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視窗 News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文字|耿一偉羅苑韶本刊編輯部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PAR表演藝術

【台灣】

法國劇場設計家Jean-Guy Lecat訪台主持工作坊

文建會力邀法國的劇場魔法師Jean-Guy Lecat與國內的劇場菁英黎煥雄、孫麗翠、郭文泰和杜思慧等於10月26日至11月3日主持「OISTAT卓越創意大師系列空間的演作─再塑與再現」工作坊。主講人Jean-Guy Lecat是國際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長年合作的劇場設計家,以改造表演空間聞名,並於曾於亞維儂藝術節展演史詩大戲《摩訶婆羅達》,常年於世界各地主持劇場設計和跨界藝術創作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將假信義公民會館舉行,工作坊全程免費,詳參網站www.oistat.org/newsletter/lecat/index.htm 或洽02-7726-0088(張孟穎)

 

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開始接受報名

由藤田梓教授創辦的財團法人中華蕭邦音樂基金會將於2008年舉辦第十二屆國際台北蕭邦鋼琴大賽。此次協辦的單位有國家文化總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共同參與,將在行政事務上更加周全,場地也更加完善。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明年4月1日止。參賽資格不限國籍,分為青年組、少年組兩組,並各有初、複、決賽三場賽事,將於2008年9月7日至20日假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對於參賽者正式賽程其間的食宿與當地交通費開支皆由主辦單位提供,並有定額之機票補助。藉此希望吸引更多國際鋼琴菁英參與切磋,並培養我國年輕鋼琴家晉身國際舞台。(李秋玫)

 

「憶域:李雅諾影像展」 播放紀錄片《與碧娜有約》

台北市立美術館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策劃的「憶域:李.雅諾影像展」,自即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覽中,雅諾結合錄像藝術與攝影,將不同領域的影像加以組合,突顯出動作和記憶之間的南轅北轍及其間聯結兩者的複雜關係,讓記憶與動作交織結合,成為一場迷人的對話。同時也特別在每週六、日播放 雅諾拍攝的紀錄片《與碧娜有約》Coffee with Pina,這是雅諾分別於2003年在法國巴黎與2005年在德國烏帕塔(Wuppertal),拍攝記錄德國重量級現代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所編的舞作《水》的演出現場、碧娜在排練室工作的情形、及在碧娜最喜愛的咖啡館中與碧娜談話,所剪輯而成的影片。(蔡余秀)

 

2007舞蹈文化人類學研討暨表演會將於南北中三地舉行

為尋找失去的舞跡,發揚少數民族的樂舞文化,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將於10月22、24、 27三日於台南、台中、台北舉行三場「2007舞蹈文化人類學研討暨表演會」。會中將針對中國海南黎族文化禮俗、青海藏族民間舞蹈祭禮與服飾、台灣原住民 及唐樂舞、音樂、服裝、宗教文化等議題作深入探討。本次研討會除新古典劇團創始人劉鳳學外,也另邀集台灣學者孫大川、大陸學者陳翹、劉選亮、馮雙白、凌麥 青藉由演講、表演、討論等方式增進兩岸對風情各異的民族舞蹈進行交流。活動網址www.neo.org.tw(林宜嫈)

 

「台灣之歌」網路票選,要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流行歌

什麼樣的歌最有台灣味?什麼樣的歌會讓你聯想到台灣?什麼樣的歌可以稱得上是「台灣之歌」?國家文化總會即日起至10月20日止舉辦「台灣之歌」網路票選活 動,可望選出最能代表台灣的經典歌曲。台灣從日本殖民時期、國民政府時期、戒嚴時期迄今,每個時代皆有不少音樂人從生活經驗裡創作出一首首令人傳唱不絕的 經典之作。本次票選歌曲內含〈望春風〉、〈我是一片雲〉、〈雨夜花〉等近百首歌曲,強調要符合「最Mambo」(具影響力)、「最In」(耳熟能詳)、 「最Taiwan」(富台灣味)三大條件,形成所謂「音樂MIT」,讓民眾選出心中最能代表台灣的流行歌。票選結果將於10月30日公佈。活動網址 www.ncatw.org.tw/musicmit。(林宜嫈)

 

《歡迎光臨.永康藝族》讓空間舞起來

想像,你在車水馬龍的永康商圈,盡頭恬靜的永康公園,左彎右拐的寂靜小巷。突然一群藝術家在街頭為你演出,疾速快閃,穿梭在永康社區的角落之間。這不是網路 上的新興活動,而是世紀當代舞團的《歡迎光臨.永康藝族》,透過藝術與社區空間的整合,藝術賦予空間生命,而空間讓藝術有更多型態。展演時間從10月18 日至21日,活動場地分別有在永康商圈與永康公園的戶外快閃與世紀當代舞團(永康街23巷40號1樓)的室內展演室內演出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www.artsticket.com.tw。(張孟穎)

 

張永智「詩與文字」多媒體裝置意象劇展大溪展出

當新詩遇上行草,當兒子與上父親,當前世遇上今生,交織出一首首被東方美學包裹的藍色憂鬱,透露出人性中最深層的情感。創作者張永智邀請書法家張家龍揮毫將 十六首創作化為飛舞的行草,並與多位視覺藝術家王心慈、林翠之、蘭居岳、舞蹈家譚慧貞、影像工作者杜明賢、詩人瘋盧離合作,於10月5日至10月21日上 午十一點至下午五點連袂於桃園大溪藝文之家(前蔣公行館)展覽廳打造「詩與文字」多媒體裝置意象劇展。(張孟穎)

 

董陽孜「心弦,無聲之音作品展

繼「有情世界」挑戰書法的空間感,與「沉墨似金」探索書法的裝飾性,書法家董陽孜此次挑戰書法文字的音樂性,集結創作成《心弦,無聲之音─董陽孜作品集》。 自10月6日至11月4日,作品集中十二幅字將以六呎乘以二十五呎的原尺寸,將在誠品信義店六樓現場展示。從中可以看到董陽孜如何運用字的結構與版位的安 排,於作品畫面上鋪陳出不同的節奏。同時董陽孜也在展期間邀集了新生代創作者,以其書法創作為主題,各自發展不同的數位藝術;同時也將舉辦系列講座,邀請 跨界人士,從不同面向探討書法的音樂性。(廖俊逞)

 

【國際】

英國歌劇《月球上的房子》拍紀錄片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關於音樂家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不但揭露了藝術創作的過程,影片本身也會成為拉近創作者與觀眾距離的一種好方式,有時甚至會像《翻滾吧男 孩》一樣,小兵立大功,捧紅片中主角。成立於1992年的英國巡迴歌劇團(English Touring Opera),最近完成一支十分鐘的紀錄短片,於9月20日公開放映,主辦單位便期待能有類似效應出現。

該片是英國巡迴歌劇團製作的一齣名為《月球上的房子》A House on the Moon的 歌劇,內容講述阿富汗難民逃往中歐的故事。紀錄片本身,加上演員、舞者、歌手、電影拍攝人員等,共動用到近兩百人的人力。原計畫發想,是希望能製作一個超越種族與政治犯藩籬的作品,因此導演Helen Chadwick 與作曲家Kate Pearson也嘗試在片中融合東西方的藝術形式。 

紀錄片《月球上的房子》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歌劇製作的幕前幕後。透過製作過程、排演、訪談等片段,拉近民眾與歌劇的距離,也成為劇團演出節目行銷的一部分。相關訊息,可上劇團網站www.englishtouringopera.org.uk(耿一偉)

 

布拉格聯邦歌劇院併購入國家劇院體系

今年八月時傳出捷克政府想把原本屬於私人的布拉格聯邦歌劇院(Statni Opera Praha)併購入國家劇院體系裡。在布拉格,國家劇院底下實際上擁有兩家歌劇院,一家是伏爾他瓦河畔的國家劇院(Narodni Divadlo),另一家是位於舊城廣場旁邊的城邦劇院(Stavoske Divadlo),莫札特的《唐喬凡尼》曾於這座建於1783年的巴洛克式歌劇院首演。

捷克政府此舉背後大有用意,因為聯邦歌劇院一旦納入 國家劇院體系,透過國家補助機制,可以將布拉格的歌劇製作水準提升,好跟柏林、巴黎、維也納、倫敦等大城市一較高下。實際上,在2002年的一項統計裡, 布拉格一個月二十齣歌劇的上演量,僅次於第一名的維也納(32齣)與第二名的柏林(21齣),還高於巴黎的16齣。

最重要的,是捷克政府重 視文化政策,即使今年將文化經費從79億捷克幣(約2億850萬歐元)降到67億(約縮減20%),但文化產業為捷克帶來經濟收益依舊是最高的。觀察者也表示,此舉對聯邦歌劇院好處多多,不但可以擴展劇碼,其他國家劇院製作的芭蕾、音樂劇、舞台劇等,也可以到此演出,吸引更多觀眾與觀光客蒞臨這座位於火車 站旁邊的歌劇院。後續發展請見聯邦歌劇院網址www.opera.cz(耿一偉)

 

巴黎追思永遠的卡拉絲

希臘裔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歌劇生涯在義大利發光,1958年在羅馬一場義大利總統出席的貝里尼《諾瑪》歌劇晚會上,卡拉絲因身體不適勉強唱第一幕後,以聲 音狀況失常為由取消音樂會,引發眾怒,成為她歌劇生涯的一起醜聞。卡拉絲同年首度在巴黎登台演唱,在受到輿論尖刻批評的時刻,巴黎人溫暖接待她。卡拉絲淡 出女高音生涯後,孤獨居住在巴黎,1977年在巴黎寓所去世。三十年後,巴黎再度對卡拉絲表達感念之情。巴黎市政廳廣場應世界杯橄欖球賽之際搭起大型戶外螢幕,在9月16日卡拉絲去世三十週年之時放映紀念影片,全場混合各年齡層的觀眾屏息聆聽這名歌劇史上佔重要地位的女伶的演唱紀錄片。卡拉絲優雅的剪影並 且出現在各類文化產品:書店裡專櫃陳列她的傳記和紀念圖像書刊、EMI彙整1949至1969年灌錄的卡拉絲錄音共七十張CD、另外亦有演繹她一生傳奇故 事的影片等等,讓非歌劇迷也不得不正視卡拉絲的威力。(羅苑韶)

 

「百老匯上的百老匯」 嗅出來年音樂劇的風向球

每當夏季戶外活動接近尾聲,也就是音樂劇新的年度正式開啟。為了推廣音樂會,百老匯各歌劇院在每年9月的第二個周日都在時報廣場中心搭起舞台,舉辦戶外活動演出。紐約劇場界年度大事「百老匯的百老匯」從1992年開始即由美國劇場製作人聯盟(League of American Theatres and Producers)及時報廣場協會(Times Square Alliance)共同主辦,最初原以百老匯音樂劇演唱形式歡迎美國民主黨的黨代表大會在紐約舉行,成功的經驗於是轉為年度盛會。

百老匯各劇場的音樂劇在此時皆派出最受歡迎的演員與劇碼出來宣傳,其中除了推出廣受歡迎的音樂劇精采片段,更提供未來即將上演的音樂劇宣傳的機會,因此這項活動不但受到樂迷喜愛,更是經營者與劇場人作為趨勢觀察的好時機。(李秋玫)

 

紐愛新樂季

紐約愛樂管絃樂團(New York Philharmonic)第一百六十六樂季音樂會從9月18日開始,歷時四十個星期,共將演出一百一十一場。今年的節目依例演出許多著名的交響曲之外,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柴科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近代的鮑凱里尼(Luigi Boccherini)和四年前才剛過世的貝里歐(Luciano Berio)都將是精采的主題節目之一。

十八日在愛弗莉費雪音樂廳 (Avery Fisher Hall)的開幕音樂會由德弗札克的作品開場,由音樂總監馬捷爾(Lorin Maazel)指揮,馬友友的大提琴協奏曲與第七號交響曲《狂歡節序曲》揭開序幕。按照慣例,音樂會也同步於林肯中心廣場大銀幕、電視、收音機轉播。此外,本季音樂盛會似乎中國味濃厚,參與的華人音樂家除了指揮家張弦、郎朗的譚盾鋼琴協奏曲,以及女高音何慧也將演出歌劇《托斯卡》Tosca的女主角。(李秋玫)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