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 少年 àu siàu-liân》本周于台北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登场,小事制作艺术总监杨乃璇以中年之躯、少年幻想之力,由五位风格鲜明的新生代舞者和现场演奏独树一格的国际知名电音制作人郑各均(音速死马)一同携手演出,邀请观众走进「沤」的绝对领域,以极具诗意与力量的身体语言,探问「老去」与「自我认同」的课题。
「沤」这个字,就是东西泡在水里久了,慢慢发酵、甚至有点腐坏。杨乃璇说,这个字其实很美,它不只是腐烂,更是一种等待,一种慢慢酝酿后的转变。就像人生一样,我们都在时间里慢慢「沤」著,最后变成真正的自己。
明明已是中年,为什么还谈少年?因为那个所谓成长之中的不确定感与自我质疑,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身体老了,梦想却还在发酵。
这个作品的灵感,其实来自杨乃璇生活中最平凡的观察。家里的长辈身体越来越不好,自己的健康也开始有状况,工作中遇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他们的故事让她慢慢体悟到:变老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功课,不管你现在是20岁还是50岁。

「跳舞对我来说,不只是表演,更像是一种练习,」杨乃璇诚实地分享。透过舞蹈,她感受变老的过程,也在跟别人一起跳舞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力量。「舞蹈就是这么神奇,它可以让时间停下来,也可以让我们在改变中,还记得自己是谁。」
但《沤 少年 àu siàu-liân》想说的,不只是时间和身体的故事。它更想谈的是,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怎么一点一点地妥协、压抑自己。杨乃璇自问:「为什么我没办法成为我想成为的大人?」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沉重,但其实是很多人心里都有的疑问。我们说著政治正确的话,过著有点懒散的生活,被社会的期待绑住手脚。这些大大小小的压力,最后变成了一种成年人特有的焦虑。杨乃璇说:「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还是大家都有这种感觉?」这种复杂的情绪,透过舞蹈在舞台上真实地呈现出来。

这次演出,杨乃璇特别找了五位年轻舞者合作,而且故意选择以前没有合作过的组合。「这就像是一场实验,」她说,「我们都需要时间去『沤』,去沉淀,身体会诚实地告诉我们答案。」
舞台设计郑烜勋以粉色出发,打造出充满意象的舞台,如同某种身体感知空间,让舞者每个动作、每次呼吸,成为舞台上层层堆叠的记忆与情感风景。在时间的流动中,这些身体与声音交织出的画面,让人深深共鸣。
延伸阅读
杨乃璇《沤 少年 àu siàu-liân》 中年危机是转机 陪舞者找到自己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