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障礙藝術家受矚目 展現豐沛生命力
在英國,障礙藝術家(Disabled artists)逐漸受到矚目,繼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的文化奧林匹亞中關於障礙藝術家的Unlimited 計畫之後,英格蘭藝術理事會延續辦理相關獎助,讓動能持續下去。最近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的《愛上芙烈達》與在巴比肯中心的《後台餅乾島》,分別由兩位障礙藝術家創作,形式親切,讓觀眾藉此更增添一種看待世界和藝術的方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無證件難民上舞台 演時事戲劇爭取權益
由大巴黎地區的奧伯維理耶市「公社劇院」製作的《雨果街八十一號》,以卡夫卡小說《審判》的選段文字導入,讓八位男性難民親身上台,一一開口陳述他們的生命旅程。《雨》劇今年五月份首演,即引起巴黎各界關注。七月份,本劇赴亞維儂藝術節演出,並於十月份重新在公社劇院上演,依舊場場滿座。演出目的是希望通過遊行、抗議以外的形式,將劇場作為表達平台,藉此喚起當局重視,協助更多無證件難民儘早獲得合法居留與工作權。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江南水鄉以戲之名 三大節「劇」集蘇州
十月的蘇州,因三大藝術節慶「第六屆中國崑劇節」、「第十四屆中國戲劇節」及「第六屆中國評彈節」輪番上陣而熱鬧非凡,計有十七台的崑曲、十八場次的評彈、卅齣不論大小的中國戲劇(戲曲),戲迷趕場趕得緊,但已舉辦多次的節慶,卻仍有宣傳行銷、售票狀況混亂的情形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首辦「國際劇場工作坊節」 西九邀請各地藝術家來港交流
八月起,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特地舉辦了香港第一個「國際劇場工作坊節」,邀請多個海外單位,就各種美學議題與劇場形式,在香港舉行公開講座、對談與工作坊。此活動引起香港劇場界的高度興趣與期待,藝術發展主管劉祺豐即表示,工作坊節目的在於「製造更多討論空間,啟發更多新創作,開拓本土表演藝術的新領域」,為「日後雙方合作埋下種子」。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豫劇天后王海玲 挑戰旦行李爾
莎劇經典中的「李爾王」,可說是演員最難駕馭、也最想挑戰的一個角色。這回臺灣豫劇團「豫莎劇」第三部曲《天問》,即為豫劇皇后王海玲量身打造「旦行李爾」,演繹這位飽經磨難、在權勢與親情風暴中發狂、最後幡然悔悟的複雜人物。導演呂柏伸要王海玲拿出看家本領,花旦、武旦、青衣都要上場,除了看她對角色心理的細膩詮釋,還可看到她的一生絕學,令人拭目以待!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孟京輝、王曉鷹、查明哲 大腕導演名作齊聚
繼去年首度舉辦、以集結大導名作打響名號後,中國國家話劇院再度大舉來台推出「臺北演出季」,今年由查明哲、王曉鷹、孟京輝領軍,精選《紀念碑》、《紅色》、《戀愛的犀牛》及《霸王歌行》四齣好戲,有西方劇作,也有原創劇本,題材貫穿古今中外,從大時代無奈的悲歡離合到小時代難逃的愛恨糾葛,演繹不同時空背景的動人故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葛濟夫&曾宇謙 令人驚喜的交響盛宴!
盛名遠播的古典天團慕尼黑愛樂,將在「指揮大帝」、現任該團音樂總監葛濟夫帶領下,重裝訪台,不但端出兩夜精采演出,更邀音樂界的台灣之光今年奪得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最大獎的小提琴家曾宇謙同台獻藝,合作柴科夫斯基與布魯克納的經典作品輝煌卡司加上經典曲目,可謂樂迷的夢幻之夜!
-
藝號人物 People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
朱宗慶 為一個愛做夢的大家庭掌舵
年輕時,朱宗慶的夢想是希望自家的打擊樂團是全世界的第幾大,但現在,他的夢想已經超越了這個境界。而當初那個「能像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那樣,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的願望,似乎也已經深植在台灣人心中。熱情,要維持卅年不容易;但也因為有「家」的歸屬感,朱團的成員一起走過共同成長。朱宗慶相信:「只要不被挫折擊敗,把時間拉長來看,就會發現所有困頓都不值得一提;空間變大了,傷害就變得微不足道。」
-
藝號人物 People 表演工作坊編導
賴聲川 說故事卅年 還要繼續說下去
這是一個從卅年前說起的故事,故事的起點的是一個客廳,從一個導演與兩個演員開始「表演工作坊」走過卅年,創辦人之一的賴聲川說:「曾經,創作幾乎是我生命中唯一的追求。慢慢的,我已經做了很大的轉變,看清在生活中修行,才是生命終極的目標和意義,所有的藝術創作也是從生活的修行中發展出來的。六十歲的我,可能有一種更包容的心在看待一切吧!」夢和人生都如戲,而他則是個傳遞故事的人,也會繼續說下去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劇場編導
福克.李希特 創作一個平行於真實的宇宙
福克.李希特是德國知名劇場導演也是重量級劇作家,而他與荷蘭編舞家安努克.范.黛可合作的系列舞蹈劇場製作,更讓他的表演創作更形豐富。他的作品,常與演員一同發展而來,探討的課題與當代生活息息相關,如全球化的流動、媒體的無孔不入、破碎的人際關係、複雜的身分認同等,他說:「我想創作一個平行的宇宙,可以用來反映我們的真實社會,但超越成為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地方。」
-
焦點專題 Focus
聽覺跨視界
人們說「聽音樂」、「看表演」, 這意味著音樂用「聽」的,表演用「看」的。 然而,在新媒體技術愈來愈發達後, 卻發現聆聽古典音樂會中,逐漸出現更多視覺的趣味性 舉凡動畫、舞蹈、偶戲、浮空投影,甚至武術、電玩、廚藝、易經八卦應有盡有。 但當我們說,聽覺與視覺的界線已逐漸模糊時, 別忘了人是感官複雜的動物, 不可能關閉視覺,只留下聽覺來欣賞演奏。 更何況即使單純的器樂演出,看演奏家的表情、互動,也是重要的享受之一。 聽覺跨視界,聽覺與視覺的跨界, 且看聽覺的表演,如何愈來愈有「可看性」!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電玩!新馬戲 「看」後MV時代的古典樂
現在的古典音樂會愈來愈有「可看性」,多樣的表演形式與音樂演奏同步呈現,讓觀眾的耳目皆大歡喜。音樂演出的視覺化趨勢,早有歌劇帶頭,但進入當代,除了作曲家在創作時就把「舞台指示」寫進譜中,新型態音樂表演更不吝於跨界合作,若是戶外音樂會更熱鬧,煙火、機器裝置、飛行特技、動畫、電玩、水舞、偶戲、舞蹈都可以搭。但重點是,作曲家或音樂家得依舊是演出的焦點主體。
-
焦點專題 Focus
在街頭請注意 城市就是我的音樂廳!
隨著《布蘭詩歌》心跳般的節奏,迷幻似夢的多媒體景觀在眼前展開;大型的機械裝置,隨著音樂在街頭動了起來;一霎時煙火在眼前綻放,高來高去的表演者隨著北管樂音飛盪樓宇之間這就是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戶外場地發生的「巨人出沒」系列,奇觀視覺與音樂同步的震撼體驗,即將讓台中街頭沸騰起來
-
企畫特輯 Special
融合人聲與器樂 讓音樂與文學交輝
馬勒的作品幾乎只有兩大類,一為交響曲,另一則是藝術歌曲。兩者相互影響,他的交響曲裡常有人聲,藝術歌曲裡也多以管絃樂團取代鋼琴。這次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馬勒之歌」音樂會,將演出馬勒的《呂克特之歌》及《第四號交響曲》,展現其作品中人聲與器樂的巧妙融合,並且在音樂與文學的呼應共舞中,揮灑其令人心醉的無窮魅力。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即時互動3D多媒體劇場《路》
以沙韻之名啟程 找自己的路
泰雅族少女沙韻的淒美故事,讓人們起而追尋那一條應該不存在的路即時互動3D多媒體劇場《路》是一個跨界的勇敢嘗試,以沙韻之名啟程,結合了傳統戲曲身段與當代肢體,以最新的即時動態捕捉及互動投影技術,詮釋這一次又一次找路的心靈探索你會驀然發現,找「路」,原來是為了「找自己」。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加拿大舞蹈家露意絲.勒卡瓦利耶
極簡舞台重拍樂音 So Blue飆放精準能量
在加拿大知名的「人類足跡舞團」(La La La Human Steps)擔任主要舞者近廿年,露意絲.勒卡瓦利耶可說是該團的代表性標誌,她將舞蹈帶至界限的熱情奔放,曾被形容「像焰火一般」。如今這焰火般的舞步將隨她的作品So Blue訪台,讓台灣觀眾也能體驗她精準的身體能量,在極簡舞台重拍樂音中飆放!
-
即將上場 Preview 稻草人舞團《Milky》
回憶府城車站歷史 馳騁銀河科幻未來
稻草人舞團新作《Milky》,從日本作家宮澤賢治的小說《銀河鐵道之夜》發想,在台南舊火車站的歷史場景中,上演宇宙銀河的諸般場景,舞者不扮演書中角色,而是如同星球、光等等的存在,在舊火車站的三處空間起舞,讓觀眾串起空間記憶,也馳騁遼闊星河。
-
即將上場 Preview 舞二代也上陣 台上台下親子樂
《小王子3.0》 讓大人找到兒時初心
新古典舞團這次將法國作家聖修伯里的《小王子》改編成《小王子3.0》,讓小王子造訪三顆星球,三顆星球的舞蹈分別由新古典舞團的資深舞者羅慶成、張桂菱、林維芬負責編導,他們將舞團特有的肢體語彙如水袖等融入舞劇中,「新古典」經典味十足;而且他們的「舞二代」也上台與父母同台,台上台下一起回歸童真,重覓兒時初心。
-
即將上場 Preview 河床劇團《夢見大衛林區》
超寫實電影入戲 觸動思考的劇場夢境
影像風格獨特強烈的美國電影導演大衛.林區,以其蒙太奇式超現實的風格享譽影壇,甚至出現「林區式」的風格形容詞。一樣擅長在劇場中塑造超現實景觀的河床劇團,將在新作《夢見大衛林區》中,以這位當代影壇最重要的電影導演為意象核心,導演郭文泰邀請影像設計曾御欽、音樂設計柯智豪合作,大衛.林區的影像夢境將如何在劇場呈現?不能言傳,觀者只能眼見為憑。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馬利納爵士與NSO」
九旬巨擘 精選曲目展現大師風範
英國的音樂巨擘、高齡九十一歲的指揮家馬利納爵士,將與NSO合作演出。從老大師挑選的曲目,可以看到他旺盛的企圖心:莫札特《哈夫納交響曲》恢弘不失典雅,正是馬利納之所長;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義大利》高雅貴氣,早是大師的錄音名曲;最令人好奇的是舒曼《大提琴協奏曲》,這首曾被認為「無法演奏」的曲子,如何在大師手中點石成金?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