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舞文弄墨/舞蹈論述初探 舞文弄墨─舞蹈論述初探 舞蹈,這項包羅各種劇場元素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展現了身體、動作,與空間、時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當它在舞台呈現之後,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語言、文字來談論它,才能適切地描繪出它的豐富意涵? 觀看二十世紀西方,從早期拉邦所發展出來的動作分析理論,到引用語言學、符號學,乃至現象學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架構,逐一解析舞蹈在藝術、文化、社會底下的層層面貌,企圖能更深入找尋舞蹈的本質。 反觀正迎向新世紀的台灣,我們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書寫舞蹈? 奠基於東方文化的我們,又引用了哪些西方的理論觀點?或者,也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論述?
特別企畫/再見,巴赫/在世界的座標上重看巴赫 在世界的座標上重看巴赫 這是一個刻意的安排。 今年適逢巴赫逝世二百五十週年,世界各地從其出生地開始,「巴赫熱」像輻射狀蔓延擴散,整個年度,「人人都在談巴赫」。然而我們並不打算隨之起舞,將揮別之際,追趕這一波商業機制與學術文化聯袂製造的復古景觀。 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紀二十一世紀即將到來,紀念的儀式亦接近尾聲。本刊選擇在此時企畫「再見,巴赫」專輯,希望從過去比較少被觸及的角度,理解、詮譯、甚至於解構「巴赫」, 我們無法還原巴赫原始的面貌,正如樂譜無法記錄巴赫的心跳、幽微情緒片段,這是歷史的難處也是好處。 我們只是試圖勾勒,從時空的差異性質、宗教與創作場域的經驗;從西方人文思潮的傳統、詮釋風格的變化,希望能夠深描或者重組巴赫的當代意義。另外,由於身處台灣,我們還加上表演藝術界與巴赫的在地互動,本地的跨界經驗,也算做小小的巴赫變奏。 該是可以沈澱,可以安靜聆聽巴赫的時刻了吧!
特別企畫/藝術教育的新啓蒙時代? 對表演藝術納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的省思 即將於二〇〇一年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制國民教育課程,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重頭大戲。這項新制度將傳統分類的國民中小學學習科目予以重新統整,規劃出七大學習領域為架構的新課程。以廣泛培養學生藝術知能與提升藝術鑑賞能力為目標的表演藝術教育課程,也將同時納入國教體系的「藝術與人文」(戲劇、音樂)與「健康與體育」(舞蹈)等學習領域之中,成為國民基本教育的一環。 如何將表演藝術教育課程融入既有的國教體系,不僅考驗著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成效,新制這項攸關未來國民藝術啓蒙的百年大計,對於改善國內表演藝術環境的貧弱體質,更潛藏著深遠的影響力。從去年完成「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制訂,到目前在各級國民中小學內進行的新課程試辦教學,有關單位的政策規畫輪廓均已隱然浮現,實際執行的問題也恐將接踵而至。因此,本刊針對新制中表演藝術課程的相關理念規畫、師資培訓、教材編排等方面進行報導與分析,並以中小學試辦九年一貫課程的現況與國教體制外的教學經驗為例,一探國內美育扎根工作的前景與隱憂。
特別企畫/傳統與再生/展望亞太藝術新紀元 展望亞太藝術新紀元 與台灣的歷史相似,亞太諸國長期位處中華帝國之邊陲,過去百年間又同樣歷經了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與現代文明的衝擊;步入後殖民時代,亞太各國的表演藝術體系因應前述歷史發展,陸續產生拆解與重構的現象。即將在十月隆重登場的「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即是希望透過觀摩與對話的實際交流,為台灣文化主體的重建工程帶來活水挹注。値此時機,本刊特別企劃專題,藉導論二文企圖找尋、座落當代台灣/亞太藝術發展之座標;同時,也企圖呈現當代亞太諸國及其表演藝術工作者,在「傳統與再生」議題上所累積的具體成果。