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波水波共振 海天一線節中節 在瀨戶內海藝術祭 曾經,瀨戶內海的島嶼上熙來攘往,船隻停泊帶來物資、也捎來新知。大陸文化傳播的路徑,像是海洋上編織的動脈,承載著重要的養分,在每次的跳動中輸入輸出。然而當這個世界的資訊流通逐漸成長,此地卻逐漸老化,脈搏逐漸緩慢,萬物失去生機。多年以來,當人們以為只能沉睡之時,一群不放棄的人們,為此地注入新血,讓它甦醒。 誰也無法預料,解救力量,竟是藝術!三年一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舉行至今已進入第四屆,以藝術連結島嶼的文化與歷史,讓全球藝術愛好者趨之若鶩。今年,來自台灣,同樣島國出發的Vocal Asia Festival也在此地舉辦,「節中節」的概念攜手合作。加入比賽、工作坊、教育論壇、音樂會等,歡唱的時刻僅有夏日限定。 一個靜態、一個動態,兩個節日的交會,以生活為素材、以島嶼為舞台。於是我們在聲波與水波之中,看見海天一線的共鳴。
2019-2020 新樂季搶先報 2019-2020 新樂季搶先報 跨越二○一九/二○,「整數年」是今年樂季當中最大的亮點,而亮點中的亮點,無非就是「樂聖」貝多芬的兩百五十年誕辰。這位人物不但是音樂界的精神領袖,擁有眾多粉絲的他也是票房的保證,因此世界樂團無不費盡思量,無論樂聖全集或是精選曲目,樂迷全都買單。當然,若要較真,理查.史特勞斯逝世七十周年、巴赫逝世兩百七十年、白遼士逝世一百五十年、魏因貝格誕辰一百周年,都是本樂季大做文章的主題。但最特別的,要算是克拉拉.舒曼的兩百周年誕辰及美國美國憲法修正案第十九條賦予女性選舉權的百年紀念。以男性為主導的古典樂世界出現了美麗花朵,讓交響音符格外芬芳。 交響樂團總監的搬風,是本樂季的第二重點。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約丹明年下半年將正式接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被暱稱為MTT的湯瑪斯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總監邁入第廿五年,也是他宣布退休之最後樂季。繼任者、現任愛樂管絃樂團的沙隆年會有什麼改變,也令人好奇。國內兩大樂團也有極大變化,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於本樂季後卸任;北市交則迎來殷巴爾擔任首席指揮。無獨有偶的,呂紹嘉將馬勒作品作為樂團的主打之一;而殷巴爾將以全套馬勒交響曲作為獻禮。至於國臺交,在首席客席指揮水藍的規劃下,不僅貝多芬、馬勒不缺席,更帶來文學與音樂的交響經典。 巧合的是,兩個以「台北市」為名的樂團,也以整數年為題盛大慶祝。北市交五十周年延續榮耀;北市國四十周年則帶著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六十年及《黃河大合唱》傳唱八十年作為開季節目。臺灣國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在專業上增進,更在文化上進行互動、結合、擴展領域至亞洲各地,而高市交在衛武營的推波住攔下,推出的演奏家與曲目也令人刮目相看。 從國際看國內,再從台灣看世界,議題與規劃主軸已無區別,想在樂季的開頭縱覽一整年嗎?完整的整理,請翻下一頁!
爵對夏日—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爵對夏日 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如果要從爵士樂中選出一位代表人物, 「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壯絕對是不二人選。 隨著廿世紀一起誕生的他,似乎是生來就是個傳奇 拿起小號吹奏,他以黑人的身分被尊為大師, 貼近麥克風,獨特沙啞的嗓音,為大蕭條時期帶來一絲浪漫溫暖, 豎起耳朵,不管聽到什麼聲音,擬聲絕技信手拈來也能唱出一朵花, 明明又厚又大的唇被霸凌為「書包嘴」, 但跟著一輩子的綽號配上笑起來一口白牙的樂觀燦爛, 讓你覺得人生還有什麼好計較。 時至今日,即使距離他的年代已遠, 我們還是要踏著他的腳步搖擺下去 看音樂廳裡的資深與少年樂手PK, 在大廳或戶外席地而坐, 聽學子年年往前進一步, 再走進酒吧伴著爵士微醺。 這爵士瘋的夏天,我們「爵對生活」、「爵對精湛」、也「爵對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