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亞洲藝術中心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文學繪畫並行 呼喚文藝復興

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得主高行健,也是備受矚目的畫家,更涉獵戲劇創作與電影導演,可謂全方位的創作者。以不同的路徑指向同一套哲學理念的他,將在台北舉行「呼喚文藝復興」個展,預計展出繪畫、電影、攝影、文字等多樣作品,讓觀者看到他如何擺脫意識形態、回歸人文思想。

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得主高行健,也是備受矚目的畫家,更涉獵戲劇創作與電影導演,可謂全方位的創作者。以不同的路徑指向同一套哲學理念的他,將在台北舉行「呼喚文藝復興」個展,預計展出繪畫、電影、攝影、文字等多樣作品,讓觀者看到他如何擺脫意識形態、回歸人文思想。

呼喚文藝復興

6/8~7/10 亞洲藝術中心台北一館、二館

INFO  02-27541366

作畫前我會先放空自己,有時候會靜坐,閉上眼睛讓自己安靜下來。一片黑暗中,便總會有某些意象油然從深處湧現。這是一種近乎迷狂的狀態。

——高行健

在眾所周知的諾貝爾文學獎成就之外,繪畫是高行健歷時長久的一類創作。身兼作家、畫家,近年的劇作家和電影導演,這位全方位創作者,在七十歲後更勇於嘗試更多面向的藝術創作,無一不流露他對創作的熱愛與尊崇。台灣是他對華人世界發聲的重要舞台,凡有發表必親身造訪台灣,本月於亞洲藝術中心推出個展「呼喚文藝復興」。

創作多元涉獵  水墨成就靈性

高行健的繪畫藝術與台灣結緣甚早,一九九六年,亞洲藝術中心董事長李敦朗在機緣下看到高行健的畫作,在沒人認識高行健是誰、也無法確認這位藝術家是否能為台灣民眾所接受的情況下,李敦朗決定孤注一擲,一九九八年在台北首次舉辦高行健個展。二○○○年,高行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一百年來首次頒發給華人作家的榮耀桂冠,華人世界也因此喧騰一時。

從第一次來台辦展迄今十八年,高行健從繪畫形式拓展至各類創作面向,「呼喚文藝復興」展呈現多元創作形式之外,進而探討他的繪畫如何與其他藝術形式發生關係,同時指向哲學思維和亟欲「回到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是這次展覽的核心主旨。

雖然旅法數十年,高行健仍慣用毛筆畫畫,他認為水墨本身就具有靈性,而筆觸和墨色正是水墨的神韻所在,他參照攝影給予的啟發,結合類似半失焦狀的視覺感受,讓主客體、濃淡墨之間重疊、模糊,沒有明確的界線,畫面朦朧,宛如遊走洪荒中的孤寂旅人,蕭瑟卻是永恆。

二○○三年,法國馬賽訂為「高行健年」舉辦大型藝術活動,此後德國卡爾斯魯厄ZKM博物館、法國愛爾斯坦烏爾特博物館舉辦高行健與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拉斯雙人展、比利時伊克塞爾美術館與皇家美術館同時舉辦高行健個展同時皇家美術館設立永久陳列廳,展出高行健六件巨幅畫作,高行健的繪畫同樣受到歐陸世界的關注。

繪畫與文學  指向同一哲學理念

這次個展除展出水墨新作,也將播放二○○三年至今拍攝的三部電影《側影與影子》、《洪荒之後》和《美的葬禮》。而一九八○年代高行健獨自行腳中國西南山區,除了寫就《靈山》一書,旅途中也拍攝上萬張照片,這次將精選部分展出,展露以攝影眼觀察的邏輯。

另較特殊的文獻展示包括一九八○年代,高行健還在中國大陸時所出版的文學理論、戲劇集等,這些著作因太「前衛」不容於當道,包括《現代小說技巧初探》、《高行健戲劇六種》等,後者為台大教授胡耀恆一九九五年委由帝教出版社發行,已絕版,除此聯經、聯合文學、明報在台、港出版的高行健重要著作與相關評論,也在展出之列。

「呼喚文藝復興」沿用去年在西班牙Kubo-kutxa Fundazioa個展名稱,來自二○一四年出版《自由與文學》收錄〈呼喚文藝復興〉一文,面對全球化和市場導向,高行健自問:「超越政治和市場不謀求功利的文學藝術,在現今這個時代是否可能?」自答:「這樣的文藝首先得出於作家藝術家自身的感受,全然來自個人獨立不移的思考,不吐不快。」

對高行健來說,繪畫、文字都是創作語言,互為表裡,如同兩條不同的路徑指向一套哲學理念,一九八○年代的創作便已透露一種擺脫意識形態、回歸人文思想,而今人文關懷的價值已點滴削弱,亟須呼喚文藝復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回顧》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