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疼爱莫札特?(先觉出版社 提供)
书中艺世界ARTS & BOOKS

为什么疼爱莫札特?

二○○六年将是莫札特诞生二五○周年,全世界将响起一连串的莫札特音符,德国作家兼钢笔画家斯特凡.西格尔特搜罗莫札特生平书简配上一百七十幅笔触细腻的钢笔画所完成的《我亲爱的莫札特》画传,成为这一波莫札特热潮的出版先声。本刊特转载知名乐评人杨忠衡为本书所写序文以飨读者。杨忠衡从科学的角度剖析天才的「失控」,并为这位全世界疼爱的作曲家提出另类的「疼爱」观点。

二○○六年将是莫札特诞生二五○周年,全世界将响起一连串的莫札特音符,德国作家兼钢笔画家斯特凡.西格尔特搜罗莫札特生平书简配上一百七十幅笔触细腻的钢笔画所完成的《我亲爱的莫札特》画传,成为这一波莫札特热潮的出版先声。本刊特转载知名乐评人杨忠衡为本书所写序文以飨读者。杨忠衡从科学的角度剖析天才的「失控」,并为这位全世界疼爱的作曲家提出另类的「疼爱」观点。

很多人疼爱莫札特。

历史名人当中,有人受崇敬、爱慕、畏惧……唯莫札特常让人以一种不舍的疼爱看待。这当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他那不绝如泉的创作灵感、直率无邪的个性,以及戏剧化的早逝命运,架构出一部不曾刻意经营,又隐隐愁怆、扣人心弦的人间悲喜剧。 

莫札特一生并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大风大浪,他身边没有真正大奸大恶的人(那些他遭受谋杀的传闻,出自那些嫌故事太平淡者的加油添醋)。他所面临的外在压力,也产生于当时普遍存的社会制度与观念;并非他一人所独受。他很小就有机会周游于王公贵族之间,也无法被称为「怀才不遇」。他本容易功成名就,却因不善自我经营,最后穷途潦倒,死无死所。

「天才」的残缺,在世人构筑游戏规则中成了输家

莫札特的悲剧像是一部音乐,由两块对比强烈的纯色相互冲激。也就是不世出的奇才,相对于潦倒的命运。这两大矛盾要素,纠结著世人的心,因而对莫札特产生一种难舍之情。

天才,不就是一种比寻常人「杰出」的人吗?他们本该叱咤风云,万民仰望,为什么许多真正的天才总是下场让人唏嘘呢?其实在人世得意的人,往往是智慧过人的「人才」,而真正的「天才」往往有某部分的残缺、脱轨,在世人构筑的游戏规则当中,注定成了输家。

我身边就有很多失败的天才,尤其是音乐家。他们都还活著,我不便说他们的名。他们虽然如此才华洋溢,远超过当权或当红者,可是他们的行事永远在自掘坟墓。旁人是想帮助他们,可是坦白说,靠近他们真让自己麻烦不断、痛苦不堪。这也就是只有当天才离世,驯服成白纸黑字时,才能得到世人真正的同情。

为什么人世如此不公?我常困惑。直到有一天,同样的夜,同样的泡面,同样的Discovery频道,却改变了我的观念。

节目主题谈论「白痴学者」(Idiot Savant),这是一个精神医学专有名词。既是「白痴」,又是「学者」?一语道出「白痴学者」的矛盾与冲突。

有些人可能个性很封闭,某方面却有超人能力。电影《雨人》Rain Man描述一个真实故事,主人翁患有自闭症,但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推算力,玩牌每战必赢。这并不是个案,读者不妨在Google输入关键字「白痴学者」或「Idiot Savant」,就可找到数万笔相关文献。

这部Discovery节目以几个实例来说明「白痴学者」:

例一:某黑人青年仅能用简单字汇沟通,但对景物过目不忘。他看过陌生城市景像后,可以回家在纸上精准描绘。

例二:某自闭症老者可以瞬间推算数百、甚至上千年前某日是星期几,完全不经思索。

例三:某学生记忆超强,喜欢背诵电话簿或字典。

「超能力」果真「厉害」吗?

这个节目并没有发掘前所未知的「新闻」,但却提出一种论点,让人用反向思考去看待所谓的「天才」。我们回头审视这些「超能力」,果真「厉害」吗?记忆一本电话簿有多困难?资料量不会超过一张磁片。过目不忘有多难?一个价值数千元的数位相机,可以轻易记录下一张风景照片。也就是说,白痴学者的「超能力」其实并不怎么了不起,电脑做起来易如反掌。

这么说,电脑比人脑厉害吗?据研究,人脑有一千亿个细胞,每个细胞有一千条枝状突出物,相当于于一百兆个「中央处理器」在同步运算。如果用电脑模仿人脑的运算速度,体积会到天文数字。当今全世界最精确的电脑,都无法仿制一个小孩子纵身跳下脚踏车的动作,更不要说去产生诸如「美感」、「喜怒」等属于感性层次的东西了。

伟哉人脑!电脑根本无法和它相提并论。但是,人脑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记不起一本电话簿呢?为什么计算数字远不及电子计算机呢?这是「不为」还是「不能」呢?

科学家下一个大胆推论,要办到这些事,其实不难,而是一种神秘的本能,在节制人脑这么做。其目的在于保护人脑,调适正常运作。好比电脑使用者,都知道电脑能力有限,如果要电脑高效率执行某程式,得「关掉」其他不必要的次要程式。如果你同时开启很多程式,电脑只有烧掉或当机一途。

想想人脑同时在执行多少程式?二十四小时控制人体运行,要看、要想、要听音乐、要忧国忧民、要提防河东狮吼…,如果人脑再无节制地进驻一堆无用资讯,很快就等著爆炸。

「天才」因为「失控」,才把我们受节制的那一面表现出来

所以,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阻止人脑失控,是它在默默保护我们,阻止我们滥用脑子的资源。这个制约的力量,西方人可以从生理、心理学去解释,东方人则称为「识」。「识」让我们变得聪明,善于自保,具有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它也掩盖了很多藏在心里的神秘天地。佛家便常说,知识让人离自己的本心愈来愈远。

所谓的「练习」,其实是让潜意识慢慢认同某种行为是有益的、安全的,于是解除防线,让人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当学生记颂课文时,与其说他在强化自己的记忆,不如说他是在破坏「不记忆」的本能。当一个钢琴家练琴时,与其说他是在强化手指的反应,不如说他是在解除「识」对手指头的约束。因为,让手脚不经大脑就随外在符号做反射动作,是件危险的事,我们得慢慢说服「识」才行。

说到这里,我们赫然发现「天才」并不具备任何「过人」的能力,只是因为他们「失控」,才把我们受节制的那一面表现出来。

那个奇异的,试图保护、引导我们的「识」,它的目的是什么?话题可能会从自然现象交棒到哲学和宗教。佛家念兹在兹追寻的「本觉真心」、或哲人所谓的「物我两忘」境界,是怎么回事?或许人本来应该是全知、全能的,只是忘记了自己的来时路,像迷路一样糊涂。究竟人们该强化这种约束自己的「理性」(识),还是试图去超越它?成为许多修行者的课题。

我不想把这段灵光乍现的心得,扩充成漫无边际的大哉问。只是让我们面对莫札特时,可以换个思考方向。所谓的「天才儿童」果真是幸运儿?他们自我控制力还脆弱的时候,就被外力破坏,失去了自我节制的能。我们常看到许多特技演员,为了取悦观众从小就被施以「不人道」的训练。掌声之后,有心的观众还是会感到一丝不舍。我们知道,是这些特技演员付出牺牲,才替我们实践了一些只能想、不能做的事。这就是我们潜意识中,对莫札特感到不舍的原因。

牺牲自己为人世盗取天上之音

实际上,任何感受莫札特音乐之美的人,在思维反应上是与莫札特相通、甚至超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某些作品,有些听众往往比作曲家更感动。莫札特的音乐宛如从天而降,不假一丝人工雕琢,有著最纯质的心性之美。它们无疑是莫札特牺牲自己,从人们心灵无从逾越的那个领域偷盗回来的。希腊神话中,为人类自天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受到被绑在岩石上遭巨鹰啄食心肝的苦刑;这个故事透露出人们对「刺探天机」的恐惧和反应。人们对莫札特是如此钦敬、不舍,但我从没听过有人乐意成为另一个莫札特。

本书作者无疑是受到莫札特强烈感动的一个人,除了如同一般作者详细写出莫札特一生故事和作品解析之外(这部分已是超丰富),还画了一百七十幅细腻生动的钢笔画!我个人最感动的,还是这批钢笔画,因为这部分是发乎情的一种苦行。这些绘画笔触虽然是轻松的,但用来呈现莫札特一白如纸的无伪人格,却是恰当不过。一如许多献身绘制佛像的修行者,本书作者透过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再创作,去缅怀和追随莫札特的心灵旅途,而达到文字记述所无法达到的亲和境界。也因此,本书并不单是莫札特故事的「记载」,而是用实际的行动,完整体现了世人对莫札特的「疼爱」。

(编按:本文为先觉出版社《我亲爱的莫札特》一书之推荐文,原书作者为德国作家与钢笔画家斯特凡.西格尔特Stefan Siegert)

莫札特网址:www.mozart2006.net

 

文字|杨忠衡 资深乐评人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