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焦點專題 Focus
指揮星光幫.樂壇聖手誰接棒?
開春之後,古典音樂界緊接的盛事,便是兩大天團來台,一個是以經典之姿加上重量級指揮馬捷爾(Lorin Maazel)的紐約愛樂,另一個則是灌錄相當多電影原聲帶,加上剛上任不久的指揮家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所率領的倫敦愛樂。馬捷爾的精湛功力、尤洛夫斯基和倫敦愛樂的第一次來台,錯過哪一個指揮,都令人遺憾萬分!不同的樂團,不同的風格加上年紀的衝擊、樂團的走向等等話題,仍舊在樂壇持續發燒,而接下來呢? 誰是下一屆紐約愛樂總監?誰是洛杉磯愛樂下屆指揮?誰曾被《BBC音樂雜誌》評列為二○○四年四十歲以下傑出指揮家之首?誰獲得二○○七年留聲機大獎年度「年輕藝術家」稱號?也許以上這些答案,您可以說出個名號,但除了姓名之外呢?您對他的了解有多少? 不怪樂迷們不了解,這些新銳指揮們或崛起速度快得讓人應接不暇,或從未受人矚目,或尚不曾有錄音,連長什麼樣子都不清楚,當然別說來過台灣了!但這些指揮家們之所以受到大師們的寵愛及樂團們的青睞,其潛力與前瞻性確實不容忽視。而究竟誰是明日之星?就從本刊舉辦的票選活動來一窺究竟吧!讓與評鑑團們幫您先看、先聽、先篩選、先分析,也讓這些新興指揮在樂迷的心中,不再止是一個名字而已! 本次專題感謝: 上揚唱片提供《尼爾森斯指揮:蕭斯塔可維奇小提琴協奏曲第一、二號》 金革唱片提供《約丹(Philippe Jordan)指揮:比才【卡門】》 絕響唱片提供《尤洛夫斯基指揮:浦羅柯菲夫第五號交響曲》 環球唱片提供《杜達美指揮:馬勒第五號交響曲及貝多芬交響曲第五、七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變動中的劇場觀點
彼得.布魯克 空的空間
簡約空曠純粹荒寂的舞台,他把空間還給劇場 神乎其技一人多角的敘演,他把創造還給演員 由簡馭繁化少為多的語彙,他把想像還給觀眾 無盡挖掘不斷變動的形式,他把探索留給導演 在每一次幕起幕落間,他尋找燃燒和飛逝的滋味 在每一次燈明燈滅時,他讓那些不可見的被看見 他是彼得.布魯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劇場導演、理論實踐家 彼得布魯克的新近作品《希茲威.班西死了》即將為今年兩廳院的國際劇場藝術節揭開序幕,而他影響劇場甚鉅的著作《空的空間》中譯本也將出版,我們終於可以ㄧ窺這個自認生活重心都是工作,把所有狂熱執著與專注都投注在劇場的大師作品與論述,雖然他從不以大師自居。本刊特別帶領讀者,深入解析他的劇場思考、創作觸發、工作方法、作品美學、空間運用上,呈現他那六十多年來,不停止變動的劇場觀點。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虛構;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實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逃避;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真理。 當我們被說服,並相信這一真理時,那麼戲劇和生活就合而為一了。 --彼得.布魯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進歌劇世界(下)
歌劇,這個集人聲、器樂、戲劇、舞蹈、舞台設計之大成的演出形式,四百多年來始終是樂迷心中的Prima Donna,是舞台上恆久不墜的明星,她如何生成如此耀眼風姿,而且能歷經歲月洗滌,仍熠熠生輝? 延續上期的特別企畫,這回我們將更深入歌劇世界,為讀者介紹時代變遷下的歌劇風格,以及歌劇發展的當代面貌。
-
藝壇動態
郭雪湖、廖瓊枝榮獲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
【台灣】 郭雪湖、廖瓊枝榮獲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 象徵國家最高文化獎項的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日前揭曉,由台灣膠彩畫先鋒、高齡一百歲的畫家郭雪湖,以及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獲獎。1908年出生於台 北大稻埕的郭雪湖,不到二十歲便入選日治時期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與另外兩位台灣的前輩畫家陳進、林玉山,共同締造「台展三少年」的傳奇故事。在膠 彩畫創作上,郭雪湖勇於創新求變,除了融合中國傳統水墨畫與東洋畫的理念,突破膠彩畫的傳統風格之外,同時推動彩膠畫的正名運動,是台灣膠彩畫的先軀與重 要推手。廖瓊枝則是首位獲得此獎項的歌仔戲藝人,專擅歌仔戲哭調,優美的歌聲,如泣如訴,扣人心弦,令人盪氣迴腸,素有「台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 歎調」等美譽。近年告別舞台,持續歌仔戲的薪傳工作,稱之為歌仔戲的國寶級大師,實至名歸。(廖俊逞) 北美館將展出伊東豐雄的建築新「真實」 高 雄世運會主會場的設計案(2005年)、同年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勝出、2007年受邀設計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大樓,伊東豐雄(1941-)與台 灣的建築因緣,為本地前衛建築之討論注入新的動能。伊東豐雄是近年來受國際矚目的日本建築師,2001年完成的「仙台媒體館」(Sendai Mediatheque)被譽為新世紀建築的代表作,隨即在世界建築界掀起「伊東風潮」,二○○二年獲頒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台北市立美術館本館推 出「伊東豐雄:建築的新『真實』」,將首度完整呈現台灣的三個設計案,預計展出百餘件手稿、施工圖、圖像記錄,追溯伊東三十五年來從事建築創作的軌跡,堪 稱伊東建築生涯的總覽。展期為3月8日至5月24日。(周倩漪) 2008台北國際書展,推出「澳洲國家館」 第 十六屆台北國際書展將於2月13日至18日登場,從大年初七開始於世貿展開六天,另有「世界在書中.書展在華山」活動,2月2至3日率先在華山創意文化園 區登場,為活動熱身。今年書展的國家主題館為「澳洲」,包含四大主題展覽:「澳洲藝術書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預知08表演紀事
2008 無疑將是熱鬧紛擾的一年 穿越政治烽火與社會對立 關心表演藝術的你 這一年有哪些不可不正視的表演藝術紀事呢? 本刊編輯部特別蒐集整理出今年度的十大表演紀事 透過專文的撰述 您將更能掌握2008的台灣表演舞台世界! 趨勢篇 跨過海峽,尋找新舞台:表演團體西進熱 不景氣,票價不跌反升:表演藝術高價化時代來臨 平面衰頹網路興,評論者的新花園:表演藝術評論轉戰網路平台 事件篇 出版人王榮文的華山新時代:從藝術特區到創意園區的華山 藝術超級推手,新象迎向三十:新象三十年,理想性格仍在 人物篇 正夯的舞蹈新勢力:鄭宗龍,黃翊,周書毅,陳武康 選擇繼續任性的劇場三十世代:王嘉明、符宏征、呂柏伸 演出篇 戲曲跨界風,熱潮搶搶滾:國際大師加持,戲曲跨界熱潮起 年度值得期待的舞蹈戲劇演出:瘋狂時代,好戲連台 年度值得期待的音樂演出:天團拼場、本土樂團跨界出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進歌劇世界(上)
歌劇,這個集人聲、器樂、戲劇、舞蹈、舞台設計之大成的演出形式,四百多年來始終是樂迷心中的Prima Donna,是舞台上恆久不墜的明星,她如何生成如此耀眼風姿,而且能歷經歲月洗滌,仍熠熠生輝? 適 逢一、二月接連有莫札特莊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的「歌劇風華」,還有應香港藝術節之邀演出的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弄臣》的演出, 本刊特地規劃本次特別企畫,從基礎入門了解、歌劇之所以為歌劇、歌劇的演變等面向,為讀者開門領路,好觀賞歌劇殿堂的無限風光 本次特別企畫將分上、下兩期刊出,下期將針對歌劇的各國風情、歌劇的今日創新面貌推出專文,敬請期待!
-
藝壇動態
國際城市「表演藝術暨創意產業」研討會一月展開
由 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國際城市「表演藝術暨創意產業」研討會,將於1月5日登場,此次以「十城十美」為題的研討會,匯集了來自台北、高雄、上 海、北京、首爾、香港、雪梨、格拉茲等城市長期關注表演藝術與創意產業議題的人士,齊聚一堂發表專題演講,研討會將在1月11日到12日在台師大教育大樓 202國際會議廳舉行。另外並於1月5、6、12、13日舉行四場大師班,分別由美國國家戲劇獎得主Dr. Edward F. Emanuel、風之舞形舞團藝術總監吳義芳、奧地利格拉茲國際音樂學院教授Heimo Smola、上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系主任鄭新文等擔任指導。詳情與報名可洽0918033960張小姐,或參活動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performing07,報名截止日為1月4日。(莊珮瑤) 湯皇珍邀請七人,自囚「瘋人船」激盪創作 行 動藝術家湯皇珍「以瘋癲為名之船我是他人」創作計畫,構想來源是對人生與藝術的思辯所採取的行為藝術。她邀請了舞評人鄒之牧、劇場編導林乃文、藝術行政 工作者詹淑齡、攝影錄像工作者韋啟美、視覺藝術系老師范宴暖與行動藝術家葉子啟,一起自囚在台南的鹽分地帶文化館,整整14天的自我放逐隔離,集體創作出 一個可以演出的文本。而今,展演的時候到了,這個「瘋人船」的創作成果,將在一月份登場。靜態的隔離期間相關紀錄於1月5日至31日間展出,創作出來的文 本則於1月12、19、26三日演出,地點都在台北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覓空間」。詳情可電洽02-23965505。(莊珮瑤) 2007NTSO 鋼琴協奏曲大賽得獎名單出爐 由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的「2007 NTSO 鋼琴協奏曲大賽」,於去年12月8日假國台交霧峰演奏廳展開激戰。決賽共有六名競逐冠軍寶座,皆自小接受音樂教育的優秀學子,更是許多著名鋼琴大賽的優秀 得主。其中林亦凡、陳孜怡二人分別就讀於德國國立漢諾威音樂學院、Karlsruhe 音樂院碩士班;鄞蔚婷於師大音碩班畢業後,年底擬前往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攻讀鋼琴演奏博士學位;劉倩芸甫獲美國克里夫蘭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穿越道場與劇場,展開賴聲川的創作地圖
賴聲川,開拓劇場荒蕪年代的先行者。從《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到《如夢之夢》,他創造無數華文戲劇經典,讓許多觀眾得以透過他悲喜劇形式交疊,繁複並置的舞台框景中,進入華麗璀燦,卻時而令人低迴深思的劇場景觀。 賴聲川,篤信密宗三十多年的修行者。從《僧侶與哲學家》、《証悟的勇氣》到《快樂學》,他翻譯佛學哲思相關書籍,頓悟生命、生死的無常,在修行中放下藝術的自我,在藝術中照見修行的靈光,他的作品出入俗世與宗教哲理之間,風格儼然,獨樹一格。 二十多年來,賴聲川一直行走在修行與創作的平行路上,逐漸地這兩條道路產生了完美的交集,由西藏佛教曼達拉圖延伸的「旅程」複式結構出發,完成了賴聲川創作生涯的顛峰之作,以環形劇場演出的《如夢之夢》。內容與形式、修行與創作,於此合而為一。 《如夢之夢》之後,賴聲川又將往哪裡走? 《如影隨行》將帶你穿越道場與劇場,重新發現──賴聲川與他的創作地圖。
-
藝視窗 News
「舞躍大地舞蹈比賽」決選成績出爐
【台灣】 「舞躍大地舞蹈比賽」決選成績出爐 「文建會二○○七舞躍大地藝術舞蹈創作比賽」參賽團隊達一百二十三隊,初選入圍三十支作品參加最後決選。此次入圍決選比賽的作品中,包含芭蕾、民族、現代舞, 也有使用媒體數位合成效果搭配舞蹈元素呈現的作品。經過激烈評選後,八支優勝舞作脫穎而出。金牌舞作是由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講師張永煜和林郁晶編創的 《戰.魂》,銀牌得主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副教授林秀貞的《與誰爭戰》,銅牌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學生邱瓊瑤的《MODEL》。佳作作品有蘇安莉的《浮 生一記》,張雅婷的《天淨沙》,楊雅媜的《What happens》,林秀貞的《水中玉》,瑪迪霖.巴魯的《處舊》。得獎作品將於十二月二日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演藝廳演出,頒獎典禮暨得獎作品巡演 於十二月八日在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中興堂舉行,免費進場,請洽演出地點或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索票,電話02-27071756,02-27049931。(周倩漪)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揭曉,劇本類經典新詮獲評審青睞 九十六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日前揭曉,共計十一項獎項,今年一共有六百九十六件作品參賽,最後評選出六十件得獎作品,獲獎者年齡從十八歲、橫跨到六十幾歲。其中,教師類戲劇劇本由麥莉 《黑玫瑰》獲特優,吳秀鶯的歌仔戲劇本《蘭陵王》,以及來自馬來西亞的殷雪梅《茶店紀事》為優選。學生組戲劇劇本特優獎為甫自台北藝術大學劇場研究所畢業的鄒欣寧《漫長的告別》,吳佳韋《人造人鄧先生》、李漢臣《扮演》獲優選。戲劇劇本組評審李啟源表示,此次得獎作品能夠打破個人經驗的藩籬,是出線的主 因;其中,劇本〈鍾無艷傳奇〉雖只獲佳作,但重新詮釋經典讓他印象深刻。得獎名單詳見:http://www.arte.gov.tw/big5 /infomation/04race.asp#00(廖俊逞) 國台交甄選副首席 ,12月31日截止報名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明年度第一次的團員甄選,日前已正式對外開放報名,甄選對象為樂團副首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Mnouchkine & Théâtre du Soleil
陽光浮生錄.藝術的力量
她的王國,擁有來自世界五大洲六十個,不同種族文化膚色的子民 她的領土,是一個儲藏軍火,荒廢許久的彈藥庫房 她的統治,蠻橫獨裁、專制強硬、爭議不斷卻教人難以抗拒 她的作品,寓西方文本於東方形式,美學風格獨一無二 她的關懷,相信藝術能改變世界,企圖在政治洪流之中創造歷史 一位偉大的女導演與她打造的戲劇王國── 亞莉安.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崛起於法國六八學運,陽光劇團以「東方劇場」為美學形式,以現今棘手的政治問題為作品議題,不斷探索藝術與真實的距離,從中找回驚奇與想像的能力,改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四十年來,陽光劇團一如兀自照耀的太陽,在時代洪流中屹立,在騷動不安的年代,給我們擁抱生命的勇氣! 趁著莫努虛金此回將率陽光劇團來台演出最新作品《浮生若夢》,本刊特別帶領讀者,透過莫奴虛金的行事作風、作品美學、創作方法、關注議題、以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探索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如何創造藝術的力量!
-
藝視窗 News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台灣】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當藝術碰上科技,會有多好玩?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將要帶來一場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新媒體慶典!11月23日至12月2日以「玩開 Openplay」為主題策劃了國際邀請展、數位藝術作品表演、藝術創作論壇、台北數位藝術獎四大活動,展演最流行、最hot的數位藝術新趨勢。參展藝術 家和作品包括紐約塗鴉研究實驗室(Graffiti Research Lab)的《雷射塗鴉》、西班牙龐部法布拉大學「互動音訊」團隊的《互動音樂桌》、日本東京大學的阿法羅.卡西那立(Alvaro Cassinelli)的作品《時間投影機》、加拿大團隊拉斐爾.迪安哲亞、麥斯.狄恩,以及麥特.唐納文合作的《電動椅》,倫敦的隨機國際 (Random International)的《光之滾刷》以及華倫蒂娜.芙斯科(Valentina Vuksic)的《哈迪斯可》。詳見網站:http://www.dac.tw/daf07。(廖俊逞) 文建會2007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即將決選 睽違兩年的「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在文建會主委翁金珠的支持及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奔走下,終於恢復辦理。本屆比賽類別僅有「藝術創作 類」,取消原有的「全民舞蹈類」,且該舞蹈創作必須是從未正式發表過的作品。初選日期為10月30、31日,初選入圍的三十個作品,先頒發新台幣一萬元獎 勵金,並將於11月17、18日假台北市社會教育館城市舞台舉行決選,將選出八個作品,得獎作品將於12月2日、8日分別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演藝 廳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中興堂巡迴演出,歡迎索票入場。(周倩漪) 【國際】 國際劇評人協會泰莉獎候選名單出爐 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
六○年代,台灣娛樂工業剛起步,台視開播第一齣電視歌仔戲,挾著豐沛的民間資源和龐大的觀眾群,歌仔戲開始從廣播轉戰電視,攻城掠地、擴張版圖。 七○年代,歌仔戲以勢如破竹的聲勢,掌握了三家電視台的市場命脈,台視聯合歌仔戲團播出《七俠五義》,眾星雲集,盛況空前。 八○年代,歌仔戲風雲再起,台視中視華視競爭激烈,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李如麟四強鼎足而立,創新多元、求新求變,是為三波改良電視歌仔戲時期。 九○年代,娛樂形式多元,曾經叱咤風雲的歌仔戲藝人或淡出螢光幕或走向精緻藝術殿堂,歌仔戲朝現代劇場發展,電視歌仔戲逐漸式微。 驀然回首,歌仔戲與電視已經攜手合作了四十年歲月。這一路走來,電視歌仔戲曾經睥睨一時、風光至極。雖然如今歌仔戲已在電視上消聲匿跡,但卻在現代劇場裡找到新生命,也應證了不管什麼劇種,有觀眾,就有它的價值存在。 今年,暌違觀眾已久的歌仔戲天王楊麗花,應兩廳院二十年之邀,重返舞台演出《丹心救主》, 本刊特別企畫,讓讀者回顧那個屬於電視歌仔戲的黃金年代,以及在那個流金歲月裡,許許多多紅遍大街小巷,讓我們曾經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為之深深著迷、為之瘋狂的歌仔戲明星們!
-
兩廳院20週年特別企畫Feature
表演藝術MIT 啟動台灣印象之鑰
二十一世紀美學經濟在全球成為新趨勢,產品要升級,要營造品牌,文化藝術要走向全球市場,更需要打造品牌!要讓世界認識台灣,更應該由此出發。 今年適逢兩廳院二十周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陳郁秀提出「「旗艦、品牌、國際」的營運方向,欲以三年時間打造出台灣表演藝術的品牌,而這個「旗艦計畫」將駛向何方? 本刊特別邀請陳郁秀,與帶著雲門舞集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編舞家林懷民,兩人各自從文化策略和民間表演團隊經營的角度,探討台灣文化品牌邁入國際之路。 表演藝術的台灣品牌是什麼?我們的文化藝術在社會中的處境為何?整體文化資源從上到下,從政府政策、產業環境、到美學教育,是否有配套機制?雲門舞集、優劇場、無垢舞蹈劇場、當代傳奇劇場這些站上國際舞台的台灣表演藝術品牌,從他們的經驗中,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 近年與台灣文化密切交流的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文化官員眼中,台灣表演藝術又展現了什麼樣的優勢與特性?如何讓表演藝術MIT,啟動世界對台灣的印象?本刊在此特別為大家做深入的探討。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紀念帕華洛帝與馬歇.馬叟
永遠的男高音 帕華洛帝 Luciano Pavarotti 1935年10月12日出生於義大利摩狄納市 2007年9月6日上午因胰臟癌病逝於義大利摩狄納市自宅 享年71歲 一條白手帕,換兩行淚水曾經以愛心溫暖弱勢兒童,籌募基金援助被戰火所苦的同胞,將完美嘹亮的聲音傳唱全世界,振奮人類寶貴的精神。而今隨著巨星的隕落,High C之王從此也成了絕響。在告別的時刻來臨,別用哀淒的哭聲追悼上帝親吻過的嗓音,且用掌聲來歡送這位英雄。在他「徹夜未眠」的歌聲中,願靈魂永遠沉睡!(李秋玫)
-
藝視窗 News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台灣】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文建會力邀法國的劇場魔法師Jean-Guy Lecat與國內的劇場菁英黎煥雄、孫麗翠、郭文泰和杜思慧等於10月26日至11月3日主持「OISTAT卓越創意大師系列空間的演作─再塑與再現」工作坊。主講人Jean-Guy Lecat是國際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長年合作的劇場設計家,以改造表演空間聞名,並於曾於亞維儂藝術節展演史詩大戲《摩訶婆羅達》,常年於世界各地主持劇場設計和跨界藝術創作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將假信義公民會館舉行,工作坊全程免費,詳參網站www.oistat.org/newsletter/lecat/index.htm 或洽02-7726-0088(張孟穎) 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開始接受報名 由藤田梓教授創辦的財團法人中華蕭邦音樂基金會將於2008年舉辦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此次協辦的單位有國家文化總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共同參與,將在行政事務上更加周全,場地也更加完善。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明年4月1日止。參賽資格不限國籍,分為青年組、少年組兩組,並各有初、複、決賽三場賽事,將於2008年9月7日至20日假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對於參賽者正式賽程其間的食宿與當地交通費開支皆由主辦單位提供,並有定額之機票補助。藉此希望吸引更多國際鋼琴菁英參與切磋,並培養我國年輕鋼琴家晉身國際舞台。(李秋玫) 「憶域:李.雅諾影像展」 播放紀錄片《與碧娜有約》 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策劃的「憶域:李.雅諾影像展」,自即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覽中,雅諾結合錄像藝術與攝影,將不同領域的影像加以組合,突顯出動作和記憶之間的南轅北轍及其間聯結兩者的複雜關係,讓記憶與動作交織結合,成為一場迷人的對話。同時也特別在每週六、日播放 雅諾拍攝的紀錄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在生命的瓦礫之上
凝視存在 凝視碧娜.鮑許
碧娜.鮑許, 一個從德國歐陸狂捲震撼全世界的名字; 舞蹈劇場, 一種打破界線卻真實鏤骨的複合性藝術。 十年前,《康乃馨》帶來滿場的驚世感動, 今年,《熱情馬祖卡》將是久違的歡快淋漓。 她的個性強悍美麗, 她的舞台危險張狂, 她的主題, 那孤獨與恐懼,激情與渴愛, 啊,如此直視貼近存在的顫抖和勇氣。 誰都不能忘記她的名, 因為誠實,因為愛。
-
藝視窗 News
表演藝術聯盟「劇場A to A+」文化論壇九月上場
【台灣】 表演藝術聯盟「劇場A to A+」文化論壇九月上場 體驗經濟時代,想要成為優秀的劇場經營者大不易,該如何與觀眾有更多共鳴,取得令人稱羨的票房金鑰更是一大學問。繼二○○五年談創作斷層問題、二○○六年 市場行銷問題後,表演藝術聯盟於九月份將舉辦五場文化論壇,延續前兩年的議題,集結藝文界大師共同深入探討國內表演藝術場地及其管理機制問題。 「劇場A to A+」文化論壇,今年邀集平衍、劉叔康、于國華、王文儀、溫慧玟等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主持論壇講座,以「通路」為主軸,提出問題並加以剖析現況。從「國外劇場經驗」回過頭檢視「國內表演場地現況」;再從「國內表演場地經營處境」出發,談到「國內表演場地的卓越策略」,最後提出「我心目中的A+劇場」作結。講座於九月份每周六下午二點於台北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舉行,活動網址www.paap.org.tw/2007forum/index.html或 電洽02-27007759。(林宜嫈) 咖啡館的舞台風景「林宜毓舞台設計展」九月開幕 劇場設計師林宜毓邀請您喝咖啡、聊天、看舞台設計展。「此情此景─林宜毓舞台設計展」將在「咖啡黑自家烘豆」展出,九月一日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碩士、國立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講師的林宜毓,多年來致力於舞台視覺美學,融合東西方戲劇經驗,投入台灣劇場工作也有十幾年,曾用傳統戲曲設 計手法妝點西洋名劇的舞台,如《特洛依的謬思》、《仲夏夜之夢》。也曾與河洛歌子戲團合作《良弓吟》、《梁皇寶懺》等古裝大戲。這次展出的舞台設計以充滿 東方禪意的「空」為主題,將現代流行的極簡風放入傳統戲曲裡,如此簡單卻能輔助觀眾更聚焦在台前演員的一舉一動與情節發展。簡言之,就是林宜毓想貫徹的 「不搶戲」原則,將舞台看作虛實相生空間。「跨行」服裝設計的他,也將在這次展出呈現作品。活動網址www.wretch.cc/blog /cafenoir915article_id=15301279。(賴映潔) 第三屆音樂人才庫
-
藝@書
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帶你尋找藝術的意義
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帶你尋找藝術的意義 《從貧窮劇場到藝乘:薪傳葛羅托斯基》 鍾明德著 書林出版 劇場的本質為何?演員在劇場裡又是扮演何角色?一九六○年代中期,波蘭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以「貧窮劇場」(Poor Theatre)的理論和實踐撼動了歐美前衛劇場界。葛羅托斯基提出「少即是多」的概念,讓劇場回歸到舞台上演員和舞台下觀眾面對面直接的交流,不僅是劇場的本質,更是新興媒體所無法取代的。葛氏對藝術的精神性探索,啟發了無數藝術工作者,影響力延續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時光荏苒,葛氏辭世轉眼已經要十年了。聯合國已頒訂二○○九年為「葛羅托斯基年」,以茲紀念葛氏逝世十週年,葛氏接掌「十三排劇坊」五十週年,以及「波蘭劇場實驗」解散廿五週年。你還不認識葛羅托斯基嗎?還是想更深入了解這位大師呢?藉著《從貧窮劇到藝乘:薪傳葛羅托斯基》一書,一探究竟吧!(黃琬棋) 藝術文化可以被消費嗎? 《消費時代的戲劇》 林克歡著 書林出版 消費文化,一種致命的迷惑與宰制。身處在資本主義的時代下,人們不得不承認,文化的消費正如惡浪般侵襲著全世界,中港台三地的戲劇正逐漸成為消費社會的一部分。除了要清醒地認識到流行文化、消費文化媚俗、庸俗甚至低俗的一面,更迫切需要面對的是,戲劇在成為消費性商品的同時,如何保有自身的藝術性與探索性。中國戲劇學家林克歡身為中國國家一級評論家,大半生致力於戲劇藝術研究工作,從北京到台灣、從傳統到前衛,研究戲劇發展的進程。《消費時代的戲劇》集結林克歡對兩岸三地劇場環境長期觀察的評論文字,以及針對劇場人包含曹禺、王墨林、馬森、林奕華等人的戲劇生命提出見解與分析。(林宜嫈) 簡簡單單地成為佼佼藝術家 《創意玩藝術》 朵麗.肯特著
-
特別企畫 Feature
Absolute Robert Lepage!
他縱橫劇場、電影、歌劇、演唱會,編、導、演全方位 他執導太陽馬戲團的拉斯維加斯大秀,耗資1.65億美金,史上空前 他將與德國拜魯特歌劇院互別苗頭,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執導《尼貝龍指環》 他也是未來二○一○年溫哥華奧運開幕導演的不二人選 他被喻為繼彼得.布魯克、羅伯.威爾森之後,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劇場大師 「『天才』是對這位法裔加拿大劇場藝術家的唯一形容詞。」-英國電訊報 他就是羅伯.勒帕吉。 看一個永遠的異鄉人,如何穿越認同,與更遼闊的世界對話! 看一個視覺創意奇才,如何變幻影像,建構多重的觀看角度! 看一個角色百變演員,如何把玩語言,形塑驚人的扮演技藝! 看一個當代劇場導演,如何駕馭形式,創造繁複的敘事邏輯! 羅伯.勒帕吉新作《安徒生計畫》即將來台,本刊帶您窺探── 他的人生風景,他的創作思維,他的表演技藝,他的導演美學,以及他的非常劇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發現浪漫俄羅斯
以情織曲.謎樣人生 柴可夫斯基
被譽為俄國樂壇上最偉大的創作者之一, 他的交響曲、芭蕾舞劇、歌劇等, 迄今仍是舞台上的長演作品,聲勢從未衰退! 人稱「悲愴大師」或「旋律之王」的他, 是如何在十九世紀末期這個古典浪漫主義竄升到巔峰與迅速崩盤的時代, 打造自己融匯俄羅斯與西歐風格的音樂大路? 敏感多情、性向撲朔的他, 又如何藉由音樂抒發他壓抑的情感與悲鬱? 國家交響樂團(NSO)新樂季的「發現系列」 將目標鎖定柴可夫斯基, 從九月開始,讓我們隨著澎湃的樂章, 踏尋這位浪漫大師的謎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