姜怨太子伋「拘束講人倫,莫敢越禮逾法」,是「臉上寫著『仁孝』二字的可憐蟲」,一如文姜嘲諷魯桓公是不知情趣的「魯男子」。但愈是固守標舉,則愈彰顯禮法的失落,也嘲諷了禮法人倫的拘束性與在面對人欲時的脆弱。
-
新銳藝評 Review
被壓抑的唏噓
《窮人的呼聲》透過工作坊的培力與呈現,有意圖讓平常被壓抑的移工,在公共空間主動抵抗權威與歧視,沖淡勞動階級與族群意識。可惜在於,創作者在劇中所呈現的勞動現場極為片面,即便其有意點出每個職業在不同環境中,備嘗各種艱辛,並欲透過移工遷徙的路徑連貫場景,但創作者卻用粗糙、單一手法直接拼湊,反而難以看見多種被壓迫者的面孔,重疊橋段、戛然而止的轉折導致批判的聲響被碎裂化而漸弱。
-
ARTalks
此恨眠眠無絕期
《Sleep79》可謂以某種表象之外的內在力量,尤其透過睡眠作為無為、無用與無事的形態,極富巧思地部署了「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簡言之,鄭淑麗與富勒將藝術行動設定為休眠模式,讓展場在進行結合日常、歷史及反體制的「再基地化」之際,更是多向度地賦予以睡眠作為占地形態的觀眾,展開政治解放的潛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