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小劇場現在進行式 直擊!東京小劇場 What’s Going on in Tokyo? 東京距離台北,兩千七百八十五公里,飛行時間三小時,時差一個鐘頭。 東京,是台灣人出國旅遊的熱門首選,也是國人往來最密切、互動最頻繁的國際城市。 然而,我們對東京小劇場的文化現象卻相當陌生。 在東京,光是小劇場的數量就有兩百多個,正式登記立案的表演團體更高達上千個。 和其他行業一樣,東京劇場生態同樣競爭激烈、生存不易,各式各樣的藝術節、戲劇獎林立。 從事表演工作的年輕人,大多白天打工晚上排戲,有時甚至得自掏腰包,爭取站上舞台的機會。 能夠脫穎而出受到矚目的,多是能從各種競賽獲得優勝或藝術節入選演出者。 例如,去年臺北藝術節引進的《放屁蟲》,導演神里雄大便是出身「利賀導演競賽」。 今年,東京青年團導演平田織佐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也將在臺北藝術節登場。 平田織佐是日本小劇場的「第三世代」,與野田秀樹、神里雄大等同為東京劇場的代表人物。 他們的作品,反映現下日本社會的現實,贏得年輕觀眾的共鳴與擁戴。 本刊將帶讀者直擊東京小劇場現場,引介指標性的導演、劇作家與團隊,提供讀者實用的東京看戲指南。 同時,剖析「第三世代」的劇場創作者,何以引領當今日本劇場發展的潮流趨勢。
特別企畫 Feature 魁北克瘋馬戲 魁北克瘋馬戲 QUEBEC FEDEC CIRCUS 因為舉世聞名的太陽劇團,加拿大的魁北克,儼然已經成為「新馬戲」的代名詞。 魁北克的馬戲傳統發跡於街頭。約莫在七○年代,街頭四處可見雜耍、噴火、踩高蹺的賣藝場景。 一九八○年代,蒙特婁國立馬戲學校成立,培養出無數馬戲人才;更由於太陽馬戲團的成立,企業化跨國經營成為全球文創產業的典範,新馬戲開始成為魁北克表演藝術發展的主流。 魁北克的馬戲特色在於,它結合兩種文化元素,一方面帶有法國新馬戲的浪漫詩意,一方面又吸收鄰居美國流行文化,兩相結合下,創造出專屬的混合味道。 即將在臺北藝術節上演的阿爾馮斯馬戲團,即是魁北克新馬戲的代表團隊之一。趁此機會,我們將深入魁北克,造訪馬戲學校與知名馬戲團,探討新馬戲如何運用於現代劇場,剖析魁北克何以成為世界的新馬戲之都?
圓形空間裡的不斷循環 心靈與驅動力的實驗 當代馬戲的歷史與發展 文字|周伶芝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馬戲之城蒙特婁的源頭活水 永續創新的加拿大國立馬戲學校 文字|耿一偉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擺盪於奇觀與日常之間 從上個世紀到今日的馬戲身體觀 文字|耿一偉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顛覆寫實打造藝術質地 當馬戲遇到現代劇場 文字|耿一偉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翻飛身影 打造馬戲新世紀 加拿大新馬戲代表團體介紹 文字|周伶芝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懷舊時光裡的歡樂溯源 阿爾馮斯馬戲團與《伐木樂園》 文字|周伶芝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專訪阿爾馮斯馬戲團團長 雷賓:我們想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屬於自己的馬戲 文字|謝東寧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華格納之愛—女武神 華格納之愛 女武神 Richard Wagner Die Walküre 將戰士英靈運回神殿,是她的職責 飛馬鎧甲的冷豔英姿,是她的形象 在神話中,她是介於神與人之間的橋梁 在華格納筆下, 她從榮耀的象徵,變成受寵的女兒,掙脫倫常、造成毀滅、化身救贖 她的歌聲從天際呼嘯而過 她是──女武神
編舞女原力 編舞女原力 尼金絲卡、鄧肯、葛蘭姆、碧娜 20世紀的女生,赤著腳、深呼吸、閉上眼睛 踩出與眾不同的舞步,也為舞蹈踩出一條充滿魅力的嶄新道路 21世紀的女生,在這條路上依舊跳舞 舞動中,她們喚醒自己獨有的驕傲原力 陳韻如 ╳ 有機力 學院養成卻能悠游於不同舞蹈門派,身體自由,心靈強韌,置身黑暗依舊閃爍獨特的光。 楊維真 ╳ 母性力 台上的她,靈動慧黠令人矚目;台下的她,安然領會母親角色為創作引起的化學作用。 賴翠霜 ╳ 出走力 個子嬌小卻有雙強壯翅膀,飛行於台德兩地,在出走與停留間尋找叛逆和穩定的平衡。 楊乃璇 ╳ 戀愛力 一抹濃豔口紅成為正字標記,她的舞蹈劇場不是拼湊生活片段,而是認認真真地愛每個不同的舞者,不同的人。 余彥芳 ╳ 正義力 善於質疑的頭腦和果敢俐落的身體,賜予她豐沛能量,以舞蹈沖激公眾議題,以動作反省表演和生活的距離。 女生,請啟動原力,一起跳舞,一起推進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