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裕安
-
焦點
蒹葭怎能不聽水車訴情
從第一位演唱《美麗的磨坊少女》說起──莊裕安爲我們一一介紹在唱片的發展史中,一些別開生面的「非主流」詮釋以及衆家公認、備受推崇的演唱版本。快來聽聽這些「舒伯特的歌手」們,如何對美麗的磨坊少女訴情!
-
即將上場 Preview
安慰你們的不是淚,是光 淺釋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五月,杜黑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將合作演出大師經典之作,樂章的優美遠超過安魂曲宗敎意境,在沈穩謐靜中,予人溫馨寛慰。
-
演出評論 Review
從槍手到高手 「聖馬丁」傳奇
聖馬丁室内樂團幾乎是國際知名度最高的英國樂團,尤其經過《阿瑪廸斯》和「莫札特年」的兩度熱門宣傳。
-
演出評論 Review
罩頂綠雲燒起來了──我看《奧泰羅》
唱好奧泰羅是男高音一輩子的光榮,光是唱準那些從少年維特式的痴情,到大力參孫式的癲狂,就會折損一條好漢的老命。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樂音不改,鬢毛不衰──老頑童與三隻小豬
他討厭醃的罐頭靑豆 傑利畢達克要來了,我可是有點緊張。我僅有的一張他的唱片,四〇年代的照片,俊得像馬斯楚安尼;四〇年代的錄音,不只模糊還有炒豆聲。 誰是傑利畢達克?要不是他「討厭醃漬的罐頭靑豆,也討厭唱片錄音,這兩種東西一樣乏味」,説不定他比卡拉揚和蕭提更有名。他接掌慕尼黑愛樂都十三年了,市場還等不到他們搭檔的唱片,更添加此行的謎雲,他的樂音改了嗎?他的鬢毛衰了嗎? 傑利畢達克這次排出理查史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和布魯克納,但葛羅夫辭典説他是「拉丁/斯拉夫派」,特別在行的是拉威爾、普羅高菲夫和蕭斯塔高維契,至於「德意志學派」也相當拿手。不管他排出什麼曲目,都很可貴,八十高齡的人瑞了。兩場音樂會以標準速度計算,長度都不及七十分鐘,是有點短。跟他同庚的蕭提,前年指揮《奧泰羅》,第三幕差點回不到指揮台。比他小六歲的伯恩斯坦,前年灌錄最後一張現場貝多芬交響曲,終末樂章幾乎英雄氣短。可見此番「國慶音樂會」,氣氛有多懸疑了,萬一大師體力不支,就別强求「安可」吧。 傑利畢達克給我們的見面禮,是風度翩翩的《唐璜》。音樂史上至少有十六個作品以這個採花大盜的傳奇爲題材,像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便是極有名的一個。理查史特勞斯這首交響詩,是二十四歲初試啼聲,第一個揚名樂壇的作品。唐璜是西班牙傳説中,淫蕩好色的花花公子,不同的作者賦予不同的下場。理查史特勞斯這個唐璜,一生採花釀蜜,卻追求不到自己所憧憬的完美女性。最後在與情敵決鬥時,失去求生勇氣,寧可死於利刃。 這是一首長約一刻鐘的音詩,由兩個代表唐璜追求與否定的主題,形成自由體的奏鳴曲式。音樂的「説故事」成份很濃,主題的發展如何對應情節均有脈可循,不過這種「讀譜」、「讀主題」的工作,應該是音樂會之前的功課。這首曲子在柏林首演時,理查史特勞斯就力主不在節目單上分析主題樂理,只刊載尼可拉斯雷瑙的《唐璜》詩篇。偷懶的樂友們,就從感覺出發吧。 優柔寡斷的命運交響曲 在台灣唱片市場,唯一不難買到的傑利畢達克唱片,大概就是一九四八年和倫敦愛樂搭檔的,柴可夫斯基《第五》和《胡桃鉗組曲》。我最想聽的是如歌行板,那個法國號開頭主旋律,和四十四年前,究竟有多不同,究竟有多相同。
-
里程碑 Milestone
歌劇亦應老病休 談談羅西尼晚年
偸懶、貪財、生病,這些全是幌子 熱中創作的人,忽然不寫了,是一件再有趣不過的聊天話題。羅西尼一生七十六年,幾乎折成兩半,一端是三十九齣歌劇,另一端簡直是懸空,爲什麼《威廉泰爾》殺青以後,他的歌劇生命就枯萎了呢? 懶,胖嘟嘟的羅西尼,帶給人好逸的喜感和惡勞的富態。調製牛排醬和寫歌劇總譜,平日最常做的兩件事,他總是更喜歡前者。爲什麼他寫《塞爾維亞理髮師》時,就不懶呢,不到十三天工夫,就完成兩幕四場二十四首編碼歌曲的代表作。一個發起音符飆來,六個月裡交出七齣歌劇的人,你怎能説他是懶骨頭? 羅西尼是貪財,當他名震義大利後,米蘭人要幫他塑一座造價不凡的雕像。他連忙阻止説,給我這筆款子吧,我可以每天去菜市場那根石柱上立正一陣子。其實這故事真正反映的,是羅西尼的幽默而不是愛錢。羅西尼小時候是窮苦過,但二十郎當就小有積蓄,他寫《塞爾維亞理髮師》的酬勞,換算成他父親在貝沙洛鄉下吹伸縮喇叭的工資,十三天抵得過十八個月。如果説羅西尼因衣食無虞而偃熄歌劇火苗,時間上應更往前推一些。 病,除了子宮的疾病他没得過以外,所有婦科雜症他全有,又是一則羅西尼式黑色笑話。有人説,羅西尼得了尿毒,一個三十七歲的人罹患此症,以當時醫藥設備,還活到七十六歲,似嫌不合理。權威的葛羅富辭典説,他得的是「輸尿管的毛病」,我猜測也許是結石,痛起來真會整死人。除了掛泌尿科之外,羅西尼其實更需要精神科醫師,欵,革命黨來了。 《威廉泰爾》是一八二九年在巴黎首演的,隔年便是有名的「七月革命」,結束歷時二百四十年的波旁王朝。對於羅西尼,真正的革命黨,是以麥亞貝爾爲主流的法國大歌劇。其實羅西尼並不守舊,他也求變求新,從喜歌劇世界脫胎到莊歌劇世界。甚至《威廉泰爾》也在預告一個法蘭西大歌劇時代的蒞臨,比麥亞貝爾代表作《新教徒》、《非洲女郎》都上演得早。 羅西尼並無意以《威廉泰爾》封筆,他已鎖定下一齣歌劇的題材是歌德的《浮士德》,只是編劇者遲遲不能交稿。晚期歌劇創作,羅西尼愈來愈慎重,從一年三齣到三年一齣,都在預示蛻變的契機。《威》劇第二幕,可以説是羅西尼畢生創作顛峯,唐尼采第甚至認爲,那是上帝的手筆,貝里尼則連聽三十回,華格納更深受其啓蒙影響。羅西尼本人更不可能没有這種自覺,他是寫出與先前插科打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