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自貴的妖怪雕塑。(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提供)
藝@展覽

眾聲喧嘩的妖氣都市

接續去年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魔幻鯤島.妖鬼奇譚」特展,正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的「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從台灣文學出發,集結當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插畫家、聲音及劇場藝術家、VR╱AR電影動畫遊戲團隊共卅四組創作者一同展開尋妖之旅,將現階段台灣妖怪創作檔案做一階段性彙整,同時也和數位科技結合打造妖怪世界。

接續去年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魔幻鯤島.妖鬼奇譚」特展,正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的「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從台灣文學出發,集結當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插畫家、聲音及劇場藝術家、VR╱AR電影動畫遊戲團隊共卅四組創作者一同展開尋妖之旅,將現階段台灣妖怪創作檔案做一階段性彙整,同時也和數位科技結合打造妖怪世界。

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

即日起~9/15  台北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INFO  02-87735087

哈巫的家族均由成人女子繼承巫師一職,就讀國三的女兒梅婉卻打破規則,在上學途中遭遇的異象喚醒體內的巫師血液,從害怕、抗拒到和鬼魂交談、與樹靈談判到穿越時空回到十七世紀捲入卑南部落女嬰之謎……這是卑南作家巴代《 巫旅》主角小女巫梅婉的際遇,宛如卑南族版《通靈少女》。

跟著文學步伐  展開尋妖之旅

現實生活裡,巴代是巫師家族之後,這樣的身分促使他透過文學溯源大巴六九部落的信仰與文化傳統。不只巴代,台灣作家書寫妖靈鬼怪或以此隱喻者大有人在,現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舉辦「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便以日治時期的許丙丁《小封神》、佐藤春夫的〈女誡扇綺譚〉,近期巴代的《巫旅》、甘耀明的《殺鬼》,作為開啟展覽脈絡的文本,集結當代藝術家與建築團隊、插畫家、聲音及劇場藝術家、VR╱AR電影動畫遊戲團隊共卅四組創作者一同展開尋妖之旅。

「妖怪,其實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原始莽林、都市暗角,不論妖怪有多恐怖嚇人,都呈現俗民世界觀中的繽紛多彩。」「妖氣都市」接續去年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的「魔幻鯤島.妖鬼奇譚」特展,該展首次梳理台灣歷史文獻、文學著作的妖怪傳說,嘗試建構台灣的妖怪系統,其型態、類型多元,豐富性不亞於「妖怪王國」日本。策展人之一的龔卓軍認為,台灣文學是妖靈鬼怪的製造機,無論是漢人或原住民的世界,都有可供「解壓縮」或轉化的妖氣能量,「妖氣都市」是一次嘗試,結合不同藝術領域的創作者,將現階段台灣妖怪創作檔案做一階段性彙整,同時也和數位科技結合打造妖怪世界。

以《巫旅》為起手勢,展場入口打造象徵大巴六九山區的大斜坡,藝術家許自貴混雜人、獸、妖的雕塑分布其間,與之相對的是國網中心與肯特導演合作的《巫行》,在台灣島嶼數位模型上標誌九組隱藏在山間城鎮的妖怪,電腦音樂藝術家李凌子依《巫旅》發想創作的八聲道環景聲音《巫聲》,增添現場如魅的氣氛。

本展網羅跨世代視覺創作者,如繪製台灣民間妖怪插畫及《臺灣妖怪鬪陣》桌遊的「角斯角斯」,出身人類學系的漫畫家AKRU《北城百畫帖》以一九三○年代台北為浪漫漫畫的背景,為《妖怪台灣》一書繪圖的張季雅,以及善於結合庶民文化與壁畫的藝術家妙工俊陽的隨想隨筆,在網誌發表作品的柘榴君《台北妖怪繪卷》以妖嘲諷當代社會,最特別的是擔任明華園歌仔戲布景畫師廿餘年的陳冠良,以柘榴君的「不動明王」為底稿,繪製出一尊三頭十臂、瑞氣千條的巨幅明王,手持當代社會熟識的抗議標語、核能標誌等「法器」,而藝術家侯俊明源於宋代版畫形制的《搜神記》系列、和受託於香港藝術空間創作的《盧亭》,透過不同筆觸與風格的創作,讓神話、妖怪的身影躍然眼前。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