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雕龍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倫敦夢」到「美國夢」?
斯特拉溫斯基的英語歌劇《浪子的生命歷程》,靈感來自於英國畫家霍嘉特的系列畫作《一名浪子的生命歷程》,他把八幅畫作串連的浪子故事,轉化為三幕歌劇。而在柏林國家劇院製作的版本中,波蘭導演瓦里科夫斯基則把該歌劇導成一部「美國夢」;廿世紀以來的美國,顯然取代了十八世紀以降的倫敦。主角從一無所有,穿著白T-Shirt、牛仔褲的青年,變成暴富的、光鮮亮麗的幸運兒,不過,這齣「美國夢」不是白手起家的青年奮鬥記,而是爆發戶的自我毀滅歷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森林裡,誰有資格指責浪子?
德國導演古茨為二○○八年薩爾茲堡音樂節執導的歌劇《唐.喬望尼》,首演時雖然引發爭議,創新的詮釋卻已成為票房的保證。古茨的製作中,讓所有的劇情在一座旋轉舞台上的森林中進行,舞台上的林木高聳不見頂,大自然的巍巍之貌延伸到舞台的框架之外;霧氣冉冉,在枝幹間輕拂著蕨葉和鱗蘚,讓這座森林沒有固定的外貌,籠罩在一股神秘的氣氛之中。這個荒山野地的一角,若是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會知道。那麼,唐.喬望尼一干人等來這裡做什麼?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蒙特蘇瑪》 政治宣示盡在其中
今年適逢普魯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國各地都推出了相關紀念活動。而他親筆編劇的歌劇《蒙特蘇瑪》,柏林國家歌劇院也於一月底舉行音樂會形式的重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結合音樂與他的王朝。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柏林國家歌劇院歌劇
童話式《魔笛》 溫馨季節散發輕魔力
莫札特的歌劇《魔笛》首演兩百多年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歌劇之一,悅耳的旋律讓沒進過歌劇院的人也覺得耳熟能詳。柏林國家歌劇院在去年聖誕季節前推出新版《魔笛》製作,以童話溫馨的氣氛,及主角「以德報怨」的結局,讓《魔笛》的魔力繼續散發
-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現代音樂作曲家
細川俊夫 傳統為根 綻放耀眼世界の花
去年十一月的雲門舞作《屋漏痕》,水墨暈染流動的投影中,白衣舞者翩然起舞,襯托的空靈之音,令觀者印象深刻這些動人的音樂,正出自旅居德國的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之手。今年十一月,台灣樂迷藉著柏林愛樂的訪台音樂會,與細川俊夫再度相遇,聆賞到他的新作法國號協奏曲《開花の時》。作為一個浸潤在西方古典音樂環境中,卻根植日本傳統音樂創作的作曲家,細川俊夫說:「對自己傳統的愛,及對外來文化的尊重,是自我藝術創造力的開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能劇?歌劇?! 窺探東風西漸的途徑
七月的柏林「感染音樂節」,以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的《松風》作為壓軸。這齣改編自日本能劇的歌劇,全以德文演唱,演出樂器也以西方管絃樂為主,但仍營造出東方的幽韻;而相對於靜謐的劇情與聲響,莎夏.瓦茲編創的舞蹈動作顯得橫衝直撞,和能劇中沉緩的肢體語言截然不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挑戰感官超體驗 作曲家扮演造物主
○七年底過世的現代音樂家史托克豪森,生命中的最後巨構七齣連篇歌劇《光》的最後一齣《星期日》於今年四月初於科隆的Staatenhaus am Rheinpark的兩個廳進行世界首演。由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的Carlus Padrissa執導的演出華麗驚人,史托克豪森在劇中挑戰觀眾除了味覺之外的每一樣感官,整齣五景的《星期日》可以說是五場從不同角度讚美神的宗教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