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衡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鴻鴻 本月我要看 《木蘭少女》 在迪士尼的《花木蘭》之後,這個傳奇的詮釋權似乎拱手讓給了美國人。(幸而好萊塢還沒有染指《梁祝》和《白蛇》,不過,應該也是遲早的事。)但是我以為,木蘭故事的可能性遠遠尚未被窮盡。一名少女從軍,意味著脫離女性的束縛,進入男性的社會;脫離家庭的束縛,進入複雜的世界。其實,是極富潛力的個人成長歷程。如果要延伸到「漢」與「胡」的爭戰,又涉及文化衝突與帝國威權意識的問題,在在觸及當代世界的敏感議題。一名少女如何縱橫其間,隻身顛覆各種威權(家庭、男性、帝國),其戲劇性可勝出迪士尼版本不知凡幾。 以《K24》樹立台灣劇場里程碑的蔡柏璋,這部榮獲府城文學獎劇本首獎的新作,便以喜劇手法,對此一題材作了精采的開發。在嚴謹細膩的導演呂柏伸手裡,雖然是學院製作,成果卻豐厚可期。我熱切期待這個製作,能以當代觀點,為木蘭故事下一個比迪士尼更令人難忘的註解。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明華園《貓神》 「法國打擊鋼琴二重奏」、「琴逢擊手」音樂會 如果把現代歌仔戲視為廣義音樂劇,無疑的,「明華園」是這個領域最富麗堂皇的招牌,而這次推出來的新戲碼《貓神》也頗有台灣百老匯的架勢。一個戴著貓面具的古怪人物,同時具有明、暗兩種身分,故事背景發生在五代十國、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後的民族惡戰。既有歷史劇的氣魄、懸疑劇的驚悚、奇幻劇的奇想,簡直就是《悲慘世界》、《歌劇魅影》、《貓》混在一起的組合。偉哉台灣舞台劇的創意,一個漢堡夾三層肉,讓人戲指大動。 鋼琴和打擊樂二重奏過去在台灣是絕無僅有,本月一次來兩個。這是一種新的表演思維:鋼琴究竟是絃樂器?還是打擊樂器?同時具備兩種物理特徵,使鋼琴角色顯得更多元、奧妙。「法國打擊鋼琴二重奏」是夫妻檔,其演奏水乳交融兩種樂器的特性。表面與之相類但概念完全相對的,則是吳珮菁與林佳靜的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今常民的創意大接龍 永生不滅的《梁祝》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是「梁祝」在中國藝術史應該創下紀錄。幾乎說得出的藝術形式都有「梁祝」,音樂、舞蹈、戲劇、戲曲,乃至電影、電視,說的、彈的、拉的、唱的、傀儡的、動畫的無處不在,使「梁祝」成為影響最深遠的民間共同記憶。與其說各家梁祝是在詮釋同一個故事,不如說是「一『梁祝』各表」,大家只是利用它的故事架構,陳述自己心中的奇想。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本月我要看 《歐蘭朵》
無疑的,台灣國際藝術節的首發第一砲─羅伯.威爾森與魏海敏的《歐蘭朵》,是二月最讓我感到痴迷、被吸引的節目。誠然,現代劇場不是我的專長,由我來為大師打包票也不適宜,不過這個製作最吸引我的,還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跨界精神」。 基本上,用舞台劇呈現名著《歐蘭朵》本身就是大挑戰。從原著英國女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f),到小說主角亦男亦女、跨越三世紀的奇幻人物歐蘭朵,羅伯.威爾森如何用一方舞台細膩表現,本身就有無盡的話題,尤其廣大的電影觀眾更感好奇。現在由京劇第一名旦魏海敏搭配國光劇團演出,導演要克服的不僅是原著的詮釋問題,還要解決不同時空藝術形式、觀念與美學的融合問題。 包括舞台、燈光、服裝都是西方製作群,但是台灣這方排出的也是一時之選,且都有長足的跨界經驗,例如戲曲版編劇王安祈、京劇指導李小平,乃至音樂總監陳揚。過去我們欣賞的是本地創意發想,現在則是隔空接招,傳奇高手「尬」上狠角色,原著已然精采,製作群如何搶戲,是成是敗?且在台上見真章。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本月我要看 太陽劇團《歡躍之旅》
我把「太陽劇團」名列「不能不看,不能再看」的表演節目之一。不能不看的理由是,它確是表演界的奇葩。結合特技、音樂、歌唱、舞蹈與舞台藝術於一爐,達到一種精緻、和諧的完美。以前稱它「馬戲團」可能會造成觀眾的錯誤期待,因為就純特技挑戰度來說,「太陽」未必最辛辣、最灑狗血,而是在表現肢體特技的前提下,展現視覺、聽覺與肢體的綜合藝術,因而被列入「視覺音樂劇場」。 為達此目標,「太陽」可說挖空心思,從題材、軟硬體,都是最高檔的設計,堪稱爐火純青。當然,杜普瑞(Ren Dupr)的迷幻音樂是最吸引人的,這位加拿大作曲奇才創作多部劇場音樂,甚至替香港回歸大典捉刀。曲風有點拉丁、有點爵士、有點憂鬱的冷浪漫,是他的音樂讓「太陽」如此賞心悅目。 「不能再看」的原因和個人挑剔有關。「太陽」明白人的體能有限,所以朝多元題材去設計,推出不同訴求的劇碼。有懸疑、有科幻、有的針對兒童、有的則鎖定成人。然而看過一些劇碼後,覺得面對藝術追求與迎合觀眾期待的兩難時,特技的主導地位還是不能易位。這樣一來,最近某些劇碼的創意就僅止於「換湯」程度。本次來台的劇碼是《歡躍之旅》Alegria,一九九四年的著名劇碼,是太陽極富好評的代表作。一般觀眾看熱鬧,劇場人也能看門道,有太多值得觀摩欣賞的地方。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本月我要看 《皇民化布袋戲-鞍馬天狗》 《弄臣》 管樂歌仔交響夢-《宋宮秘史》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
十二月節目像繁花錦簇,多樣、富創意是特色。其實,我最想看的是賴聲川、王偉忠的《寶島一村》,但聽說已經聲勢驚人,就不在此錦上添花。亦宛然掌中劇團《皇民化布袋戲-鞍馬天狗》是個了不起的活史料,反映這種台灣最珍貴的民俗藝術,在特別時空下產生的奇異變貌。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年度大戲則推出大型京劇《弄臣》,沒有錯,這部新奇的製作是移植威爾第歌劇《弄臣》,由李寶春和舞台名演員樊光耀跨界演出,音樂還是由鍾耀光擔綱。且看女人如何在京劇中善變,台上見真章吧。至於桃園交響管樂團的「管樂歌仔交響夢-《宋宮秘史》」,由李哲藝創作、指揮,依我的音樂經驗來說,真是太超過了。不過他們可是排出正式的導演、戲曲指導、編舞、編腔,認真的程度,讓人好奇程度一百分。 最後正經推薦一個嚴謹的音樂節目,胡乃元組織的「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胡乃元是極少數不安於上台、下台、回家的一位音樂家;人家是往外找創意,他是朝音樂底部找內省。他準備長期辦藝術節,透過交流、研習深耕藝術性,這次推出全本室內樂曲目,沒有一部有標題,但都是精品,與觀眾一同探索音樂邏輯中的純粹美感。非常下苦心的節目,加上大提琴家王健助陣,認真推薦。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鴻鴻 本月我要看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莎翁極富扮演趣味的喜劇,深受當代劇場歡迎,在台灣卻鮮少被搬演,單為了這點就值得一看。「全男班」構想雖非導演唐納倫首創,不時總有劇團想一探莎翁時代男男在台上談戀愛的曖昧,然而放在《第十二夜》卻格外有趣。莎翁有不少喜劇愛玩性別扮演遊戲,如《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但《第十二夜》還加上雙胞案,可以說最為瘋狂。這種「男扮女扮男」的雙重後設,加上劇中一干鮮活的甘草角色,給了演員超大發揮空間。而俄國人演莎劇給台灣人看,更饒有「跨文化」滋味。這一夜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應該是品質保證的了。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凍水牡丹》 自從兩部大同小異的馬水龍《霸王虞姬》、許常惠《鄭成功》,老劇復辟的黃輔棠《西施》、陳能濟《瑤姬傳奇》之後,西式歌劇創作在台灣沈寂許久,和競相發表的新戲曲、音樂劇相比,有天壤之別。歌劇的推動,本身有技術面和文化面的疑義,個人先前本以為歌劇時代已經刻上墓誌銘,預言若無外力挹注,歌劇絕不可能自力在台灣復生。現在這個封印即將因《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而重啟,效應值得矚目期待。 從題材和製作來看,這部大型歌劇都是以國際規格做目標,兩廳院幾乎投入所有資源,無怪乎標榜為「兩廳院旗艦計畫」。在近年的文史溯源潮中,本劇題材不但跨過日據時代、前清時代,更首度涉足西方人「由西徂東」的歷史時潮。不論是出乎偉大的宗教情操,還是冒險家開疆拓土的豪情,東西文化在台灣碰撞接觸,確是精緻幽微的議題。本劇動員歐美亞洲上百位頂尖藝術家參與,由NSO執行長邱瑗擔任編劇、金希文作曲,施如芳填詞,德籍旅法的漢柏斯(Lukas Hemleb)任導演、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以英語、閩南語發音演出,無疑是今年本土表演界的焦點,成果也會具有相當指標意義。 除此之外,我要特別推薦國家國樂團以廖瓊枝傳奇人生為題材製作的《凍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
焦點專題 Focus
一條演化的不歸路
我不認為去年的表演界特別「跨界」、「混種」,只是「蛻變」腳步加快、加大。它承襲現代劇場界一貫的前進腳步和方向,只是「截彎取直」的革命舉措較多,引人注意而已。蛻變加快的原因,我認為有三:特定團體的推動、技術的進步、劇場的整體潮流。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爾頓.強+南非音樂+漢斯.季默 三大門派 共同鍛造《獅子王》融合曲風
從製作觀點看音樂設計,首先,要在市場走紅一定要有人氣作曲家領銜,這就是艾爾頓.強。其次,本劇以非洲為背景,少不了非洲音樂,於是引進傑出的南非音樂家Lebo M、Jay Rifkin、Mark Mancina,寫出原汁原味的非洲風格,散發強烈「異國風味」。另外,本劇是動物版《王子復仇記》,自然少不了史詩般壯闊的配樂,由漢斯.季默負責,確是高招。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鴻鴻 本月我要看 林向秀舞團《光的另一邊》 比利時尼德劇團 《伊莎蓓拉的房間》 很明顯的「旺季」來了!如果要驗收國內戲劇與舞蹈創作者的成果,五月實在是個好機會,但這也是驗收市場承載量的殘酷時刻。 舞蹈方面我特別期待林向秀和王維銘合作的《光的另一邊》。他們兩人之前在實驗劇場發表過的雙人舞片段,刻畫中年男女的情感生活,緊湊、入微、張力與趣味十足,並展現了年輕創作者欠缺的成熟況味。這次加入兩名年輕舞者,應有更大幅度的表現。舞蹈界盛行跨界風多年,但最後累積下來的還是從身體出發的紮實編舞家。林向秀的舞作再度驗證,對人生的體會有多深刻,藝術即有多動人。 劇場方面我最期待比利時尼德劇團《伊莎蓓拉的房間》。此團成名逾二十年,這齣作品既狂野又博學,展現對生命、對歷史的豐富見解,形式也多元。導演從父親遺留下來的五千八百多個各式收藏品發想,這種「物件」詮釋世界的題材,前有彼得.葛林納威《代表世界的100件物品》,近有香港前進進劇團改編董啟章小說的《天工開物》,可惜我們都無緣得見。這次要記得來開眼界。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世紀大師與NSO潘德瑞茨基 傳統藝術季敦煌系列三「十指繁弦」 乍聽潘德瑞茨基要來台灣指揮自己作品演出,會有林肯總統要來台灣辦演講的時空錯亂感。實際上,潘氏並沒有那麼古老,今年才七十五歲。會有古人再世的錯覺,原因是,當今古典作曲家要像他有這等名氣、這等傳世作品,絕大部分都墓木已拱。大師難再的現代,潘氏獨步樂壇,我認為除了深厚的音樂素養之外,他的人格、融入宗教與哲學的內涵等,在在使他的作品有料,比那些無厘頭、奇門遁甲的作品更能喚起世人共鳴。這次演出唯一令人不解的是,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鴻鴻 本月我要看 稻草人舞團《月亮上的人安徒生》 河床劇團《百夜之夢》 在台灣值得矚目的新生代編舞家當中,非出自雲門譜系的周書毅,漸漸累積出醒目成績。他一方面以兼具冷峻喜感與神經質的個人動作,發展出戲劇感的詩意,一方面則擅長將即興動作累積成自足的運轉宇宙,令人目不暇給。周書毅遊走於各獨立舞團之間發表作品,他共同參與的驫舞劇場甫獲台新年度大獎,這個月他和稻草人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共同創作的《月亮上的人─安徒生》又要登場。安徒生的日記與創作中並陳的那種夢般瘋狂、同時又現實質感強烈的童話氣質,應該可以讓周書毅大展所長。 「河床」也是最善於製造劇場夢境的劇團,他們去年在亞維儂OFF藝術節大受歡迎,今年再度進軍亞維儂的新作即將在本月首演,值得一窺。導演郭文泰往往以內在體驗結合台灣文化元素,創造純粹、完整的獨特美感,《百夜之夢》企圖宏大,不讓《夢十夜》專美於前,可以期待一次精采的劇場歷險。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唐美雲歌仔戲團《黃虎印》 河洛歌仔戲團《風起雲湧鄭成功》 很難比較「唐美雲」和「河洛」兩個歌仔戲團,一個創意不羈、一個精緻細膩。但這兩團的新戲,向來讓我深深喜愛。這個月,兩團不約而同推出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新戲,真有好戲拼台的精采。 唐美雲從創團仿「歌劇魅影」的《梨園天神》,到去年異想天開的《錯魂記》,每部戲總帶來不同程度的驚奇。當然,「驚奇」未必讓人一定折服,唐美雲歌仔戲過人之處,在於整體表現等於一部富麗堂皇的音樂劇。例如《錯魂記》使用的音樂概念已不遜華格納的無限旋律,音樂、舞蹈、身段融匯成緊密的綜合舞台表演。這次《黃虎印》除了題材和卡司驚人外,據說要加入「節奏電子音樂」、還要邀朱陸豪、潘麗麗、吳念真、羅北安、朱德剛多人跨界演出;嗯,聽起來真是頂冒險的。不過,不闖虎穴,焉得虎子,效果如何,且台上見真章。 「河洛
-
音樂
水藍與夏漢,締造全新《梁祝》奇蹟
如果我告訴您,兄弟象隊打敗紐約洋基隊,您會做何感想?雖然不是完全沒有機率,但總是難以置信吧?這種令人掉下巴的驚奇,在表演舞台上並不多見,但是夏漢/水藍/新加坡交響樂團的《梁祝》,確實讓我掉了下巴。這是十幾年來絕無僅有的經驗。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鴻鴻 金枝演社《山海經》 若驚嘆希臘神話於權力、生死、愛慾無所不包,中國《山海經》的想像猶有過之。人生的渴望與瘋狂、執迷與毀傷,在其中都化為美麗奇絕的意象與情節。祭完特洛伊的金枝演社,繼續敷演《山海經》,理有應然。可以想像的是金枝的草根味必能賦予神話強烈的生命力度,向來華麗的美學也足以形塑女媧、夸父、刑天這些奇特人物,值得期待的則是看他們如何找到神話和現實人世呼應之處,讓演出不只是奇觀,更足以讓我們在看見自身的映照當中,找到共鳴。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和諧雙鋼琴」與「中西對話」 是該聽一下小費雪.狄斯考了。當然,想聽不代表我聽過。此君作為台北市交的「準」音樂總監、世界知名男中音費雪.狄斯考之後,關心本土管絃樂的人似乎不宜缺席。 「準」音樂總監(Music Director Designate)的英文確實在國際通行,它代表已接受任命但任期未到的音樂總監。但是台灣定義卻相反,任期已經開始,但還不確定是否正式任命;這個妙著,不得不佩服主事者的創意。 小費雪的名字叫做馬丁,頂著父親名號,在樂界通行總多了一分便利。綜觀他的音樂資歷,雖然稱不上輝煌,但還算活躍。從家鄉柏林、美國底特律、一直到瑞士、英國、義大利、日本、台灣,有豐富的表演資歷。我曾看過一些他的指揮影像片段,雖不足以論斷其音樂實力,但可以肯定此君確實是有些舞台明星特質。 現代交響樂團是一個地方的音樂傳聲筒,小費雪很聰明地積極表示願意在地化。從他排出的曲目看來,每場都有華人作品或東方素材的音樂。本月亮相之作,一方面排出檢測傳統實力的布拉姆斯二號交響曲,也排出馬水龍古箏協奏曲《尋》、史奈德笙協奏曲《變化》、葛利埃交響曲等嚐新之作。看起來,是該聽一下。
-
達人推薦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風采」—郭耿維與臺北市立國樂團
推薦這場節目的原因,是曲目的特殊,以及從它可以觀察民族管絃樂界的蛻變。台灣幾個民樂團近年的觀念和體質在默默質變,但由於時空特性,發展就算不是停滯,也是欠缺頭緒的。依我個人觀察,一些中、小型團體由於包袱小,往往容易取得體質改變或跨界演出的方式,而大型團體則茲事體大,往往應變遲緩。實驗化,往往讓小眾變得更小;通俗化,又使樂團形象下降。如何從「中道」殺出?走出自己的路?是個問題。 這次演出曲目的特點,在於引進香港經驗。香港中樂團在曲目的創新與推廣方面,成績有目共睹,在華人民樂界顯得特別亮眼。作曲群有一種隱然成形的共同精神,那就是發掘民樂團既成特性和優點,試圖發揚光大。這種做法和移植西洋觀念、或是投合大眾口味都不一樣。陳能濟的《夢蝶》、羅永暉《風采》便是其中代表作。另外如鍾耀光薩克斯風協奏曲、盧亮輝《冬》,也巧合地都有港系音樂家的背景。民樂團若干必要的民族背景,使現代中國音樂的創作,固守某個不被西方潮流侵犯的領域。青年指揮家郭耿維出身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主修中國笛,但進入輔大主修指揮,成為東西雙修全才。這也顯示,在老幹新枝的現代,「國樂」、「西樂」的界限將更模糊,發展遲早合流。不論就曲目分量和精神而言,台北市國這場演出都堪稱近期最重要的現代民樂節目,值得注意。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玫瑰賊》 久石讓2006亞洲巡迴演奏會
這個月重量級節目超集中,三大樂團和聲樂家同時擠進來,台北依然顯得處變不驚的樣子,不知是大場面看多了呢?還是像我這樣愛吃清粥小菜的人多了呢? 我最近很喜歡到紅樓劇場,在那個地方看表演好像有一種時空的靈氣,是摩登劇院釀不出來的氛圍。例如日前金枝演社的《浮浪貢開花》,覺得編得有點勉強,但是意思到了。這個月我最有興趣的,是胡撇仔戲《玫瑰賊》。「胡撇仔」是啥玩意兒?它就是日語發音的「Opera」,也就是堂堂正宗的台灣歌劇是也。君不見,至今野台戲看板上還註明著「某某歌劇團」名號。 胡撇仔戲是日據時代,日本人把現代潮流引進來,想像力豐沛的台灣民間藝人,把各種古怪的東洋、西洋要素,全都搗進歌仔戲裡。我最近看了唐美雲的歌仔版《歌劇魅影》,也看到明華園在《暗戀桃花源》裡的水中芭蕾這些都頗有當年胡撇仔戲的開創精神,不過要和正宗胡撇仔的異想天開相比,還有點太保守了呢!這次「臺灣春風歌劇團」號稱以全新劇場概念,重新展演胡撇藝術的「奢華美學」,是最挑動我好奇神經的表演。 容我夾帶推薦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的巡迴演出。這個日本作曲家創作超過四十部動畫音樂,贏得多座日本金像獎。他的音樂與宮崎駿的視覺圖像結合,構成一種全新的東洋美學。清爽、浪漫又帶點揮不去、對時空的傷感。是那種我夢中驚醒時,仍隱隱在腦中迴盪的旋律。去聽吧!口袋沒被「三大」榨乾的朋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預知2006表演紀事—Top 10 & 10 Topic 十大表演紀事背後的現象與議題
前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曾做過一次「預知二○○四表演紀事」,預告全年的表演大事,當時編輯們做得辛苦,但讀者們反映熱烈,把一年的表演大事做了一遍掃瞄,在國內表演團體往往演出的不確定因素還很高的情況下,編輯檯的「預知」風險壓力很大。二○○六年,編輯檯重提此事。但這一回,我們放聰明些。一方面也因為現在可以照表操課的節目比過去穩定的多,另一方面,每一年其實都有一些大事,背後有著若隱若現的代表意義與趨勢。於是PAR編輯檯蒐列了未來一年即將發生的表演藝術大事,涵蓋人物、場地、節目、事件共二十項,由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楊忠衡、劇場及電影導演鴻鴻,資深劇場工作者耿一偉及PAR雜誌總編輯盧健英,為讀者選出二○○六最值得期待的十件人與事,而「Top 10」的背後有十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與議題(10 Topic)。 表演人物亮眼出線超凡的舞藝及亮眼的舞台魅力,許芳宜一開始便在無異議的情況下被評為今年「最閃亮的明星舞者」,台灣大部份的觀眾對這位來自蘭陽平原的舞者或許都還不熟悉,除了三月與葛蘭姆舞團領銜演出,今年四月她還將在雲門舞集2主跳羅曼菲為其量身訂做的獨舞。在舞蹈這一行裡,「舞星」的出線十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