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企畫特輯 Special
青春與成年的甜美交會 劇場裡的成年慶典
台南習俗的「做十六歲」,代表對孩子成長的期許,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獨家贊助的「十六歲小戲節」,正是藉此節慶,讓青少年們在繁重的課業之外,也能有機會參與戲劇、音樂等表演活動,透過藝術,回看生活種種並說出自己的故事。八月正有兩場青少年參與的相關演出:「東方猴夢想無限音樂會」與影響.新劇場《萬花筒kaleidoscope》,透過劇場的慶典,為少年們迎向未來,打開看見世界的另一扇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Let’s Jazz everywhere!
一九二○年代的密西西比河畔,夕陽餘暉映得小酒館紅通通。 遠方傳出屬於黑人的節奏與清亮的歌聲,像是解放一個束縛的靈魂,抒情而哀傷。 自此,這旋律就從戶外、酒館、音樂廳到各個角落; 也從黑人、白人傳遍到各個族群。 只要有心跳,就會有節奏;只打起節奏,就可以有爵士。 今夏,爵士樂的靈魂穿越至此, 交會十五年的夏日爵士派對與十年的爵士音樂營傳承, 從大廳到小廳,從戶外到小酒館, 不論黑夜或天明, 只要搖擺一來,爵士便無所不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當代舞蹈再發現
大中國的幾個地標性現/當代舞團,不脫曹誠淵一輩的廣東現代舞團、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上海金星舞蹈團等,而除了這些大團、大劇院、大中國模式的舞團之外,尚有文慧、侯瑩、小珂、謝欣、何其沃、陶冶、古佳妮、楊朕等難以一語盡數,如點點星火燎原,持續注視己身腳下和某個社會暗處相連的創作者們。 他們是當代中國舞蹈的奇景。在仍屬邊緣的中國現代/當代舞蹈例外之地,回應世界,面對歷史,開拓肢體語言,確認自我身分。 本刊將從外而內梳理這些創作,並透過專訪人文社會關懷獨樹一幟的文慧、八○後與國際接軌緊密的古佳妮、九○後大膽觸碰敏感議題的楊朕等,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們,再發現中國當代舞蹈!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伍斯特劇團 美國劇場先鋒
承接謝喜納的「表演車庫」空間、創立了「伍斯特劇團」, 伊莉莎白.勒坎特與已故的斯伯汀.葛雷,以及許多創團核心成員們, 攜手開啟了美國前衛劇場的新時代。 四十年來, 伍斯特劇團不停嘗試融合劇場、舞蹈、音樂、科技與各種多媒體素材, 實驗也實踐後現代拼貼美學, 也讓他們成了現代戲劇史中,如教科書般的存在。 在伍斯特即將訪台之際, 讓我們一同回顧他們跨時代、開先例的獨特作品, 也藉機一探美國廿世紀末至今,您不可不知的幾個前衛劇場團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裡泰國(下) 裡.泰國劇場進行式
1張在地人帶路曼谷表演空間地圖 2位泰國當代藝術專家觀察報告 6位泰國表演藝術家墾荒之路 繼七月「表泰國」觀光客的凝視之後,本期「裡泰國」除了特邀新加坡籍策展人鄧富權、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揭開天使之城的歡快、開放面紗,揭示泰皇蒲美蓬過世後,動盪的民主政體對劇場的影響。 除了泰國表演藝術時況外,本刊亦介紹劇場導演暨曼谷劇場節推手Pradit Prasartthong、劇場編導演全才Nikorn Saetang、古典音樂家Phongsathorn Sutham與Santi Udomsri、劇作家Daraka Wongsiri與即將來台演出《靈薄域》的當代編舞家皮歇.克朗淳,看這六位創作者如何在資源相對貧瘠的表演藝術窮山惡水中,奮力一搏,殺出血路。
-
藝視窗 News
衛武營結盟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 推動青年設計創作者國際交流
【台灣】 衛武營結盟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 推動青年設計創作者國際交流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七月初與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The 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簽訂自2017至2019年,為期2.5年的交流合作計畫,是該計畫首位亞洲的合作夥伴。合作內容包括「青年設計/創作者交流」、「全球實習生計畫」,與「作品交流計畫」。合作期間,衛武營將推動台灣青年設計/創作者前往布拉格進行交流,國際青年劇場設計來台交流;並爭取全球僅16名額全球實習生的機會,推薦兩名南台灣年輕製作人赴布拉格四年展期間實習。 衛武營準藝術總監簡文彬提到,PQ所著重的青年設計師想像力、轉換提升與養成過程,與衛武營相同,未來衛武營將與來自芬蘭、英國、德國等多國文化機構交流,一起發掘並提供年輕設計/創作者平台與機會。(莊珮瑤)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8月舉辦「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策劃的「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將於8月舉行,活動分為藝術家實驗室、展演平台、交流與論壇三部分。正式開幕前,先由10位不同國籍的亞洲藝術家,與10位來自台灣的創作者,分組共事,進行為時兩週的實驗。8月24日到27日的集會,則邀請6組展演團隊發表階段性創作呈現及展覽,有亞洲新銳導演的短片特映,同時亦將舉辦屬於亞洲當代藝術產業的深度對話,力求建立亞洲藝術創作者的橫向聯繫並激盪合作。活動資訊和報名程序,詳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網 www.tpac-taipei.org,或洽02- 25997973。(陳茂康) 為國際共製節目《驚園》暖身 衛武營舉辦墨染世界暨崑曲工作坊 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將於9月8日至10日推出「驚園 墨染世界暨崑曲工作坊」,為衛武營與美國林肯中心、斯波萊多藝術節、新加坡藝術節共同委創製作的歌劇作品《驚園》暖身。工作坊邀來《驚園》導演與設計馬文、音樂作曲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運動你的藝術,啟發我的創作
做著運動、跑著健身, 走著看展、坐著觀戲, 外在的身形體態,在實踐中塑造, 內在的心靈養分,在創作裡滋養。 看似有關,實則少有連結的運動和表演藝術、 看似相近,實則少有交集的劇院與運動民眾, 在「運動你的藝術」工作坊中相遇。 芭蕾舞者葉名樺、青年優人鍾鎮陽, 碰上了運動品牌Under Armour延請的教練們。 他們優異的身體素質,透過按部就班的暖身與課程, 成了大眾得以仿效、學習的目標。 他們精湛的表演技能,經過運動的轉化與訓練, 也能讓人一窺藝術是如何在身體的動能裡, 詮釋情感、豐沛內心、開啟想像, 成為創作的素材之一。
-
焦點專題 Focus
里米尼紀錄劇團 《遙感城市》 耳機引領的奇幻旅程
Remote,是一種距離,一種無形的連結、一種關係。 今年八月,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主要創作者之一, 導演史蒂芬.凱吉將帶著他遊遍世界大小都市的 《遙感系列》Remote X 造訪台北。 就在熱天午後的台北城裡, 與五十位夥伴一起戴上耳機、走上街頭、踏上旅程, 你們將成為城市中最奇特的景象, 同時也看見城市中那些不同於你們的他者。 那個在左耳與右耳之間迴盪的聲音, 好像也在腦袋瓜裡成了漣漪, 串起了全身的神經。 那是凱吉的演算法, 讓你跟著他,自主邁開步伐的畫外音, 那是牧羊人為你指引的迷津, 那是一段城市中的神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獄、煉獄與天堂 浦契尼的歌劇
義大利作曲家浦契尼是個情緒渲染的高手,他的題材來源常非文學、傳說,而是發生在街頭巷尾間的小情小愛。然而正因為這近似社會案件的故事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加上管絃樂的推波助瀾,總能在短時間內觸動觀眾情緒的開關,忍不住潸然淚下。 都說人生宛如一場戲,台上的故事怎麼演,台下就會怎麼發生,歌劇當然也不例外。但這次,浦契尼卻依照但丁《神曲》三段式結構〈地獄〉、〈煉獄〉和〈天堂〉轉化成三部短歌劇的架構。從悲慘的真實、神聖的淨化到滑稽的喜劇,暗示著人生由黑暗層層上升到光明的概念,也趁機將數個風格迥異的創作鋪展在觀眾眼前。 在NSO《三部曲》在台灣上演之前,不妨跟著本刊一探浦契尼的歌劇路、由作品探究廿世紀初的劇場美學,熟讀三個精心安排的故事,再看看導演怎麼說、怎麼演。在揭幕之前,我們已做好了準備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表裡泰國(上) 表.外國人眼中的微笑之國
泰國人都愛微笑? 朱拉隆功大學戲劇系系主任Pawit MAHASARINAND笑著說:愛微笑的泰國人微笑時,代表三件事:我同意你、我不同意你、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曼谷很現代化? 錄像藝術家許家維說:曼谷有厲害的觀光設施、百貨公司,但與當地脫節。 觀光客看的劇場跟泰國人看的劇場有什麼不一樣? 曼谷當地藝術工作者說:我從來沒有看過觀光劇場 對外來者而言,泰國有著極開放、包容的姿態,而泰國人的天使之城曼谷,因國際熱點的地理優勢,作為東南亞旅遊第一線城市,具備了過度齊全的各類型觀光設施與活動,在表演藝術方面,則為觀光劇場。 但此些以面向觀光客為目標的劇場演出,並不足以呈現泰國的全景,因此本刊將以「表」、「裡」為形式,於本期首先介紹「表.泰國」,速寫當前曼谷知名的觀光劇場「表相」,並透過四位曾與泰國進行交流合作的台灣藝術家許家維、陳武康、吳文翠、蔡淩蕙之眼,分享其泰國經驗,並於下期八月號正式揭開泰國面紗,呈現「裡.泰國」,期能一窺泰國人的泰國表演藝術時況。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台灣】 兩廳院Open House活動 打開劇院之門 國家兩廳院每年舉辦的「Open House」活動,今年將於七月九日舉行,打開重新裝修好的國家戲劇院大門,歡迎大家來一探劇院的藝想世界。活動包含了「舞台燈光秀」、「後台導覽」,及相關周邊活動如藝術創意市集、音樂舞蹈與說故事演出等。 「舞台燈光秀」是今年「Open House」活動的主秀,將展現戲劇院今年大整修後舞台功能的提升與躍進,演出結合音樂、燈光與整修後的舞台機關,讓觀眾一睹戲劇院整修後的新風華。「後台導覽」則邀觀眾一探大幕之後的神秘空間,參加者可以看到劇團演員們扮演成導演、舞台設計師、服裝設計師與助理們在排練場、佈景工廠、服裝製作室、洗衣房與化妝間工作的情形,讓參與的觀眾彷彿置身劇院熱鬧的工作現場,感受劇院後台的工作氛圍。 此外還有周邊活動如:「前台導覽」、「氣球頑童Summer」、「兩廳院爵士音樂菁英樂團」、《小木頭奧勒岡的奇幻歷險記》、「微型音樂舞蹈演出」、「Open 市集」等。參與當天活動須購票入場。 2017年「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 孫唯真等三人獲補助 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的「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專案」今年獲補助的名單揭曉,入選者作品將於11月至12月陸續於台北、員林、高雄巡迴演出。 此次入選的三位創作者與作品分別為:戲劇導演孫唯真的《再約》,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斷翻盤,什麼是真實?什麼假?編舞者高詠婕《高明的前戲》則探討殘忍的是環境?還是我們?利用戲謔的表演形式,突顯人性的殘酷與內在矛盾。編舞者黃于芬的《Elephant in the room》以食物為發想主題,把「人體」轉化為「肉體」,呈現動物成為「食物」所經歷的過程,訴說宰殺時生命逐漸逝去的痛苦。 「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工作坊7月下旬舉辦 文化部舉辦編劇工作坊「編劇深度解密:從文字到影像」,邀請好萊塢、金馬獎、金鐘獎編劇開班授課,於7月22、23、24日及7月29、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表演人,報稅過後……
五月結束,報稅季也結束了,回顧過往一年的收入狀況,表演藝術工作者辛苦的付出賺得多少?敝刊試圖透過抽樣問卷調查,約略呈現各領域中表演工作者收入的樣貌之後,再從中邀約一位願意受訪的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此次問卷調查統整音樂、舞蹈、戲劇(不含戲曲類)三領域,各十名表演者,於二○一六年全年收入與工作概況。受邀填寫問卷的表演者們,其基本條件限制為: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畢業之後或從事專業表演工作至今,曾參與五次以上售票演出,且去年至少有過一次售票現場演出。而因各領域的生態狀況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讓三個領域的調查結果分開呈現,以免混淆。 問卷內容則將「表演者收入」略分為三種:一是劇場(現場)的演出薪資,包括實際演出場次費用和排練費用;二是相關領域收入,所有並非現場表演的錄音、配樂作品或影視類演出、並非以表演者身分參與的相關領域工作,如編導、助理、技術、行政,以及主持工作坊、擔任講師等與專業有關的教學類收入,均包含在內;然後則是完全與表演藝術無關的非相關領域工作等。 最後,我們仍是要說,因為台上的表演者百百款,即使是同領域各種型態的演出也大不相同,所以這抽樣調查結果僅供參考,而非表演藝術業態全貌,只是大膽地呈現了小部分在舞台上為藝術創作的表演者,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收入現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歌舞線上.正義對決 日本音樂劇《死亡筆記本》
七月來歌劇院看音樂劇! 看死神手中的筆記本憑空出現, 天才高中生夜神月以此機會, 貫徹執行他心中的正義。 世界偵探L,蜷曲著腿、佝僂著身, 用掛著黑眼圈的銳利眼神找出神秘奇樂, 在搖滾曲風的吶喊交鋒中, 聲嘶力竭地狂飆生死心理戰。 當日本經典漫畫遇上百老匯製作團隊, 當小池徹平站上了臺中國家歌劇院, 二○一七夏天, 超高規格的華麗製作, 讓死亡筆記本再度變身, 從平面走向立體, 降臨人間!
-
焦點專題 Focus
進劇場.轉大人
臺北兒藝節節目總監王詩尹說:「表演藝術活動是有社會責任的。」這意謂著每位孩童應該都要有相同的機會,去接觸藝術資源。陳昭香與郭春美都說:「從小眼睛看到的、耳朵聽見的都是歌仔戲。」耳濡目染,是他們在戲班裡的成長故事。這中間,還有九天的成年人們,他們正在學習,希望再次表達年少階段,那許多未曾被聽見的聲音。 劇場或許可以不只是嘻嘻笑笑、哭哭鬧鬧、聊表慰藉、體現反思之處,也可以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地方。在劇場裡,有人長成了戲台巨星、有人學會了欣賞懂得聆聽,也有人重新回顧過去,繼續長大、邁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綻繽紛在獅城——新加坡
一路向南正夯,新興亞洲的東協諸國近幾年成為全球熱點,金流、人流匯聚之所,首站本刊率先敲敲東協大門新加坡,一窺當地表演藝術現況。 這個國土面積只有台灣的五十分之一的國家,位居交通要衝,不僅擁有全球最佳機場,也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一向以多元民族、經濟掛帥、雷厲風行的法治聞名於世,而藝術作為時代精神的反映,月之亮面與暗面共生,多民族不只繁花似錦,審查、補助制度下,藝術家的順從或抵抗,也成為理解星國的重要切入點。 本刊從表演空間切入,並分析當代華樂、華語戲劇、當代舞蹈風景,並由新加坡藝術節藝術總監王景生、十指幫鍾達成、舞人舞團郭瑞文、華樂團駐團指揮郭勇德等在地藝術工作者現身說法,以各切面嘗試拼湊新加坡表演藝術時況。
-
藝視窗 News
首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得主揭曉 冠軍獎盃留台灣
【台灣】 首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得主揭曉 冠軍獎盃留台灣 三年一度,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主辦的「臺灣國際打擊樂節」今年已經邁入第9屆,累積了24年的經驗,今年首度舉辦了第一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TIPC Competition),邀請國際頂尖打擊樂藝術家擔任評審,提供國際規格之權威性平台,期許能發掘出耀眼的打擊樂新秀。此次打擊樂節大賽,依比賽項目區分為木琴獨奏組及四重奏組,賽事自5月22日起展開,26日進行決賽;各組分別選出前3名。 此次參與比賽人數多達50多位,有來自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美國、法國、西班牙等世界各地的參賽者,經過多天激烈的高手較勁,首屆大賽的冠亞軍出爐:木琴獨奏組冠軍是來自台灣的李庭妮,第二名是來自日本的石田真知,第三名也是來自台灣的黃柏元。四重奏組第一名是來自台灣的Fource四重奏,第二名是來自西班牙的ARKEIMA Percussion Quartet樂團,第三名則是來自台灣、西班牙與英國的Focus四重奏。兩組的前三名隨即在5月27日於國家音樂廳「臺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中「得獎的是」音樂會登台演出。(李秋玫) 陳彥斌「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北師美術館展出 MoNTUE北師美術館自2015年起推動「作夢計畫Dreamin MoNTUE」徵件計畫,給予創作者充分發揮的舞台,繼4月展出編舞家葉名樺「一個人的美術館寂靜敲門」後,緊接著是導演陳彥斌所策劃的「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此次展覽創作團隊包含文化顧問懷劭.法努司(Faidaw Fagod)、戲劇構作(Dramaturg)陳佾均及展場設計廖音喬與陳彥斌一同創作發想,在本次展演中,陳彥斌跳脫原住民族的既定印象,於美術館空間裡重新打造聚會所,邀請觀眾進入原住民族的社交現場,創造一場文化分享的展演實踐。展覽即日起展至6月18日,更多相關活動資訊請參北師美術館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旅店中,遇見表演藝術
當背起行囊出發時,旅行的夢想就開始實踐了。 脫離了一成不變的軌道,日子似乎都狂野了起來。 所有孤獨的、邪惡的、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 似乎都變成了脫離了牢籠,陪伴著旅人的白天和夜晚。 都說劇場是作夢的地方,但旅店,又何嘗不是。 台南老爺行旅,與在地人交陪, Solo Singer In,改造溫泉鄉, 台北旅店,讓台灣被看見。 誰說舞台一定發生在殿堂? 他們用表演藝術,打造旅人第二個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建築的思維.理念的交鋒 《源泉》The Fountainhead
「個人的自我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這句印在初版《源泉》小說扉頁的文字,也可視作艾茵.蘭德思想的體現。這是個與創作有關的故事,也是個關於藝術家面對體制的故事,在問世近百年後,成了導演伊沃.凡.霍夫第一次選擇改編成劇場作品的小說。他認為,現今社會與一九二○年代的氣氛,其實相當近似,即使蘭德已因其理論的政治支持者而引起大多數人側目。 讓我們回到小說,試著將這個故事作為源頭,重新看見蘭德筆下人物,他們所奮鬥的目標、面臨的困境、堅決的意志。以建築設計為題材,複雜的情感糾葛、職場明爭暗鬥等種種情節,全被導演並置在同一個舞台上,話語中辯證著蘭德原著的思維、個人理念的交鋒。
-
焦點專題 Focus
敲響世界 一擊必勝
身在台灣,我們很喜歡用「與世界同步」作為對自己的期待,但是否想過有一天,台灣也成為世界的驕傲? 國際打擊樂節(TIPC)成立初衷,僅是希望讓國人看到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演出方式,也讓國際樂團了解台灣的打擊樂。曾幾何時,它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受各國注目的打擊樂節。三年一度的活動如今已邁入第九屆,歷經廿四年磨練,樂團不但循往例請來頂尖樂團齊聚此地,更在醞釀多時後,宣布舉辦第一屆擊樂大賽。 若說打擊樂節是「全球打擊樂發展現況的縮影」,那麼大賽就是擊樂新秀的搖籃。在這「轟轟烈烈」的五月,讓我們先了解世界擊樂現況、聆聽大賽規則,再對照著本刊的介紹勾選喜愛的節目。當然,別忘了為參賽者加油,願他們敲響世界,一擊必勝!
-
焦點專題(二) Focus
2017新點子劇展 全能真相改造王 劇場「後真相」
真相,能愈辯愈明? 在這資訊爆炸、內容農場充斥的世界裡, 謊言,或是說,完全無關乎真偽的胡言亂語, 只要愈多人相信你,就能成真。 在真相之後、演出之前, 新點子劇展三位編導演, 試著以各種方式與前人們對話、 用自己的武器和原著對決。 不光是翻譯、移植、改編, 而是用多次的嘗試與實踐, 或用偷渡的,或用心得回應, 從現存的架構裡,說出他所感知的真相, 他想挑戰的真理,他所依據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