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野洋子的生命種子之歌》(遠流出版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教你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

這是八十歲的小野洋子致贈網路世代的箴言,輕薄且寓意深刻。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間,她花了百日,以一天一則的速度進行一個網路行為事件,分享她的觀察、思考,她提供一個情境,予人不只一個選項的選擇,要人打破慣習,重新審視生活中微小的物事,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的書,而是教人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

這是八十歲的小野洋子致贈網路世代的箴言,輕薄且寓意深刻。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間,她花了百日,以一天一則的速度進行一個網路行為事件,分享她的觀察、思考,她提供一個情境,予人不只一個選項的選擇,要人打破慣習,重新審視生活中微小的物事,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的書,而是教人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

約翰.藍儂離開很久了,但看見總戴著寬沿紳士帽全身黑的小野洋子,總忍不住想起他。在這對傳奇夫妻檔的無數合照中,有一幅藍儂以嬰兒姿態裸身蜷縮在洋子身旁攀附、摟抱她的影像,由攝影師Annie Leibovitz掌鏡,應是搖滾樂史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幀肖像,典藏於倫敦國家肖像藝廊,這也是這對傳奇夫妻的最後一張合影。拍下這幅照片一個小時後,藍儂就在自宅前被狂熱歌迷刺殺身亡,那是一九八○年,距離兩人相識十四年,距離兩人在英國柯芬特里教堂庭園兩側種下橡樹種子十三年,距離藍儂寫出那首他獨唱生涯中最著名的歌〈Imagine〉九年。

這首被無數樂迷傳唱的經典之作,在越戰期間寫成,要人們去想像一個沒有宗教、沒有國家、沒有戰爭,一個沒有邊界隔閡你我的世界。

想像是世界的原石

然而,小野洋子或許比她的丈夫更早就明白,想像是世界的原石,她在遇見藍儂之前創作了「指引繪畫」(Instruction for Painting)系列作品,以詩性的文字書寫在紙張或其他媒材之上,要觀者去想像一幅專屬於自己的,虛擬的作品,她說:「與政治家不同,將事實告訴人們是藝術家應有的尊嚴,但我們只知道事實的一半,另一半是看不到的,只能去想像。你是創造者,必須參與才行。只有做自己,才有可能改變世界。」

從想像開始創造,進而參與,這幾乎是她生活的方式,亦滲透在往後的每一個作品。但人們提起這位藝術家時,藍儂巨大的影子依然籠罩著她,這對小野洋子並不公允,她初識藍儂時,已是紐約嶄露頭角的前衛藝術家,當時她送給藍儂的一本《葡萄柚》Grapefruit在一九六四年出版,也是「指引繪畫」系列作品之一,書中充斥各種指令,是她藝術概念的濃縮,不乏挑釁與沉重的思考(藍儂在與創辦《滾石》雜誌的Jann S. Wenner對談時說,他常讀這本書,偶爾也會把它當床頭書讀,有時被書中一些黑暗面搞得很煩,有時又深受啟發)。

想像一下,如果藍儂沒有遇見洋子,我們或許是生活在沒有〈Imagine〉的世界。

致贈網路世代的箴言

相隔卅多年後,當年兩人在教堂種下的橡實種子早已發芽抽高,二○一三年出版的圖文詩A CORN(中譯本《小野洋子的生命種子之歌》於今年出版),「想像」依然是全書的關鍵詞,不只回應了藍儂,也幾乎是《葡萄柚》的續集,時間磨平了這位藝術家的銳角,使全書基調輕鬆溫暖許多,比如她會說:「想像一千個太陽同時升起。/在原野中起舞。」「想像你是胚胎,/還在媽媽的子宮裡。保持一下這個狀態。/問問自己:如果你之道自己會發生什麼事,/對別人有什麼影響,你還願不願意出來。」

這是一本圖文詩集,但更像松浦彌太郎式的理想生活指南,只是是較抽象的版本,比如「凝視天上的一顆星/別把它當作你到不了的地方/而是當作有一天你會造訪的星球。」或是,「到身體之外。/看著自己走在路上。/讓自己被石頭絆倒。/靜靜看著。/看著別人的目光。/仔細看看自己是怎麼跌倒的,/跌下去花了多久,還有跌倒的韻律。/把這看成一段慢動作的黑白影片。/看著自己從跌倒爬起來。/看看你要花多久才開始起身,你是如何站起來,/還有你在之後做了什麼。/把這看作一段鮮豔的彩色影片。」

這是八十歲的小野洋子致贈網路世代的箴言,輕薄且寓意深刻。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間,她花了百日,以一天一則的速度進行一個網路行為事件,分享她的觀察、思考,她提供一個情境,予人不只一個選項的選擇,要人打破慣習,重新審視生活中微小的物事,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的書,而是教人如何像孩子一樣思考、想像。在藍儂唱出「想像所有人生活在和平的世界裡」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戰火仍未停歇。這想像難道只是孩子氣的發夢嗎?洋子說:「人獨自作夢,夢就只是夢,若人們一起做夢,夢就是現實。」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